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羊皮卷,右手塔木德
262900000046

第46章 下篇 人要去爱整个世界(1)

下篇 第十章人要去爱整个世界 (1)

人要去爱整个世界

为什么神在开始的时候,不一下子造出许多人,而只造出一个人,让全人类自一个人而繁衍成许多人呢?

拉比们的答案是:“这是神为了告诉我们,谁夺取了一个人的生命,就等于杀害全人类。”

相对的,如果谁能救一个人的生命,那么他就等于拯救了全世界人的生命;同样地,爱上一个人时,也就等于爱上整个世界的人。

因为人类都是一个祖先繁衍下来的,所以同源同根。因此犹太人认为人要去爱整个人类。

正是持有这样一个大人类的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太人虽然受尽迫害,历尽坎坷,但是,一旦有能力主宰异族命运的时候,他们却不会迫害侮辱其他民族。相反,他们能够以平常的心对待其他人,甚至用爱心去帮助他们。

为此,犹太人有句名言说:“谁是最强大的人?化敌为友的人。”

从前,有几个拉比碰上了一伙十恶不赦的坏人。其中有一个拉比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诅咒他们都死了算了。

可是,在他们中有一个伟大的拉比却说:

“不,身为犹太人不应该这么想。虽然有人认为这些人还是死了比较好,但不能祈祷这样的事发生。与其祈求坏人灭亡,不如祈求坏人改邪归正。”

《塔木德》的结论是:处罚坏人对谁都没有什么益处。不能使他们改悔,那才是人类的一种损失。

因此,犹太人对罪人没有那种深恶痛绝、欲置之死地而快的过激情绪。相反,他们认为,犹太人犯了罪,一旦改悔,就不许再把他们看作罪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两万左右的犹太人避难于上海。在此期间,有不少人曾受到占领上海的日本当局的虐待。有些人直到战后很久,还念念不忘日本人的暴行。但拉比却给他们讲了一个《塔木德》上的故事:

有一只狮子的喉咙被骨头哽住了。于是它便向百兽百鸟宣布,谁能把他喉咙里的骨头拿出来,就给他优厚的奖品。

于是,来了一只白鹤,它让狮子张开嘴,并把自己的头伸进去,用长长的尖喙,把骨头衔了出来。

白鹤干完后,便向狮子说:“狮子先生,你要赏我什么礼物啊?”

狮子一听,恼怒地说:

“把头伸到我的嘴里而能够活着出来,这还不算奖品吗?你经历了这样的危险都能活着回来,没有比这更好的奖赏了。”

拉比的结论是:既然现在还能诉苦,就说明至今还活着,而至今还活着,就没有必要诉苦。不要为曾经历过的不幸而抱怨。当然,更没有必要憎恨了。

这个故事在犹太人中广为流传,充分说明,犹太民族一直在尽力避免“憎恨”。

如果两个犹太人误会太深,见了面都视而不见,那么,与他们都很熟的老人就会主动上前,使其中一方首先开口,这样做,至少会使他们平息怒气,甚至握手言和。

对整个人类充满爱心而去真诚爱护每一个人,这就是千百年来犹太人杰出的处世智慧。

千百年来,犹太人备受迫害和欺辱,但是他们能够从另一面看待福祸的关系,一切的错是明天的好,一切的好是因为曾经的错,所以犹太人对待敌人能用爱心去宽恕,对待朋友能用真诚去回报。

这是犹太民族的伟大和高尚之处。

不嫌贫爱富——犹太人处世智慧之一

犹太人中的穷人遇到富家子弟时不会自卑,更不会觉得有什么可怕,因为出身富贵之家的人并不一定有学问。但是遇到有知识的人时,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对他非常的敬重。这是因为犹太人只重视个人的才华,而不会去看他的家庭和出身。

事实上,有很多著名的犹太拉比,出身都很卑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希雷尔是木匠,雅基巴是牧羊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犹太人中的杰出人物,就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能力。

正是因为犹太人重个人才华而不重门庭出身,才使犹太民族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人物。犹太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门第观念,在人与人交往中,犹太人少有趋炎附势之举,出身好的人也难以依靠出身攫取社会地位或者取得什么其他优势,人们都是依靠勤劳和智慧获得个人地位。

个人才华重于门楣出身是犹太人处世的重要观念,它激励许多出身不好的人积极进取,也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在一些犹太人居住区域,每一个镇上或村子里,都会有几个乞丐,他们被称为“修诺雷尔”。

