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朱元璋率兵十万,进攻浙江婺州(今金华)。
朱元璋占领集庆后,利用元朝无暇南顾的机会,广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路过徽州时,召见儒生,问以时事,最后采纳元池州学正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建立根据地,发展生产,扩充军队。
1356年至1359年,朱元璋连续向外扩张,先后占领了皖南和浙东等地。1360年,南方红巾军重要领袖徐寿辉被部将陈友谅杀害。陈友谅据州(江西九江)称帝,改国号汉,并与割据江东的张士诚勾结,常常从东西两面夹击朱元璋。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会战于鄱阳湖,陈友谅败死,其子陈理归降。朱元璋改称吴王,势力发展到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
即位后,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即吴王位。朱元璋并逐步建立起百官位。1364年,先后设中书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中,张昶为左司郎中。开始了建立全国政权的第一步。称王后,朱元璋继续进行推翻元朝的军事斗争。他看到武昌久围不下,乃亲自前往督战。在洪山城外消灭了元军增援军队,致使武昌守将张定边感到抵抗无望,不得不投降朱元璋。此后,朱元璋又把作战矛头对准了张士诚部。十一月,命大军前往江淮征讨。屡败张士诚军。
朱元璋一面继续军事斗争,一面进行恢复经济生产。1365年,他下令农民种植桑麻。其诏令曰:“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其田多者,率以是为差。有司亲监督率,不如令者处罚,不种桑,使出绢一匹,不种麻及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
至正三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颁发讨元檄文,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1367年九月朱元璋的大将徐达攻克苏州,俘张士诚。不久,张士诚自杀于建康。接着又克庆元(浙江宁波),迫使方国珍投降。江南地区基本上被朱元璋统一。紧接着,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出师北伐,并发表讨元檄文。在讨元檄文中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他对汉族以外的各族宣布:愿为臣民者,皆与汉人同等对待。此时,朱元璋军士气大振。北伐军先扼潼关,断元右翼,然后进军河北,直逼大都。
同时,朱元璋命令汤和、廖永忠、吴祯率领舟师自明州(今浙江宁波)航海攻取福州。在福州城内外,义军与元军展开厮杀,最后义军获胜,夺取福州城。
至此,明朝实现全国统一已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