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孔子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2629700000016

第16章 治政有为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的下半年,五十一岁的孔子接受鲁国政府和季氏的聘任,担任了地方官中都宰。中都位于今山东的汶上县与梁山县之间,辖区约等于一县。上任不久,一次微服私访,见一个正在宰羊的中年男子边干边骂,便走到他面前,问其何故。那男子说:“沈犹氏靠行贿,买通邑宰的差役程弼,为其撑腰。三年来,他欺行霸市。从外地低价贩羊,草料中搀盐,羊喝很多水后,再赶到集市去卖。你看,我宰的这只羊,是家里的人买的,搀的水少说有七斤。”

一天,孔子带子路、子贡来到中都猪羊市场上,只见一个人不停地叫卖。孔子断定此人是沈犹氏,暗自一问赶集人,果然不错。子贡来到沈犹氏的羊群里,一连摸了几只羊的肚子,问:“你这羊是真肥还是假肥?”

“难道我能在活羊体内搀水?”

孔子从羊群中随便挑出一只,对大家说:“闻听沈犹氏用盐拌草料喂羊,羊因此大量饮水。我买下这只,当场宰验,哪位帮忙?”前几天遇到的那个宰羊的中年人走过来说:“我宰这只羊!”不一会,就宰完了,放在案板上的羊肉,从刀口处不断淌出水,过了一会再称,一下子少了四斤。当场宣布:“良商当励,奸商应惩。沈犹氏贿赂贪役,欺行霸市,贩羊喂盐,坑害百姓,助长商贾欺骗之风。如其再犯,严惩不贷!”

播谷时节,孔子率弟子在中都野外观察农田,发现到处尘土飞扬,耕过的土地极其干燥,未耕的全部干裂,均无法播种。孔子向几位老农请教:

“如此干旱,怎么播种?”

“中都是平地,只要多掘井,就能浇上水,还愁不能播种?”“既然如此,为何多年没有掘井修渠呢?”孔子又问。

“战争不断,哪有人干?赋税沉重,连年饥寒,谁有力气干?”孔子说:“本宰启奏国君,开仓赈灾。”

农夫一起跪谢:“大人为民着想,真乃中都贤明父母官!”孔子回到邑署,给国君写了奏章。鲁定公阅后,当即批准。孔子立即下令,开仓赈济中都饥民。

中都农民有了粮食和工具,家家户户齐出动,很快,一口口的井挖成了,一条条的沟渠修成了,中都大地普遍浇上了水。到了谷雨时节,中都的农田已普遍播上了高粱、玉米、谷子等农作物……并没有因此而满足,继续视察民情。他发现有些无业游民和闲散人员生活得仍很困苦。于是,发布告示,令富豪大户出钱兴办作坊,接纳贫困百姓劳作。他还安排署吏和弟子下去督办此事。

不久,一批制陶、木工、纺织作坊办起来了。一些贫困人家的男女也有饭吃、有活干了。作坊所产器具和纺织品销往鲁国周围的邻国,邻国客商往来不断,中都成了经商的繁华场所。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初春的一天,孔子告别夹道欢送的中都黎民百姓,奉旨返都。回到鲁都曲阜,第二天早朝面君。

定公赞扬孔子道:“孔爱卿仅用一年时间,就把中都治理得五谷丰登,稳定有序,足见施政才能非凡,寡人愿闻其详。”孔子说:“丘不过凭借周天子和主公的德威、旨意,诚实推行了周公制定的礼制,明德慎罚,并以仁者爱人的心态,听民所呼,想民所想,做民所需……”

定公问孔子:“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

“回禀主公。我现在所想——一如既往。为了实现天下为公的目标,丘认为,鲁国作为周公封地,在各诸侯国中应做推行周礼的带头者。作为我个人,愿和诸位大人一起,为把鲁国治理得国泰民安,繁荣文明而竭尽全力,在所不辞!”

定公说:“天下为公——太好了!寡人委任你为司空,管好全国建筑之类的事业,相信你会有更大的作为!”

这一年,孔子就任司空。一上任,就与下属一起研究国家建筑领域的工作。说:“司空府所有公职人员都要清廉敬业,精通建筑行业的管理。要重点管好宫殿庙宇的维修、鲁都的规划及重点工程的建筑,还要尽力做好道路和桥梁的整修。”孔子命令:“对上届司空安排大修的两座庙宇,要尽快做好收尾阶段的竣工验收和拨付银两的工作……”

很快,孔子升任鲁国大司寇。

上任伊始,孔子遇上了三桩积存下来的杀人案。三个杀人犯皆于当日被捉拿归案,审清问明,画供之后,被打入死牢,听候发落。

第一桩案件是李大虎杀人案。

大夫李森的儿子李大虎因与赵泗之父赵良老汉发生口角,杀死赵良。

李森大夫找孔子,为儿子说情,请求为自己的独生子留条生路。孔子说:“你我是同窗好友,少儿之时,我家贫困,你时常给我帮助,你对我的深情厚谊,丘终生难忘,亦会厚报。只是在这件事上,不便通融。李兄静思,你我都是国家的大夫,都被人称为君子。如果咱二人因私枉法,不都变成伪君子了吗?况且,国法也不允许啊!”

“难道学弟真的绝情?”

“无可奈何呀!”

第二天,叔孙大夫亲赴大司寇府为表侄李大虎讲情。孔子说:“叔孙大夫是国家重臣,又与李大虎是亲戚,如不是人命关天,自然可以从轻发落。对李大虎这样的杀人犯如不处死,你我怎向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交待?”

“莫非夫子真要绝情?”

“实不得已,大人海涵!”

第二桩案件是鲁都财主陈大富的儿子陈欧根逼债杀人案。陈财主向孔子行贿一千两纹银,欲挽救儿子的生命,孔子当即拒绝。

第三桩案件是鲁都南郊地痞侯发为霸占邻村的岳秀娥,害死岳秀娥的丈夫。

侯发的父亲侯敬于儿子被打入死牢的第二天夜里,去孔子家里求情,并送上一名十七岁的容貌美丽的少女,提出以她换取儿子的一条命。孔子怒斥侯敬的可耻做法,并当面拒绝。任司寇的时间仅三年,在这期间,他怀着对鲁君的忠诚,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务,使鲁国在治安上出现新局面。他以身作则,忠心为国,不谋私利,努力实践自己复礼的政治理想。希望鲁国从此振作起来,自立于列国之林,成为各国仿效的榜样。孔子的政治理想及其从政实践表明,他是一位有理想,讲原则,多谋善断,具有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卓越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