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羊皮卷,右手塔木德
262900000028

第28章 下篇 我要成为富人(1)

下篇 第二章我要成为富人 (1)

拥有一个赚钱的头脑:我要成为富人

穷人的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缺乏一个赚钱的头脑。富人的富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是他们从根本上就有一个赚取财富的头脑。

一个人所具有的思维和感觉决定了他将来能否拥有财富。富有的思维创造财富,而贫穷的思维造成真正的贫穷,体会到的是穷人的卑微和小气。

人太穷了,就会整天为生存而奔忙和劳碌。他的头脑里没有了产生财富的渴望,也就失去了成为富人的条件。

犹太巨富比尔·萨尔诺夫小时候生活在纽约的贫民窟里。他有六个兄弟姐妹,全家只依靠父亲做一个小职员所得的微薄收入生活,所以生活极为拮据,他们只有把钱省了又省,才可以勉强度日。到了他15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我攒了一辈子也没有给你们攒下什么,我希望你能去经商,这样我们才有希望改变我们贫穷的命运,这也是我们犹太人的传统。”

比尔听了父亲的忠告,于是去经商。3年后,他就改变了全家的贫穷状况。5年后,他们全家搬离了贫民窟。7年之后,他们竟然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买下了一套房子。

赚钱是一个智慧的思维,想要成为富人,不但要有智慧的思维,而且要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跻身富人的行列。

当一个人接受了人生给他的剧本角色——穷人或富人之后——他们总是要找出一些逻辑关系来使自己表现得更加自然:因为我生在这个贫困的家庭里,所以我是穷人,这是应该的;或者说我生在这个富裕之家,因此我的命运是注定的。殊不知,正是这一错误的逻辑理论,使他们一辈子无法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人生的每一个角色从来不是固定的,穷人可以变富,富人也可以变穷,是玫瑰总会开放,是金子总会闪光,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能改变你的人生。

这个世界有两个转动不息的轮子。今天的富人明天就可能不是富人了,今天的穷人明天就未必是穷人了。也就是说,贫穷与富有并非是上天注定、不可改变的,二者之间可以自由转化,转化的时机全在当事人的选择。

《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想变得富有,你必须向富人学习,在富人堆里即使站上一会儿,也会闻到富人的气息。”这就告诉我们,要改变贫穷的状态,先要改变自己贫穷的思维方式,像富人一样思考。

因为富人是在贫富不均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富人永远属于富人的群体,穷人则永远脱离不了穷人的圈子。

某些人有时却能够越过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障碍。他们或许从外表上看更像穷人,但却一副富人做派,即使排在富人之尾也在所不辞。

有时候,位列富人之尾比起做穷人之首可能更不像富人。但他们仍宁愿挤入富人之列,因为这样他们就能以富人的方式思考问题,而排在穷人之首则永远无法摆脱穷人的思维方式。

犹太人中富人众多,实际上就是由于他们具有富人的思维方式。这不是什么实用的技术,而是一种处世哲学。犹太人始终将此处世哲学付诸日常生活的实践当中。

看紧你的钱包,爱钱的同时也要惜钱

“紧紧地看住你的钱包,不要让你的金钱随意地出去,不要怕别人说你吝啬。在每花一分钱会产生两分钱利润的时候,你才可以把钱花出去。”犹太巨富洛克菲勒是这个信条虔诚的遵守者。

犹太人的用钱原则就是只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他们认为不该用的地方,是一块钱也不会花出去的。《塔木德》说:“对钱财必须具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犹太人特别是犹太商人不管多么富有,绝不会随意挥霍钱财。在宴请宾客时,以吃饱、吃好为尚,不会讲排场、乱开支;在生活中,以积蓄钱财为尚,不会用光、吃光。犹太人测算过,依照世界的标准利率来算,如果一个人每天储蓄1美元,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美元。这88年时间虽然长了一点,但每天储蓄2美元,大都在实行了10年、20年后很容易就可以达到100万美元。可见对金钱除了爱之外,还要惜。也就是说,除了想发财外,还要想办法保护已有的钱财。这就是犹太人经营致富的一个奥秘。犹太富商亚凯德说:“犹太人普遍遵守的发财原则,那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支出超过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过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现象,更谈不上发财致富了。”

犹太人有句格言这样说:“花1美元,就要发挥1美元100%的功效。”

很多犹太商人,对任何的开支都精打细算,为的就是尽量地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他们总是说:“要把一块钱当做两块钱来使用。如果在一个地方错用了一块钱,并不就是损失一块钱,而是花了两块钱。”

悉尼奥运会上曾经举办过一个以“世界传媒和奥运报道”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在座的有世界各地传媒大亨和记者数百人。

就在新闻发布会进行之中,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炙手可热的美国传媒巨头N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桌子底下,他好像在寻找什么。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作出如此有损自己形象的事情。

不一会儿,他从桌下钻出来,手中拿着一支雪茄。他扬扬手中的雪茄说:“对不起,我到桌下寻找雪茄。因为我的母亲告诉我,应该爱护自己的每一分钱。”

