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会疼自己的女人最幸福
262600000025

第25章 简单,是一种奢华的品味 (1)

第九章 简单,是一种奢华的品味 (1)

复杂是被我们自己吸引来的

看了一本叫《秘密》的图书,很受震撼,实际上它已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风靡世界。据说比尔·盖茨当初就是受了《秘密》的启发辍学创立微软公司的。这本书揭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心服口服的秘密——我们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我们吸引来的。不论我们心中想什么,都会将它们吸引过来。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会吸引到自己注意、关心的东西。当我们不断期待想要的事物时,这种吸引能力将变得无可抗拒。这个规律若用佛学去解释,就是:心生万物;用基督教解释是:上帝是全能的,只要你向上帝开口,他都会赐予你;用理财界的至理名言理解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总之,当我们的思想专注于某一点上的时候,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全都会被我们吸引过来。如当年演《红楼梦》的演员们最终的结局就同剧中人神似。陈晓旭(林黛玉)香消玉损,欧阳奋强(贾宝玉)曾一度潦倒到倒卖香烟的地步,张莉(薛宝钗)独守空房,独身隐居加拿大……

《秘密》里把这个规律叫做“吸引力定律”。在它的眼中,没有好、坏的分别。它只是接收我们的思想,然后以生命经验的形式,把这些我们意念里所想的东西回应给我们。如果我们总是把事情想得很复杂或者是把复杂无限复杂化,这个信息就会从大脑发射到宇宙,宇宙中的另一个磁场就会接收到我们的召唤,把我们心中所想的原原本本回应给我们。结果就变成了:我们对世界简单,世界就对我们简单。我们对世界复杂,世界就对我们复杂。

依依在高中时有两位同学,一位叫娅,另一位叫丽,丽总是喜欢跟同学们说娅很复杂,心机很重,城府很深。可依依跟娅相处了好多年,一直是难得的知音,从未觉得她有多复杂,相反还觉得她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丽当时十分鄙夷地嘲笑依依说那是因为她傻,不值得别人用心计来对付。可这样不是挺好的吗?相比起丽,也许傻瓜会生活得更快乐一些。她每天总是在别人的背后说坏话,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开始防备着她,并以其人之道换其人之身,在愤怒中用尽各种手段进行报复,她也因为应接不暇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考上大学,遗憾终生。

原本大家都是简单的人,都只想过简单的生活。只要没有特殊的利益关系,大家都可以相安无事地度过紧张但美好的高中时光。但是丽心中的复杂却将更恶劣的复杂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损人损己。

很多时候,复杂都是没有必要的,对自己简单一点,对别人简单一点,对周围的环境简单一点,能简单的就不要复杂,我们的人际生态环境会好很多,我们自己也会生活得更轻松一些。

生活不需要“构思过度”

这个世界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人心其实也不复杂,只是我们的构思太过度。正如余秋雨所说,“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受这种思维的影响,原本单纯的孩子们早早的背负了“世界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的重壳,还未出校门就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畏惧感,害怕自己无法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于是在长辈师长们的谆谆教导下,心怀不安的开始钻研《厚黑学》、《老狐狸经》、《人际关系学》、《处世哲学》等众多同类书籍,知道了对所处的环境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朋友、对同事“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对谋事要“三思而行”等道理。做事处处设防,处处怕被人算计,整日小心谨慎地生活。刻意的与人拉开的距离,孤独无依,也不敢依。同时也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加大了时间成本,事业上加大了信誉成本,使我们的生命质量大打折扣。

事实上,我们无需如此过度构思,也不需要活得这么累。真实的潜规则也并非那么刻意和复杂。

不久前,有一位老领导,将他一生中所有的经验教训总结为简单的四句话,告诉了他即将走入职场的女儿。

第一句话:“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做人不要盘算太多,只要自身努力够了,就不要拼命去求人,有时想的越多,心越急就越得不到回报;等你不想的时候,它就会意想不到地属于你。有些潜规则与不能把握的东西,还是顺其自然。该是你的东西终归是你的,不要太强求。

第二句话:“压抑自己没必要,奉承巴结也没必要”。农村与城市、下属与上级、穷人与富人不可能对等,压抑自己完全没有必要。相对于趾高气昂的人,你再怎么尊重他,他也不会平等对你。你再怎么奉承、巴结,他也永远不会因为同情而施舍你。不管出身低微,还是处境艰难,都不要寄希望于他人礼遇。当说时就说,当做时就做,只要别心虚和畏首畏尾,就不会让人轻易看不起,而你也将赢得更多平等的机会和尊重。

第三句话:“不要对谁特别好,也不要对谁特别不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任何单位,任何群体,人际关系结构都离不开“三三制”,具体到个人身上就是三分之一的人对你一般,三分之一的人对你不“感冒”,三分之一的人对你好。这与我们常说的“三分之一的人在干、三分之一的人在看、三分之一的人在捣蛋”同理。所以,必须因人而异,好的要保持,中立的要争取,敌意的要宽容。永远不要被少数人所利用。

第四句话:“相信自己比依赖别人重要”一个人,必须要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相信自己比依赖别人重要。不同的人做事肯定不一样,上司一般都会看出来的。只要尽心尽力做事,就不会被埋没。除非你对自己的能力有怀疑。关键是要摆正心态,有机会时就为社会多做点儿什么,没机会时要记住“为自己打工”,积累更多的有形无形资本。为自己做再多的事情也不过分,不论人生给予际遇如何,及时努力都不会错。

