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孔子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2629700000027

第27章 箴言典故

在孔子一生的言行中有许多富含哲理的讲述和生动感人的故事,流传至今,形成一系列箴言典故,启迪和教育着后人。这里不妨举几个着名的例子:

无为而治子贡问老师:“舜作为贤君明主,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孔子答:“无为而治。”

子贡问:“何为无为而治?”答:“无为而治就是注重选拔任用贤才,以仁德政治教育官吏、感化人民,顺乎自然,不过多干涉,让各级官吏充分行使职权,层层负责,使百姓遵循仁义、礼仪、法规,让人们尽量发挥聪明才智,从而把国家治理好。这种治理方法,就叫无为而治。

“无所作为就能治理好天下的人,大概就是舜了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在帝位上庄重地面南而坐罢了。”含蓄地赞扬舜帝之后,又含笑提问:“你看,舜的做法不是无为而治吗?”

子贡说:“弟子明白了。舜帝之所以被称为贤君明主,是因为他治国方法高明,治国成绩显着。他的无为,其实是更大的作为。”

温故知新一次,颜回问老师:

“获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答:“获得新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向老师、向能者学习;向书本学习;在现实事业、交往、生活中自学等等,都可以获得新知识。”

颜回又问:“还有什么途径吗?”说:“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说,温习已经学过的东西,可以由此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我之所以提出温故而知新,是因为新知识的获得与原有的知识是有关系的,温故有助于知新,知新有赖于温故。”

成人之美孔子当政时,一次由颜回陪同,听取邑宰孔忠述职。其中,谈及对一桩婚姻案件的审判。

衙署内来了两男一女打官司。原告是六十余岁的老财主姬原,被告是姬原的仆人,也是姬原儿子的伴读,叫李文秀,年方十八岁。另一个,则是原告与被告争夺的美人,叫甄小玉,芳龄十八岁。

原告姬原先诉:“昨天上午,我派人赶马车为我迎娶小妾甄小玉。途中,李文秀和几个蒙面人突然出现,劫持小玉蹿入高粱地逃跑了。我得知后,派出人马找了一夜,直到天明时,才在峄山的山洞里找到了李文秀,他和小玉睡在一起。我有婚约在此,请孔老爷做主,还我小玉,严惩罪犯李文秀!”李文秀辩称:“我与小玉邻村同庚,我们十岁那年,由双方老人订亲,现有婚约在此。五年前,我家因父母病故破产。

我无奈投身姬原家当仆人,还给他儿子当伴读。前天,小玉来姬家看望我,姬原见小玉年轻貌美,顿生歹心,当即取二百两银子亲自到甄家逼婚。小玉的父亲不同意,姬原命狗腿子放下银子,硬拿着我岳父的手在他事先写好的婚约上按下手印。昨天,他派人突然抢亲。岳父急忙暗自对我说:小玉早就是你的人了,你可以半途劫亲,领她远走躲避,我拼上命,也要跟姬财主打官司。原委就是如此,请孔老爷为小民做主!”甄小玉做证:“李文秀所说俱是实言,我是文秀的人,请老爷做主,成全我们夫妻吧!”

孔忠猛拍惊堂木:“大刑伺候!”

那姬原连忙认罪。

孔忠当即判决:“李文秀与甄小玉乃合法婚姻;姬原恃财作恶,逼婚抢亲,欺压良民,本应坐牢。本宰念你能够认罪,从轻处治:第一,重打四十大板;第二,责令你去甄家谢罪;第三,你逼婚时放在甄家的二百两银子,作为罚金,补偿你对小玉的伤害!”

姬原叩头说:“小人愿挨打受罚,小人愿……”

孔忠讲完这桩案件,问:“侄儿这样判决,可以吗?”

“可以,可以!应当这样判!”接着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应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

颜回问:“老师,君子成人之美是一句箴言,这句话是否还有其他解释?对一方是美的事,而对另一方就可能是恶,双方角度不同,利益不同,对美与恶的标准也会不同吧?孔忠谈到的这桩婚姻案件不正是如此吗?”

