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你学谚语(上)
2611300000015

第15章 理念篇

故事:二者必居其一

孟子向齐王提了很多治国建议,齐王都不予采纳,最后孟子只好离开。齐王赠送给孟子金100两,孟子也拒不接受。

但是后来在宋国和薛(xuē)国时,他却接受了宋君的70金和薛君的50金。

孟子的学生陈臻(zhēn)向孟子说:

“如果说您不接受齐王的赠金是对的,那么,接受宋君、薛君的赠金就不对了;如果说接受宋君、薛君的赠金是对的,那么,不接受齐王的赠金就不对了。一个人前后的行为应当一致,您只能在这二者中选择一种(‘夫子必居一于此矣’),怎么前后矛盾呢?”

孟子向陈臻解释说:

“我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在宋国,我还将去很远的地方,路上要用钱,不接受钱能行吗?到了薛国,看见我住的地方有士兵站岗。薛君给我50金,我接受了,但不是自己要,而是把它分给了士兵。至于齐国,齐王给我的赠金,我没有用处,没有用处而又要别人的赠金,那不是向别人借钱吗?天下哪有君子向别人借钱的呢?”

陈臻听了,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二者必居其一”,说明只能在两样中选择一样,鱼和熊掌不可兼(jiān)得。

在胜利之后,也要拉紧盔甲的带子

【释义】指居安思危,不要因眼前的胜利而掉以轻心。

【例句】司令员说:“同志们,我们在胜利之后,也要拉紧盔甲的带子,切不可轻敌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释义】做人要有远见,如果没有长远周到的考虑,总会招来忧患。

【例句】灾民们不计其数,幸而暂免于灾殃的小民,又怎么能有一个救法?那自然远不如救魂灵,事省功多,和大人先生的打醮造塔同其功德。这就是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鲁迅《准风月谈·新秋杂谈》二)

今日要想明日事,春暖要想冬日寒

【释义】指做事要做长远打算,不应仅仅停留在现在的生活状态之中。

【例句】在夏天时,妈妈就把棉衣做好了,她说:“今日要想明日事,春暖要想冬日寒”,她常以此教育我们高瞻(zhān)远瞩(zhǔ)。

闲时做来急时用,渴了挖井不现成

【释义】平日里就要为将来做准备,等到口渴时才想到去挖井已经太晚了。比喻做事应深谋远虑。

【例句】家乡的妇女冬天都也不闲着,有的修补家里的农具,有的缝一些衣服,因为他们都明白“闲时做来急时用,渴了挖井不现成”的道理。

退一步想,过十年看

【释义】比喻做事要留有余地,要用豁(huò)达的胸襟和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例句】把心胸放开阔些,退一步想,过十年看,有什么值得你如此耿(ɡěnɡ)耿于怀呢?

老鼠眼睛寸寸光

【释义】比喻目光短浅,眼界不开阔。

【例句】你们真是老鼠眼睛寸寸光了,怎么身上穿得褴褛(lánlǚ)一点儿,就定是个白日闯呢?(王浚卿《冷眼观》)

竭泽而渔,日后没鱼

【释义】指一次把鱼捕尽,日后再也捕不到鱼了。强调做事应长远打算。

【例句】常言道:“竭泽而渔,日后没鱼”,凡事不要做绝了,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与人方便,与已方便。

时时向前想,事事向前看

【释义】强调做事不要只顾着眼前,应做长远打算。

【例句】妈妈经常教育我们:“凡事一定要想得开一些,应时时向前想,事事向前看,只有这样明天的太阳才是属于你的!”

不知道明天干什么的人,是不幸的人

【释义】指没有明确目标、缺乏远见的人不会有所作为。

【例句】不知道明天干什么的人,是不幸的人,村里的几个光棍整日漫无目的地闲逛,真是枉费一生光阴。

山水未来先筑堤,未到河边先脱靴

【释义】事先把堤岸筑好以防洪水侵袭(xí);快到河边时就要把靴子脱掉以防被水打湿。比喻做事之前要准备好一切防范措施。

【例句】俗话说:“山水未来先筑堤,未到河边先脱靴”,我们这儿安装了防洪报警器在山洪暴发之前,百姓们早已安全转移了。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释义】指旧的东西不去掉,永远也不会有新的东西来临。

【例句】我早就知道围墙要倒,只是由于经费有限,才没有拆掉重修。现在果然倒了,也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