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会疼自己的女人最幸福
262600000021

第21章 女人就是要生活得自在 (1)

第七章 女人就是要生活得自在 (1)

生活不需要“匆匆”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当读到这儿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来,这是朱自清的《匆匆》。时间犹如小河水,只能流去不能回。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时间总是那么无情地溜走,我们必须要努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奋力拼搏。在主流意识里,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很多代人都曾受过珍惜时间的教育。“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杀生命”等口号我们已经听了好多年。可慢慢的也就开始产生有了怀疑:我们这么珍惜时间,拼死拼活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说到底,我们神经紧绷、忙忙碌碌最终也只是为了生存,生存而已。要是纯粹用经济眼光去衡量,一个人只睡4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在创造价值,这才划算。可是当累到了极限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并嫌恶这样的生活和这样的算法。因为一个个过劳死的兄弟们已经以他们的生命教训告诉了我们:累死累活不一定会有很多钱,即使有了很多钱,人都累死了还有什么用?我总以为,一天中有几小时的时间能被挥霍掉,那才算比较幸福。

前段时间,潇潇应一位多年网友的邀请去她的山庄坐坐。转了好几辆公交车终于到了她所说的山庄。地方不是很大,但是却很美。有一些稀疏的桃树,北风吹过,花飘一地。不禁让人想起唐伯虎的那首《桃花坞》: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诗,也是她最喜欢的。她的笑容里有一些恬淡,这是很多整日奔波于钢筋混泥土中的上班族最需缺的东西。山庄不大,但却怡然,有一大片玫瑰园,潇潇想,等花开的时候一定很美吧。还有木头房子,古井和菜地,游客可以自己采摘新鲜的蔬菜或者钓鱼直接交给厨师,一切都是那么的接近大自然。

潇潇很羡慕她的这种生活,小资,闲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懒懒散散,不求赚多少钱,只求一个身心舒适。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闲适的慢生活就像梦中的桃花源那么可望不可即。这位网友也是经过了很多努力才得到了眼前的这一切。在美国华尔街,她曾是一个高级金领。回到国内,也曾在某大公司做CEO,后来厌倦了,身体也因长期劳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害怕自己活不到六十岁就累死了,也害怕自己变成了金钱与时间的奴隶,于是放弃了高薪的工作,用多年的积蓄经营起了这个小小的山庄,钱虽赚得不多,却也悠然自得。

约翰·列侬曾经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过大的生活压力,过快的生活节奏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平静,怎么按也难以按下那股浮躁、不安和焦灼,健康状况也极度恶化。大家都忙着赶路,却根本来不及体验生活的美好。在经历了一个极大的浮躁过程之后,很多人的心灵开始慢慢回归,返璞归真。慢生活也在全球悄然兴起。在《罗马假日》故事的发生地罗马,以及意大利的其他城市早在1989年就发起了慢城市运动,并渗入世界各国。

近年来,慢生活的理念在我国也开始深入人心。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和和竞争压力增大,我们的生存状态也越来越缝隙化和拥挤化:为了创收,不得不放弃节假日;为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润,我们不得不将脚步迈得飞快。我们更像工业流水线上的齿轮,输入时间,输出赚钱和高效,整个成了“机器人”、“经济人”。我们太多的人成了和意识到自己成了快生活、“加急时代”的牺牲品。

过度的劳累导致了孤独的疲倦,也使我们更向往了心灵的依偎,身心的放松、和谐与慵懒。忙碌是避免不了的,不安的危机感也的确很难停止。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稍有空闲的时间里好好睡上一觉,或者牵着蜗牛出去散散步,悠悠的享受阳光、空气和轻轻掠过的柔风。再或者,随意摘下一朵小花,喝一杯咖啡,看一部旧电影,静静地享受一下小资生活。简约且透彻。

小资,并非真的一定要有资本了才能有的生活,真正的小资只是一种心态而已,与金钱地位毫无瓜葛。比如一个连温饱都还没有解决的农民,耕地之余在田地里拉拉小提琴,而不是去夜市赚钱,这就是小资。