麦卡锡是一个亿万富翁,有难以计数的金钱,他可以买到一切可以用金钱买到的东西,一支雪茄对于他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如果照他的身份,应该不理睬这根掉在地上的雪茄,或是从烟盒里再取出一支,但麦卡锡却给了我们第三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塔木德》说:“金钱容易引发意外。任何人对待金钱都要谨慎,否则就要损失金钱。先要学会看管少数金钱,然后才可以管理更多金钱。这是最聪明的提防金钱损失的办法。”

犹太人出门买东西,不管花费多少,不管东西便宜或是贵都一定要有账单。所以许多犹太人到一些地方,看到一般餐厅中只报账而没有账单的情况,就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许多民族对待金钱的态度要比犹太人马虎得多。

据说,有一位希腊人经常光顾某家餐厅,每次吃大致相同的饭菜,但每次结账价钱都不相同,但相差不多。他的犹太朋友听说这件事后十分惊讶,要追究到底,希腊人却说:“这么一点小钱,何必认真?”犹太人一边摇头,一边口呼上帝,仿佛犯了什么大罪过。

犹太人很吝啬吗?并非如此,他们只是不付没有道理的钱。犹太人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绝大的优点,是重视金钱的表现。

看紧自己的钱包,爱钱的同时也要惜钱。珍惜自己的每一分钱,这一原则已贯彻到犹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内化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中。

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钱”程

善于借外力的人总是能成功借别人的力量、金钱、智慧、名望,甚至社会关系,用以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提高赚钱能力。正所谓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钱”程。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穷人到富人家里讨饭。他先要求在富人家的火炉上烤干衣服,仆人认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答应了。在烤衣服的过程中,穷人又请求厨娘给他一口锅,好煮一锅“石头汤”喝。厨娘从来没有听说过石头可以煮汤,就好奇地答应了。在煮“石头汤”的过程中,厨娘为这锅汤加了些佐料,有油、盐、豌豆、薄荷、香菜、肉末。最后穷人将石头扔了,美美地将肉汤喝到了肚里。

这个故事可以给人很多启迪: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穷人就是周围社会资源的组织者,聪明的巧借,使得“石头汤”成了美味的肉汤而喝进肚里,得以充饥。在商场中,谁能做一个聪明的社会资源利用者,谁就能喝到那碗美味的肉汤。

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用天下人的钱和天下人,来办我的事情,我出售的只是服务。”毫无疑问,生意人要赚大钱,将生意转化为企业,把自己由小商人变成企业家,就必须懂得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

所谓生意的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来创造一番事业。当然,在借用别人“钱袋子”的时候,必须有明确的指标,将赚回来的钱除去基本开支外,其余的放回生产线上。社会上最普遍的筹集他人资金以发展事业的机构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如果有雄心在商业上干出一番成就,必须借用别人的资源。固守个人风格,只会困于“自己”的圈子,永远难以成为令人震惊的大手笔。

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甚至西方商界有句名言这样说:“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

很少有白手起家的富商不借债的。事实证明,天才赚钱者了解并能充分利用借贷。世界上许多巨大的财富起始都是建立在借贷之上的。富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深谙借钱、贷款的力量。

传统意义上的做生意,最关键的本钱即资金,有多大的本钱,做多大的生意,利用本钱一点一点地积累。一边积累一边发展,已成为许多生意人发展的轨迹。然而,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今天,那种传统意义上“滚雪球”般的积累已很难成大气候。而“借术”则可以帮你超越此过程,迅速步入巨富的行列。

“借术”贯穿于做生意的全过程:投资时要借别人的钱和物;造势时要借别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智慧等;运作时则要借助某种时机和有利形势。从理论上说,做生意的“借术”有虚实两大特征,虚的是借别人的智慧和创意,实的则是借别人的资金和物资。

犹太人认为,一切都是可以借的,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这些东西都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这个世界是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收集起来,并用智慧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

这就是犹太人的思维方式。生意人应该尽量贷款,借助银行的资金为自己办事。如果你不能借用别人的资金,做生意是极为困难的。

犹太人信奉这样一句话:“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记住: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现况阻碍了发展,放胆去“借”,放胆去用,你会发现成功离你并不遥远。

厚利经销法则:“厚利才能赚钱”

“薄利多销”是很多国家商界牢不可破的商业法则。但是犹太人却相反,他们的口号是“厚利才能赚钱”,结果,他们比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赚取了更多的财富。

在犹太商人眼里,奇货可居,采取高额定价必须以此为基本原则。奇货包括新产品、稀有品,更包括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着重于名气。换句话说,名气就是本钱,而这些名气,都建立在价格的基础上。

名牌产品在营销中一般以高额定价法为主,能够巩固名牌的高贵地位,保持特优的身价,维护其至高无上的优势和超额利润。

紧俏商品的标准是:名牌、质量绝对过硬、市场需求量看好。对于这类商品,宁可不卖,也不可以削价。

能获厚利者,绝不薄利多销。“厚利多销”才是犹太人生意的原则。

对于这类商品,犹太人的做法是,找出所有的资料来说明他们高价出售是何等正确。他们甚至制作和印发统计资料、小手册、卡片……和犹太人有业务往来的人,每天都能收到犹太人寄来的各种资料。犹太人常常会对你说:“请用我送给你的资料去说服消费者。”但是绝口不提议价和折扣的问题。

他们认为:压低价格,说明你对自己的商品没有信心。“绝不要廉价出售我们的商品”,是犹太人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