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你打排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2615400000003

第3章 排球运动概述(2)

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第3届世界杯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7战7胜的成绩首次荣获世界冠军。这个冠军的分量不言而喻,全国因此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而中国女排也是一鼓作气,接连获得1982年世界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界锦标赛的冠军,这就是至今仍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五连冠”伟业。

与此同时,中国男排也获得了巨大的突破,不仅创造了“前飞”、“背飞”、“拉三”、“拉四”等新战术,而且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亚洲霸主,在一系列世界大赛中也多次获得前8名的好成绩,最高时世界排名第5位。为此,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甚至在198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男排战胜韩国队的比赛后喊出了“振兴中华”的着名口号。

也许是盛极必衰,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男女排先后陷入了低谷。男排接连失去洛杉矶奥运会、汉城奥运会和世界杯比赛的参赛资格,数届亚锦赛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女排自1988年兵败汉城后,1992年奥运会和1994年世锦赛上又滑至第7名和第8名,甚至在1994年亚运会上输给韩国,失去了亚洲霸主的地位。

痛定思痛,中国排球开始了重振风采的步伐。1995年进行了排球赛制改革,1996年推出了第一届全国排球联赛。改革和排球职业化为我国排球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女排在1995年获得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第3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勇夺亚军,年底的超霸6强赛又摘得冠军。男排也在1997年重夺亚锦赛冠军,并与女排一起双双获得1998年亚运会冠军。

虽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再次表现欠佳,但随后重新组建的中国女排迅速展现了强劲的势头,在新任主教练陈中和的率领下,中国女排状态全线飘红,在2003年的世界杯上获得了惊人的11连胜,重夺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再次激活了国人对女排和排球运动的热情。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更是一路凯歌,决赛中3:2力克强大的俄罗斯队,夺得整整20年未曾染指的奥运冠军,也为中国增添了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

现今的中国女排正处于新老交替的磨合期,中国男排也在起伏波动中渐渐寻求稳定。中国排球的目标,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

我国沙滩排球运动简介

沙滩排球运动在我国发展十分迅猛,相对独立的选材、优秀运动员培养体系也初步建立,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已经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六人竞技排球越来越脱离了娱乐的范畴,由于技术要求高,导致广大群众参加活动的热情不高,尤其不能吸引儿童和青少年,而沙滩排球运动不需要专门运动场地,参赛人少,规则简单,柔软的沙地对青少年的成长也十分有利,适宜在我国大范围推广普及。

1与室内排球的不同之处。尽管基本规则,如排球大孝得失分和交换发球权等方面与室内排球运动基本一样。但沙滩排球还有许多显着的不同之处:

(1)在沙滩排球比赛中,每队只有两名运动员参赛。因此每队的两名队员需要自始至终参加比赛,没有人换,也不允许更改运动员。

(2)在沙滩排球比赛中,队员可以站在本场区的任何位置,因此在发球时没有位置错误。

(3)在沙滩排球比赛中,队员张开手用手指“吊球”,将球直接击到对方场区为犯规,但允许用手指戳或指关节击球。

(4)在沙滩排球比赛中,队员用上手传球轨迹不垂直于双肩连线完成进攻性击球为犯规。

(5)如果在网上双方队员同时击球,允许“持球”,比赛继续进行。

(6)在沙滩排球比赛中,受伤队员可以请求获得5分钟的受伤暂停时间,但每名队员在每场比赛中只有一次机会。

(7)在沙滩排球比赛中,每当比赛双方比分累积达7分(第一、二局)、5分(第三局)或7分、5分的倍数时,双方将马上交换比赛场区。

2我国沙滩排球运动简史。

1900年传入我国广东等地,为16人制排球,分4排,每排4人,位置固定不轮转。当时水平很低,打法简单。从托来托去到由前两排中间打高远球,没有拦网。

1919年改为12人制排球,分3排,每排4人,技术发展到上手发球、正面扣球、单人拦网和倒地救球。

1927——1951年为9人制排球:三人三排固定不轮转,三次击球过网。由头排中间传球组织进攻,二排助跑起跳进攻,出现勾手扣球技术。在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上(1930年)创造了“快板球”,即现在的快球。