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非要亲身经历了,才更贴近于真实。才会发现,真的没有必要太在意复杂。厚黑学之类的东西,并不是万精油,贴在哪里都管用。生搬硬套相反倒是容易给人邯郸学步的感觉,徒增了不少尴尬。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自然的、简单的,仔细研究一下现代成功人士的道路,我们会发现,他们之中最为聚焦的共同点就是:简单行事、复杂读书且极具思想。其实,细析人生的诸多难题,实在不难体会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现实生存状态。生命本应该是一件简单质朴的东西。在为人处世过程中,能够做到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不盲从,不消极,积极地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一种难得的自在。

人际太多等于没有人际

在这个时代里,没有人会不知道人际的重要性。不懂人际的被认为是傻瓜,人际手腕不够圆滑的拼命地从各种交际书里补课,或者从历史的厚黑故事里吸取“养分”。为了生存,我们都很疯狂,也无可厚非。

但遗憾的是,当整个社会都在谈人际的时候,反而没有真正的人际可言。因为我们只是把人际当成了工作,与感情无关。当我们以交易的方式进行交际,我们得到的大都只是一场交易。所以看似交际很多,但是泡沫更多,能把握住的很少,能引导成功的更少。

小美是一家著名房地产公司的市场部推广经理,她接触的人大都是事业有成甚至小有名气的客户群。按理说,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拓宽自己的人际圈,增加成功的几率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

但实际与理论总是有差距的。几年下来,小美的名片盒里有大把交换来的名片,手机、笔记本电脑、记事本里都存满了各种客户的联络方式。在各种社交商务场所,她应酬得八面玲珑不亦乐乎。看似热闹,但背后的孤独也许只有自己才知道。除了工作上的联系,她在这座城市里的朋友并不多,甚至找男朋友都是一个难题。遇到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抱着几大本名片,却实在想不出会有谁肯帮忙。想要倾诉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向谁诉说。每周约会很多人,但没有一个是可以说话的知心朋友。每天都会认识很多新的人,但绝大部分都只是一面之缘,下次有事需要联系的时候跟陌生人没什么两样。因为那些通过工作认识的朋友都是有利益关系的,抛开这层关系便什么都不是。

如果没有了联系人际的那颗心,所有繁忙的人际留下的也只是喧嚣背后的孤独无依。在腾讯网的一次调查中,在15068个受访者中,87.5%的人有类似“熟人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的感觉。

这也许真的不能怪我们,因为现在的生存压力实在太大了,很多人忙得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了,哪儿还有时间顾得上维系友情呢?同事的工资都是背靠背的,谁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呢?连离得最近的人都只能“点到为止”?又怎么放心托付一颗心与人交往呢?也许,这就是现代人的一个悲哀。看似呼朋唤友,实则没有朋友。

保持距离,虽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如果我们不交出真心,又怎能得到真心呢?凭借出色的交际手腕和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让很多人成为“认识的人”,但并不一定找到很多“贵人”。

也许市面上的人际关系书里会交给我们很多的技巧和厚黑,但是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成功的人际只有一招是最无敌的:那就是真心待人。没有人喜欢别人对自己尔谀我诈,连小人都不喜欢小人。不要以为请人吃一顿饭送一份礼,别人就会对我们产生好感。用一颗真诚的心对人,比一顿饭、一个小礼物更为重要。

记得在军事上曾有一个说法叫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现在社会上也比较流行“朋友多了路好走”这一观点。但真正懂兵法的知道,兵还是在精不在多。因为能驾驭上百万士兵的除了韩信、白起等个别将领外,很少有人有这个能力。面具太多很累人,朋友也并不是越多越好的,与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应酬各种交际“泡沫”,把自己变成繁华城市中千疮百孔的“城市孤岛”,不如真心真意的交几个情投意合、比较靠谱的知己朋友反倒简单惬意一些。

慵懒是一种情调

看书的时候,喜欢让音乐静静流淌于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里。特别是小野丽莎的音乐。很喜欢这个女子的声音,慵懒,随意,带着热带阳光的温暖,听起来慰贴且深入灵魂。莫名会让人想起午后的咖啡屋,暖风吹过的海滩,波西米亚的浪漫长裙,柔和日光下睡觉的猫咪……略微的爵士风情更让人爱不释手。她的音乐很适合恋人们收听,也是整天忙碌工作的白领们调节情绪的良药,据说这样的音乐还被灌名为“治疗系”音乐。

这种慵懒的情调,是很多人向往的闲适。只是,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在这么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此的享受与闲适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是可以的。如一个疲惫、忙碌的男人可以在早晨慵懒的喝上一杯柠檬水,在地铁里听一曲中意的音乐,没有浪费任何时间,但却给自己的心灵带来了瞬时的自由。

而女人,面对繁琐的家务,也是可以轻松掠过,不留痕迹的。《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的作者南仁淑去顺爱家做客,发现她做的料理非常可口,便夸奖了她一番。结果顺爱偷偷的告诉南仁淑,这些料理全部都是从外面买来的。原来,顺爱是一个做料理的门外汉,会做的菜只有炒青菜和煮泡面。因为她妈妈在顺爱结婚之前怎么都不肯教她一些生活技能,并坚持认为那样才能过得更轻松。

顺爱妈妈的话很有道理。很多女人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操持着家务,被家庭琐事累成一个黄脸婆,最后还免不了遭遇被嫌弃、被抛弃的命运。真的很不值得。这种苦大仇深的生活也是非常不可取的。且在实际生活中,慵懒的女人相反会活得会更加滋润一些。像顺爱那样,什么都不会,直接去超市买。超市里的肯定比自己做的厨艺更高一些,且代价并不比自己亲自去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