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卓越方法探寻(人生高起点)
2610000000024

第24章 跃动的灵魂:多付出一点点(2)

他这样做,获得了报酬吗?是的,他所获得的报酬是获得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他自己获得了某个人注意,而这个人就是老板,有提升他的绝对权力。

有十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你为什么应该养成“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习惯,尽管事实上很少有人这样做。其中有两个原因是最主要。

第一,你在建立了“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好名声之后,将获得好处。因为和你周围那些未提供这种服务的人比较起来,你们之间的差别将十分明显,因此,不管你所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将有很多人指名要接受你的服务。

第二,到目前为止,这是你为什么应该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最重要原因。也许可以这么说,假设你想要把你的右臂锻练得十分强壮,那么,你知道惟有利用它来做最辛苦的工作,若你不去使用你的右臂,让它长期的休养,那么会使它变得虚弱而萎缩。

身处困境,与之奋斗能够产生力量,这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一项法则。如果你做的工作比你所获得的报酬更多、更好,那么,你不仅表现了你的乐于提供服务的美德,也因此发展了一种不寻常的技巧与能力,你将为你能胜任工作而愉快,最后可产生足够的力量,使自己摆脱任何不利的生活环境。

6多点付出,多盏照亮灵魂的灯

如果你能在不能得到立即回报的情形下,以一种愿意而且愉快的态度提供更多服务,就是在培养你积极且愉悦的心态,而这正是培养引人注目的个性的基础。

当你培养出吸引人的个性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愿意依照你的意愿为你工作。所以说培养吸引人的个性,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吗?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就应以相同的态度对待对方,多多运用“己所欲,施于人”的金科玉律,如果对方没有给你立即的回报,你应该再接再励。如果你发现你的努力都得不到回报时,便应想一想是否值得再为这种人付出,也许到了你该换个老板的时候了。

多付出一点点使你确信你正在做正确而且有益的事情,它使你更能对自己的良知负责并且给你信心。

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最难相处的人其实就是自己,试着和自己说说话,向自己说明自己所订定的计划和目标并寻求合作,拟定你提供额外服务的大纲,并倾听你对自己的回答。如果你不觉得有疑问的话,那就再花一些时间来推销你自己。

有一次,有位衣衫褴褛而且意志消沉的人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认出他是一位名噪一时的餐馆老板,最近因破产而变得一无所有,这位不幸的人希望心理医生能给他一些帮助。

心理医生要他站在一张厚窗帘的面前,并告诉他,要向他介绍一位在这个世界上,惟一能使他重新拾回信心并克服困难的人,接着心理医生拉开窗帘让他看到窗帘后面的镜子。

他在镜子前面一语不发地站了数分钟后,向心理医生说声“谢谢”并离开。几个月之后,他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又出现在心理医生的办公室,而且在他的感谢声中洋溢着热情。在这段期间他不断提高他自己的经商技巧,并且找到了一位对他的能力有信心的厨师。如今他在芝加哥开了一家最受欢迎的餐厅。

从这个商人的成败挫折中,我们可知,当你以“提供最佳服务”

的认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时,就是在发挥你的坚毅力量,并在失败中看清你自己。相信你自己,有了自信心之后终必会有人信赖你。

多付出一点点,就像一盏大灯一样照着你自己,并使你有机会和他人进行有益的比较。

一位极富创意的橱窗设计师,有一次在橱窗内,布置了许多漂亮的领结,并在橱窗中央放了一面全身镜。驻足观赏橱窗的客人们,在赞叹领结之余还可以照照镜子。相比之下,他们的领结显得既寒酸又难看,于是许多人便进入店内,买了一些漂亮的新领结,这就是比较的力量。

我们总是会对事物做一番比较,并且会注意事物的不同之处。如果你能提供比别人更好而且更多的服务时,你自然就会站出来和别人比较一番。

聪明的雇主对于比较的威力都抱着高度的警觉,并且会给予那些表现较好的员工鼓励和奖赏。有些雇主会忽视比较,并且只从员工的额外服务中获利,却不给予员工任何奖励。但是比较的效果是如此的耀眼,致使这些雇主的竞争对手,迟早会发现那些表现较好的员工。由于愿意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的员工并不多见,所以如果你是其中之一,那必定会引人注目。

7多扇动几下自己的翅膀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要求创业者要不停地扇动自己的翅膀,激流永进。成功者较之普通人和失败者,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更勤勉地扇动着自己的翅膀。孙麟方的艰苦创业之路就是很好的例子。

孙麟方虽生于大富之家,但他与其他阔少不同的是,他在创业过程中更多的是靠自己:敏锐的市场触觉和惊人的办事魄力。虽然历经沉浮,多次挫折,孙麟方都坚持自己的追求、勇往直前,最终成为闻名东南亚的“面粉大王”。

孙麟方1908年出生于中国大陆,幼年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毕业后远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攻读机械工程。

孙麟方,其父孙镜蓉在世时是一位企业家,曾经营煤矿,开办麦粉厂(但该麦粉厂在1955年停业)。所以,他自幼便能够获得好的教育,此外他亦受到父亲的熏陶,有志于成为企业家,毕生努力于办厂。

1931年,孙麟方返回中国后,曾先后做过多种不同的生意,例如在四川成都开办房地产公司,兴建新式住宅出售,亦曾办过纸厂。由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孙麟方不但有敏锐的市场触觉以及惊人的办事魄力,而且异常勤勉,抗日战争爆发当年(1937年),他才29岁,但他马上洞悉到战争必然会使居民流离失所,房地产生意将首当其冲,于是立即放弃自己熟悉的建筑业务,毅然转营运输。