1950年,我国男排在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学习了东欧的高打强攻倒地防守技术和“两次球”进攻战术。1951年在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时,改为6人制。从50年代后期开始,开始探索走自己的道路。60年代大松博文的“三从一大”对我国排球影响很大。1981年女排获世界杯,1982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三连冠”。获得三连冠的由日本女排、苏联女排、苏联男排。排球1917年传入欧洲时就是6人制,故水平较高。

1947年成立排球联合会,1949年第一届男子世锦赛,1952年女子第一届世锦赛。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1965年男子世界杯,1969年第二届男子世界杯,1977年第三届男子世界杯年。1977年第一届女子世界杯,1981年第二届女子世界杯,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

1994年我国将沙滩排球列为全国正式比赛并列入全国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上,沙滩排球第一次进入全运会。

11998年第十三届亚运会,我国选手李桦/谷宏宇获男子冠军。

从1994年开始设全国巡回赛,从2000年起设立全国锦标赛和全国冠军赛。多年来,坚持承办国际排球联合会和亚洲排球联合会的比赛。有10多个省市举办过国际性和全国性沙滩排球比赛。

2000年迟蓉/熊姿、张静坤/田佳两对选手通过参加资格赛取得进入奥运会决赛阶段资格,并分别获得了第9名、第19名的成绩。

2000年在我国广东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我国选手获女子冠、亚军。

从1998年开始,我国先后在大连市和广东省茂名市连续五年承办国际排联的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较好地向世界宣传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面貌。

在2001年世界沙滩排球锦标赛上,我国选手迟蓉/熊姿和田佳/王菲分别获得第5名和第17名,这是我国沙滩排球在世界单项最高级别的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在2001年友好运动会的沙滩排球比赛中,迟蓉/熊姿代表中国队参赛,获第6名,这是我国沙滩排球在世界综合性运动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排球运动发展前景

软式排球是一种寓竞技、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运动,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对软式排球的特性、社会效应以及政府职能部门有关政策三个方面调查与分析,认为软式排球是一种积极、健康、文明、科学的体育运动方式,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排球整体来看,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攻守平衡已成为现实

在排球发展过程中,攻强守弱的状态已持续了很长时间,国际排联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对排球规则作了几次重大修改。如:每球得分制的使用,自由人的出现,发球区的扩大,允许身体任何部位击球等,必将会进一步促使排球技战术的创新,充实排球运动的内涵,丰富排球运动的表现形式。排球技战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排球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是互为因果的。在这里必须重视两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一是除发球和扣探头球外,排球的一切进攻都是从接球和防守开始,没有良好的接球和防守作基础,一切进攻无从实现;二是每球得分制要求运动员的攻防技术更加全面,准确和有效,进攻与防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规则的修改不能改变排球比赛的这一基本规律。

纵观世界排球技战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进攻与防守对抗始终贯穿于排球运动发展的整个过程。例如:扣球技术的产生导致了拦网的出现;勾手飘球技术的发明,刺激了垫球技术的发展;网前跑动换位、交叉重叠掩护等快攻战术的运用,与此相对抗出现了重叠、换位等拦网战术;拦网技术的提高,推动了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进攻与防守战术的相互对抗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是排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进攻技战术的提高带动了防守技战术的进步,而防守技战术的加强,又反过来促进进攻技战术的发展,形成了排球技战术发展螺旋式递进的特征。

技、战术向全面、高度、快速、多变方向发展

排球运动带有规律性问题是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能攻能守,进攻上既能强攻又能快攻,既能前排攻又能后排攻,前后排融为一体。根据运动员不同特长,有效地组合不同的战术,使战术组合更具个性化,发挥整体优势。

随着运动员身高和弹跳力的不断增长,后排扣球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成为当今高水平排球比赛的主要进攻手段。高快结合,前后排结合,进攻向着立体、全面型方向发展。运动员凭借身高、弹跳力强,爆发力好、力量大和挥臂速度快等优势,跳发球技术被大量运用,采用跳发平飘,跳发侧旋、下旋,轻发落点等多样化跳发球技术,以达到先发制人,争取主动的目的。发球技术正向着发球高点、大力、快速方向发展。四号位平拉开结合二、三号位的跑动进攻战术,降低后攻的弧度,增加反攻的进攻点等等都是为了争取时间,夺得空间,加快进攻的速度,突破对方拦网。速度在不断加快,采用的手法是降低弧度,增快传出球的速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