犹太人并不歧视这些乞丐,照犹太人的宗教习惯,乞丐也是一种正当职业,是获得神的允许的,他们是人们施舍的对象。

在犹太民族中,一些“修诺雷尔”是非常喜欢读书的,其中还有不少人通晓《塔木德》,他们也是犹太教堂中的常客,经常以同仁的身份参加《塔木德》的讨论。犹太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不要看不起穷人,因为有很多穷人是非常有学问的。”“不要轻视穷人,他们的衬衫里面埋藏着智慧的珍珠。”

犹太人素有尊学、重学的传统,对于贫穷犹太人的智慧,他们也同样表现出尊重。

犹太人有一个这样的民间故事,教导人们不要看不起穷人:

一个虔诚的人继承了一笔财富。在安息日前夜,他就开始为安息日日落前的食物做准备。

由于急着办事,他在安息日前必须暂时离开家一段时间。在回家的路上,一个穷人向他乞讨买安息日所需食物的钱。

这位虔诚的人生气地斥责穷人:“你怎么能一直等到最后一刻才买你的安息日食物呢?你肯定是企图骗钱!”

他回到家后,给妻子讲了遇到穷人的事。

“我得告诉你,是你错了,”他的妻子说,“在你的一生中,你从未体味到贫穷的滋味。我在穷苦人家长大。我经常回忆过去,那时天几乎全黑了,而我的父亲仍然为家人四处寻找哪怕一点点的面包。你对那个穷人有罪!”

虔诚的人听到这一席话,赶紧到街上寻找那个乞丐。乞丐仍然在寻找安息日食物。于是,这位富人给了穷人安息日所需的面包、鱼、肉,并请他宽恕自己。

在犹太人的社会里,尽管穷人和富人的差距十分大,但是,一直以来,犹太人是尊重穷人的。他们认为富人并不一定快乐,穷人也并不一定是必然绝望。

这就是犹太人对于穷人的态度。

不嫌贫爱富,并且把尊重穷人、对穷人进行施舍作为自己的义务,这是犹太人团结友爱的处世智慧之一。

借钱,即是掏钱给自己买了个敌人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借出会使你人财两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进来会使你忘了勤俭。”这句话有一定道理。

你可以用其他友善的方式接济你的朋友,但不要借钱给他。借钱给他人就是掏钱为自己买了一个敌人。

犹太人朋友之间很少涉及金钱,他们之间朋友是朋友,金钱是金钱,分得十分清楚。他们一般不把友情掺入金钱。

犹太人之间的朋友,大家彼此都很不错,就在一起吃饭喝酒。这样就表示你是他们喜欢的朋友,他们愿意和你经常来往。但你要是借钱,他们很少答应。这不是因为大家彼此之间不信任,而是他们处世的一种精明。

犹太人是十分自尊的,他们一般是决不肯向人求助的。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而很少向别人请求帮助。假如一个人向自己的朋友借钱,那说明这个人已经处于生活比较困难的时候了。有人借钱给他,他就总是感到忐忑不安,心里总是想着把钱尽快还给自己的朋友,见了朋友就感觉很不好意思,虽然朋友浑然不觉借钱人的尴尬。而借钱人为了避免这种愧疚的心情,一般就会回避自己的朋友,希望自己尽快还钱,那样自己才觉得在朋友面前会坦然。有了这种心理,这样的朋友就会因为金钱变得很不自在。

而朋友呢,如果恰好也需要这笔资金,但是已经将钱借给别人,而且为了让别人放心,自己一般不会说还钱的时间。朋友什么时间有了钱,就什么时间来还,而自己许多事情却急切需要资金办理,但是话已经出口,就很不好意思去要钱。所以,犹太人之间就心照不宣地达成默契:不借钱给自己的朋友。

犹太人开的餐馆贴着这样的一首歌谣:“我喜欢你,你要借钱,我不能借,怕你借了,以后不再上门。”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犹太人喜欢放高利贷收取利息,这是他们几百年的传统了。如果他们有闲余的资金,就会把这些钱放出去收取利息,而有人需要钱自然就可以去借贷了。所以,犹太人没有钱的时候,喜欢靠借贷来渡过难关。向他人借贷是一种商业行为,这与向朋友借钱的行为是不一样的。

有个故事是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