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始皇出巡记
2634300000026

第26章 太行萦绕赵政梦

秦始皇病在平原津,没有立即沿着驰道返回咸阳,而是奔向东北方向的河北省广宗县,并死在那里的沙丘平台。《竹书记年》记载:“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根据沙丘平台与邯郸距离很近的地理情势,后来有人认为秦始皇在平原津发病后,想去他的出生地即原赵国都城邯郸。

“三家分晋”时,赵国实力最强。前500年,赵简子派赵午为“邯郸大夫”,表明此时已经成为城邑。前403年周王室承认其诸侯国地位。前386年,赵敬侯即位后迁都邯郸,位于今河北省的南端,太行山东麓。赵武灵王时期,实行“胡服骑射”,达到富国强兵。曾经多次合纵,攻击秦国。赵灵武王时,打算从云中、九原径直南下突然进攻秦国,曾伪装成使者进入秦国察看地形。秦昭襄王惊讶他的雄伟相貌,后来才知道他的本来身份。因此,赵成为秦统一六国战争的第一个战略目标。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军将赵国大军全军覆灭。前233年,秦始皇出兵攻赵,意图攻占邯郸以北要塞,造成对邯郸的南北合击之势。赵国启用“北边良将”李牧,与秦军展开激战,大败秦军。前232年,秦始皇兵分两路,企图再次合击邯郸。李牧率军与秦军展开血战,又一次打败秦军,免除邯郸的背腹之忧。前230年,赵国发生地震,老百姓传唱道:“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毛。”秦始皇抓住机会于前229年,再次兵分两路攻赵。李牧带兵在邯郸外围拼死抵御,将两路秦国大军挡在邯郸外围达一年之久。秦始皇见强攻不下,便行反间计来翦除李牧。他派人重金贿赂赵王近臣郭开,郭开便到处散布李牧等人企图叛国而去的谎言。赵王迁信以为真,派人秘密捕杀了李牧。前228年,秦军重新发动攻势,三个月内全歼赵军,攻占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灭亡。

前228年,秦国灭亡赵国后,秦始皇曾经赶往邯郸。这是他在统一六国战争中,第一次离开咸阳走出函谷关,进入原山东六国的疆域。《史记》记载:“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意思是说他把与他生母家有仇怨的各家统统活埋。《新唐书》记载:“秦灭赵,牧子兴徙咸阳,秦封武安侯。”秦始皇所封赵兴“武安侯”,是一个非常高的爵位。秦国大将白起、赵国将军李牧都曾为本国立有大功,才被封为“武安君”,而赵兴没有任何功劳,却得此爵位,可能是出于秦始皇的一种私情。赵兴是赵国马服君赵奢的孙子。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赵奢冢在邯郸西山上,谓之马服山。”有人期待通过赵奢墓的发掘,能够发现有关秦始皇出生于邯郸的新史料。

《史记》记载:前259年,秦始皇生于邯郸,“名为政,姓赵氏。”名“政”,与他在正月元旦出生的时间有关。姓“赵”,是因为他生在赵地,还有人认为他是随其生母赵姬的姓。秦、赵本是同祖。他们的祖先蜚廉有恶来、季胜二子,后分支为嬴秦和赵。

秦始皇生母赵姬,是“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赵毫家女也”。赵国“毫家”,分“毫民”和“豪臣”两类。毫民,指从事城市手工业生产者。毫臣,指特权阶层的人物。根据各种记载资料分析,赵姬应属“毫家女”一类。这类女子“设形容,揳鸣琴,谕长袂,蹑利履,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贵也”。意思是说她们梳妆打扮,弹琴奏瑟,挥动长袖,轻移便鞋,用眼神挑逗,用情意勾引,外出不远千里,不择年老年少找男人,都是为了投奔荣华富贵。她们的身影遍布“诸侯之后宫”,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甚至说秦人也无法拒绝“随俗雅化,佳冶窈窕”的赵国女人侧立在身边。“赵王迁,其母倡也”,连赵王迁的母亲也是邯郸的歌舞艺人。赵姬流连在酒楼歌肆,难免受到市井无赖的侮辱和歧视。秦始皇童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到处看到的是人们的白眼,这对于他日后“少恩而虎狼心”的性格的形成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即后来的秦庄襄王,他在邯郸做质子时,“处于城”。目前,关于“城”的所有解释,都没有明确指向,可能是从赵国王城门户的意义单独造出来的。根据《史记》记载,阳翟巨商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身父亲。吕不韦来到邯郸后,结识了子楚,认为“奇货可居”,便决定做一次政治交易。他不仅从钱财上资助子楚,而且到咸阳花费大量金钱,为子楚上下活动,使子楚得到嫡子的身份。他用重金买下赵姬,一同居住,使赵姬怀孕。在一次饮酒中,子楚爱慕赵姬,就借向吕不韦敬酒的时候,向吕不韦讨要赵姬,吕不韦就移花接木的把赵姬配给子楚,但是却隐瞒了赵姬怀孕的情况。赵姬嫁给子楚后,“大期”生下秦始皇。“大期”,是指怀孕超过十个月。前257年,秦昭襄王发兵攻打邯郸,形势危急,赵国打算杀掉子楚,又是吕不韦贿赂看守,帮助子楚逃出赵国,回到了秦国。赵国要杀死秦始皇母子二人,幸亏他们及早躲藏起来。前256年,秦昭襄王立子楚为太子,赵国将秦始皇母子送回秦国。前251年,秦昭襄王逝世,子楚即位即秦庄襄王。

《广平府志》、《一统志》、《读史方舆记要》等明清史书,以及地方史志,它们在记载邯郸故城时均称“赵王城”,即地表存有遗址的西城和东城。后来在西城、东城以北发现一座故城遗址,略大于东城,小于西城,按照方位称为“北城”。又在东城、北城的东北部发现一座故城,被定为“大北城”。至此基本弄清邯郸故城的总体布局是由西城、东城、北城、大北城组成宫城区和居民区,总面积达2000多万平方米。宫城区由西城、东城和北城组成,其中以“龙台”为中心的西城,为赵王城,东城为赵国储君宫城,北城当是王宫的拱卫之城,用于屯兵和仓储。居民区即大北城,与西南的赵王宫城仅隔70余米,城内“丛台”为达官贵人的聚居区。

大北城内“丛台”,是秦始皇在邯郸的出生所在地。丛台,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是检阅军队和观赏歌舞的地方。位于大北城略偏北、沁水岸边的最好地段,周围是“连聚非一”的楼榭台阁,东郭门外面对太行山东侧的一条大道。针对《史记》记载秦始皇是吕不韦儿子的这件事,明朝汤聘尹《史裨》认为是“战国好事者为之。”1750年,乾隆皇帝至邯郸上丛台赋诗:

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

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诗谢雄才。

显然,乾隆诗中所说“传闻好事”是指《史裨》的看法,并进一步认同“战国好事者为之”的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大北城内的“丛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