回答:“颜回说得对,你是个肯动脑筋的人啊!”只有站在公正、仁德的立场上,才能确定美与恶的标准,才能真正做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当然,这句话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还必须有君子之德!”

公而忘私一天,听完孔子关于“天下为公”的讲授之后,弟子们纷纷列举典例,加深对“天下为公”含义的理解。其中,晋籍学生卜商讲了一个发生在晋国的故事:

晋平公就挑选两名官员之事,与大夫祁黄羊商议。

平公说:“请你给我推荐一名适合担任邑宰的人。”

祁黄羊说:“解狐适合任邑宰,我推荐他担任此职!”

平公问:“你怎么推荐自己的仇人升官?”

祁黄羊说:“主公让我推荐一名适合担任邑宰的人,没说不能推荐自己的仇人,我是按主公的旨意办事啊!”

晋平公遂命解狐任南阳邑宰。解狐到任后,勤政为民,深受百姓拥护。

平公对祁黄羊说:“请你给我推荐一名适合担任军中尉的人。”祁黄羊说:“祁午适合任军中尉,我推荐他担任此职!”

平公问:“你怎么推荐自己的儿子呢?”

祁黄羊说:“主公让我推荐一名适合担任军中尉的人,没说不能推荐自己的儿子,我是按主公的要求办事啊!”

于是,晋平公任命祁午任军中尉。

颜回说:“祁黄羊向国君推荐人才的故事耐人寻味。请老师就此发表评论。”说:“祁黄羊是以官德荐才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可谓公而忘私也!”

名正言顺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淫乱,灵公的儿子蒯聩杀南子未遂,被赶出卫国。卫灵公去世,蒯聩之子辄继位,是为卫出公。

在这个背景下,孔子率部分弟子从楚国返回卫都帝丘,客居卫国。

一天,孔子给弟子们讲解“为政”。

子路问:“如果卫出公请老师去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孔子回答:“必然先正名分!”

子路说:“名分有什么可正的呢?”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君子有一个名分就一定要说出和它相应的话来,说到做到。君子对自己的言论一点也不能马虎。”

子路又问:“老师,名称为何这么重要?”说:“因为名称是和实质联系着的。在社会上,官位是一个名称,但又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官位就是权力。假如让你去治理中都,而不让你当中都邑宰,那么有谁会听你的?再如让你率兵打仗,不给你官位,你能把军队统帅起来吗?”子路说:“看来名正言顺这四个字,既是处世准则,又是为政之道。”

坐怀不乱孔子自卫返鲁后,一次在给弟子讲“君子之德”时,说:

“我给大家讲一下柳下惠其人及其坐怀不乱的故事,你们可从中领会君子之德的深刻内涵。

“柳下惠,鲁国柳下(今兖州)人,因其私谥是惠,故称柳下惠。他是一个大学问家,曾做主管鲁国贵族子弟教育的官,称为上师。鲁僖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634年),齐攻鲁,柳下惠为劝退攻鲁的齐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为鲁国做了许多好事。腊月的一天深夜,一迷路女子饥寒交迫,叫门借宿时瘫倒在地。柳下惠灯下夜读,疲倦至极,便打开大门,到院外醒脑提神。刚一开大门,发现一女子冻僵于地上,遂将她抱到书房,放在膝上,搂于怀中,用外衣紧紧裹住,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她。一个多时辰后,这个女子苏醒过来,柳下惠又给她取些食物充饥。灯光下,女子楚楚动人。她向他介绍了自己迷路及叫门借宿的情况,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无意中不免有些挑逗和诱惑之举。女子在柳下惠怀中坐到天明,柳下惠竟毫不动心,没产生任何非礼的念头。天明之后,柳下惠立即向母亲说明情况,拿母亲的棉衣给她穿上,吃过早饭,又送她上路。”讲完柳下惠的故事之后,弟子们热烈地议论开来。

叔鱼问孔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都坐在怀中了,作为尚未束发的柳下惠却不去追求。老师如何看待这件事?”孔子道:“柳下惠巧遇落难美女,坐怀不乱,真诚救助,施以恩泽,可谓堂堂正正的正人。柳下惠这个人,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上,都具有君子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