书城休闲邓刚幽默
2609200000042

第42章 经济的威力

如果经济搞不上来,你就是喊破了嗓子,也很难坚持住和保持住什么。

在公共汽车上听到几个中学生谈话。其中一个忿忿地说——人家外国太先进了,得病都得艾滋病。可我们呢,还得流行性感冒!你听后真是哭不得笑不得但又不得不苦笑。当然,这是极个别中学生的无知和愚昧,可你不能不感觉到,当一个国家经济发达起来时,连它的错误都有人羡慕。淹于贫穷之中,未免对富裕者卑躬仰目,不用说这个可笑的中学生,即使是很有文化很有水平的聪明人,即使是我们的新闻文艺单位,也或多或少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屈从于经济威力。比如说汉字简化,从工具角度上看,这无疑是个进步。尽管一些人从艺术审美上坚持繁体字,然而从最先的古字,从图画一样的象形字、甲骨文、篆字到工整的方块字,毕竟不是永恒不变的,毕竟有着不断变革(包含简化)和变化。今天,我们数亿人学了数十年的简化字,却在繁体字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如果在书本上,名片上,商店的门脸上出现古老的繁体字,反而显得有现代意识,反而显得进步和时髦。原因很简单,港台地区使用繁体字。从人口数量和地域面积上看,港台与大陆不成比例,但它们富有,所以有威力。语句的变化也接踵而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使用着什么“举措”、“策划”、“切换导演”、“恳谈会”,甚至把协和语也端出来招摇。我怀疑再这么谦恭下去,会把“有限公司”写成“株式会社”了!有些企业家更是一马当先,几乎就用ABC来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字。那些半土半洋的公司名称,让你弄不清你是走在中国还是外国的大街上。

去年我接到一个很高规格的可以说是国家级的会议通知,会议的通知上竟特意注明——参加会议者必须穿西服革履,否则不得人会。表面上看这似乎很正常,参加高级的有外宾在场的会议穿西装,是文明的表现,不过细细想来却也可怜,在中国的国土上开会竟然不能穿中国的服装。这种彻底废弃传统服饰的意识从不自觉又上升到毫无感觉的自觉,细细琢磨下去就很有点不是滋味。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会斥我为保守,会说那些老掉牙的传统服饰应彻底扔掉。可你如果冷静下来,环望四周的世界,你就会脸红的。就拿近邻的日本来说,经济发达得令天下瞩目,但传统的唐服依然是日本人心目中最高级最高贵的服装。那背上鼓鼓囊囊的长袍及“嘎达板”并没有多少美感,也更谈不上现代和方便。然而,传统文化的存在不一定是实用和悦目,更重要的是代表一个民族的独立的艺术特色。传统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也在吸收和发展变化,日本所谓的唐服,实际上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唐朝服装。再举目看看各种建筑,有古典和发展了的日式建筑、俄式建筑、欧式建筑等等,可我们自己有什么?难道除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寺庙式建筑和农村小平房以外,就只有土不土洋不洋的大板楼代表我们的特色吗?

我们整天声嘶力竭地喊坚持这个保持那个,要是经济搞不上来,你就是喊哑了嗓子,恐怕也很难坚持住什么和保持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