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邓刚幽默
2609200000084

第84章 读书

如果你看报刊杂志以为就是看书,那简直就是一种危险。

有一个文学青年向我抱怨,说他看了许多书,但对写作似乎没多大用处,因为他还是写不好文章。我问他都看了什么书。他立即如数家珍地说看过什么什么《文摘》,看过什么什么《知音》,一口气说出了几十本杂志的名字。我说那是期刊杂志,不是书。他立即瞪起天真的双眼,说杂志和书有啥两样,反正都是带字的。我不禁默然。近年来我接到许多读者来信,都是杂志看了一大堆、自以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却无神的“杂志青年”。无论是当代或现代的长篇文学作品,他们几乎全都一无所知,也没有耐力去看厚一点的书。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如江河横溢,泛滥于成千上万的书摊书店。五彩缤纷的封面和短小精致妙趣横生的文章,吸引了大量的读者,特别是爱好文学的青年。他们像吃巧克力豆,像吃开心果,像吃烤鱼片等各种各样小食品那样,越吃越爱吃越吃越嘴馋,最后连正常的饭菜都不愿下咽了。靠吃零食的孩子能长大能长健康吗?恐怕长大了也是弱不经风的豆芽菜。豆芽菜绝对长不出森林。我们经常把书比如成精神食粮,那么我们不妨将巨著和名著当成色香味俱全的大菜,而把报刊杂志中的小文章比拟为方便面式的快餐。一个普通的读者也许忙忙碌碌地用快餐对付自己,凑凑付付地活一辈子。可一个爱好文学搞创作的青年要这么对付下去,他将很难烧出大菜来。当然,文学快餐有它独特的优点,机智、轻巧、奇妙、风趣、信息量大,中间会闪现出比较快捷的写作技巧。这会使你阅读的情趣油然而生,并迅速地产生创作冲动。然而文学靠情趣靠冲动靠小技巧远远解决不了问题。也许这些东西能给你带来一些小文章小创作的收获,犹如在花盆里种了几株小花小草,但终就走不进文学森林。相反,长久被这些小情趣小冲动小文章所满足,就会生成一种浮浅和浮躁,缺乏耐心和耐力。每个人都有曲曲折折的生活经历,都有无数个喜怒哀乐的故事,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作家的。用什么力量才能将你零零碎碎的生活琐事融化组合成一篇动人的作品呢?这就是思想。思想来自你阅读的大量书籍,特别是厚重的名著。越厚重才能使你的笔沉甸甸地有分量。有些悟性极高的人在反复折腾的生活事件中,在吃亏上当的教训中悟出一些经验,进而升腾成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创作中相当宝贵,可是得来的太艰难也太慢,等你什么都明白过来大概也快死了。只有大量地读书才能强化思想的形成。否则,你就是天天吃亏天天上当天天折腾得死去活来,也是“吃一百斤豆子不知豆腥气”,照样傻瓜一个。

我有时害怕逛书摊,因为一看到那些色彩斑斓的报刊杂志,心下就不由自主地恐慌起来。我怕稚嫩的、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被这花里胡哨的色彩淹死。坦白交待,我有时也被这些东西吸引得喘不过气来。不过,我决不是不要大家看报刊杂志。前面说过,报刊杂志有它独特的优点,不失为一种快捷精妙的精神食粮。我本人其实也常给报刊杂志写文章,报刊杂志的发行量也决定着我的一部分命运,我甚至恨不能报刊杂志发行一百万一千万乃至亿万万份。可是从学习从创作角度,我不能不推心置腹地对你说,看报刊杂志更要看书。你想想,如果只靠啃方便面长大,长得细细瘦瘦勾勾巴巴,那只能成为制作牙签的材料,供别人剔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