与己无关的,咱就去打打酱油吧

打酱油是从2008年跨越到2009年的网络流行语,他的来源也十分的搞笑:广东电视台对红极一时的艳照门事件进行采访,一路人非常刁的告诉记者“关我鸟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爆笑之后,这句话迅速红遍了大江南北。是啊,陈冠希怎样与他有什么关系?有必要浪费时间瞎掺和吗?这位大哥倒是一个实诚人,与其无聊八卦,不如干点实事,潇洒的打我的酱油去。当然,对他这种态度的欣赏,并不是让人对急需帮助的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而是说,不需要咱们瞎掺和的,咱们就去打打酱油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该扮演的角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好本职的工作才是最根本的。有的忙,必须得帮,比如看到坏人做坏事了打个110报警什么的,这是一个人的良心和道德问题。但有的事情,特别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如果没点酱油精神的话,累得够呛不说,还会把原本简单的生活变成复杂的累赘。小宁就有一个教训。

小宁长得并不漂亮,但是她的亲和力很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好朋友。小宁的这种性格,决定了她在朋友之间属于“绝对称职”的倾听者,朋友们都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忧伤和她一起分享。小宁也尽量不辜负朋友的信任,无论是谁、在什么时候找自己聊天,她都尽可能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倾听,去开导,去帮助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俨然成了朋友们眼中的“心理咨询专家”。

然而时间长了,小宁却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最初的时候,朋友们的沟通聊天仅限于午餐时间和下班后逛街购物的时候。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和朋友的增多,连上班时间也有一大群朋友拉她在MSN和QQ上聊天,即使手头工作很忙,还是少不了这些感情上的应酬。很多时候,一天的时间就在聊天中荒废了。很多次她也想找个借口躲开,可是又担心这样会影响大家的友情。只好一边耐着性子和大家继续聊天,一边盘算着如此繁重的工作又得让自己加班加到什么时候。

如果说聊天的内容正常一些还无所谓,但她比较亲密的朋友不是跟她抱怨公司待遇不好、领导偏心,就是和她数落老公的不是、哭诉第三者插足、失恋痛苦……每次聊完之后,朋友们的郁闷发泄了,小宁却不知不觉被感染了。原本简单明亮的世界开始悄悄发生改变:每天一上班,看到堆积如山的工作,耳边就会不自觉地想起朋友们的那一肚子抱怨。于是工作的动力一下子便消失殆尽,开始得过且过。看到领导的时候,原本想像从前那样热切地打个招呼,聊聊天,但眼前却像放电影一样闪过朋友们说过领导的那些“丑事”,厌恶代替了尊敬,和领导聊天沟通的欲望瞬间消逝。回家见到老公的时候,又想起了朋友老公的外遇事件,不自觉的担心老公会不会去采路边的野花。于是在胡思乱想中开始对老公旁敲侧击或者正面逼供,还不时翻箱倒柜、跟踪窥探,希望找到他在外面胡搞乱来的蛛丝马迹,弄得夫妻之间嫌隙日深。

原本是好心的倾听,结果却耽误了工作,影响了夫妻感情,生活从此陷入了一团理不清的混乱。这样偏离了正常轨道的帮忙比起广东那位仁兄的酱油精神真的是差了很多。即使是心理医生,也会因为听了过多的倾诉而出现心理危机,何况小宁连业余的心理医生都不是。她不但不能帮助别人排解心理危机,还会因为长期接触别人诸多消极、负面的情绪而受到消极的暗示。

当朋友们每天都在向楚楚诉苦时,这种消极暗示也在不断重复。整天都被郁闷的情绪所包围,慢慢地自己也会被催眠。因此小宁也开始从一个阳光明媚的小女人变成了忧郁、悲观、消沉的怨妇。潜意识里那些由朋友们转嫁的消极暗示不停地提醒她:工作乏味!领导变态!老公花心!那些消极的东西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垃圾,落到了小宁原本清澈明净的心上,不受影响才怪。

于是,在面对自己的生活时,潜意识里这些由别人转嫁给小宁的消极暗示开始起作用,让她觉得工作乏味、上司变态、老公花心——小宁就像是一个没有盖子的垃圾桶,别人把他们的苦闷全部倾倒给她,她当然郁闷了!

所以,如果不能给与别人切实的帮助,如果我们的善心得到的不是善良的结果,那么,与己无关的,咱就去打打酱油吧!也好让自己过得自在一些!

单纯的人受到的保护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