当时,他立即前往昆明筹组“中国企业公司”,初期孙麟方在香港购买了12辆货车,很快地因为生意迅速发展,两年里货车已增至200辆。后来孙麟方便邀得新华银行入股,令公司一跃成为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运输公司。

当时由于战事失利,各地方先后沦陷,对外交通断绝,物资仅依赖滇越铁路,把货物运至昆明,然后再用车辆转运到重庆,所以货物的需求极多,生意一枝独秀。在全盛时期,孙麟方的中国企业的办事处遍设中国西南各省,如贵阳、重庆等地,甚至在缅甸首都仰光亦设有办事处。

1948年,孙麟方举家迁移香港,在港经营贸易往来生意。其实,孙麟方内心里一直都希望创办麦粉厂,抗日战争爆发初期,他早已有意在昆明办麦粉工业,但却因为交通阻隔,原料供应匮乏而未能成事。抗战胜利之后,他立即把握时机,向英国订购了麦粉生产机器,甚至机器已运抵上海,却因内战,使计划一再受挫折。

当时他在香港创办麦粉厂的客观条件十分恶劣,由于港人素来崇洋,对港制产品缺乏信心,加上那时候本港并没有上规模的麦粉厂,这市场久为澳洲及美国等货品所霸占,要在这市场分一杯羹,谈何容易?不过,孙麟方并没有因而畏缩不前,在1951年他再三兴起创办麦粉厂的念头,且着手在港筹划设厂,至1953年终于建成开业,孙麟方并将之命名为“香港麦粉厂”。

开业初期,“香港麦粉厂”即遭遇极大困难,产品没法打开市场,面包商不愿意尝试放弃惯用的外国麦粉。孙麟方夫人形容当时麦粉厂的处境是“每天都要成捆的现金出去”,由此可见当时“香港麦粉厂”的情形。

然而,孙麟方仍然坚持下去,凭着坚强的信念及毅力,终于在被外国人垄断的市场中打开一道缺口。1955年初,他向友人表示自己麦粉厂所生产的麦粉经过不断的改良后,在色、香、味方面已较美、澳的产品为优,而销路方面更出现突破性的发展,在两个半月时间内达到50%以上。当时他预计在未来一年之内,可得到全港麦粉市场九成的占有率!

“香港麦粉厂”果如孙氏所料,很快地便完全垄断了香港的麦粉市场,孙麟方终于得遂父亲的心愿。然而,孙氏志不在此,他不但要成为香港麦粉大王,甚至要成为“东南亚麦粉大王”、“亚洲麦粉大王”……正因为孙氏永不停歇地“扇动着创业的翅膀”,所以他才能不停地飞向新的高度。

8没有时间生病的人

“勤能生财,坐吃山空”这句古训是创富者应该记取的。

同台湾大多数第一代企业家一样,林挺生先生经营企业也是以“勤”为秘诀之一,“事必躬亲”是他的特色。林挺生自己对经营者下的定义是:“没有时间生病的人”。他每天从早到晚,总要忙上十几个小时,别无其他消遣,巡视工厂是他最大的乐趣。即使他在担任台北市议长期间,除了处理日常公务和给大同工学院讲授“经营学”之外,仍然坚持每天巡视一遍工厂,如果公司有某项目正在开发,那么林挺生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该开发单位巡视。

林挺生在大同企业的管理特色就是以凡事谨慎、事必躬亲而闻名。在早期,大同公司还是大同铁公所的年代,运货皆用牛车,供货商在卸完货以后,一定要等到林挺生亲笔签字才能领钱,因此有时不得不要等忙碌的林挺生很久很久,那些牛便往往就地方便。因此有人戏谑地说:“看地上牛粪的多寡,就可看出林挺生凡事事必躬亲的忙碌程度。”

历经几十年,大同公司再也不用牛来运货。

但林挺生事必躬亲的特色却依然保持不变,对此,一位日本知名的元老企业家在参观大同企业时,建议林挺生去打高尔夫球,去放松放松紧张的神经。林挺生回答说:“我哪来时间去打球?我每天巡视工厂所走的路比18个洞的距离还远!”

1981年他从权力核心中退了出来,并失去了大多数公职,这一重大转变对林挺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幸事。丢开庞杂的公务,回到大同公司,林挺生又恢复了“专业经营”的精神特色:一大早就起来到公司各工厂巡视。他自己坦白地表示:“自从担任公务后,公司业绩没有好的表现,实在对不起投资大众,现在要亟思励精图治。”

林挺生一旦恢复他昔日专业经营的本色,励精图治,大同公司业务很快好转。1986年,大同公司在台湾公营、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混合排名中列19位,营业收入净额达13431亿新台币,超过辜振甫的台湾水泥公司。1987年,大同公司的营业额达到2673668亿元,营业增长率为3542%,如包含转投资事业,营业额则为3981535亿元,列十大民营企业第三位。在1987年度台湾外贸绩优厂商排行榜中,大同公司位居第二,外贸实绩达6361亿美元。显然,林挺生在企业方面的励精图治已见成效。

展望将来,林挺生充满信心。他认为当年英国以国家力量发展海外事业,如今新的时代,民营企业已成为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最大活力。大同基础良好,企业界公认颇具潜力,因此发展前景应该看好。林挺生这个忙得“没有时间生病的人”

充满信心地说:“现在正是发展世界性企业的良好契机,也是步步迈向‘大同世界’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