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2647300000002

第2章 上演陈桥兵变,建立赵宋政权

曹彬像“结义兄弟”对平民百姓来说,是感情的见证,但对于贵族来说,则是家族利益的集合体。陈桥兵变,既是赵匡胤主观求取的结果,又是绑在战车上的一干兄弟及其家族的共同利益索求。宋代后周,只因柴荣家族根浅叶疏,无力支撑起整个天下,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去世,由他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当时,后周的局面是“主少国疑”,人心浮动,谣言四起,“时人咸谓天下无主”。一时间,后周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在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赵匡胤对慕容“素所兄事”,两人私交甚好,关系非同一般;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既为赵匡胤的“布衣故交”,又是“义社十兄弟”之一,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的核心人物。这样,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人担任了。而在侍卫司这一系统的高级将领中,赵匡胤与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有“兄弟”之谊,“情好亲密”,他当时正领兵驻守在淮南扬州。京城中拥护后周政权的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韩通势孤力单,自然无法同赵匡胤相抗衡了。

在赵匡胤和帐下谋士们的精心策划下,一场兵变就要上演了。显德七年(960年)春节,太后和幼主升乾元殿,接受百官朝贺,人们正沉浸在欢庆祥和的佳节气氛中,位于边境线上的镇、定二州却传来了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小皇帝柴宗训征求了宰相范质、王朴的同意后,令检校太尉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这正中了赵匡胤的心意。

显德七年正月初二,赵匡胤按计划率军从开封出发,当天驻扎在距开封四十里的陈桥驿。军中通晓天文的军校苗训指着天上对赵匡胤的亲信守门人楚昭辅说,他看到了两个太阳在相互搏斗,“黑光摩荡者久之”并说:一日克一日,是天命所归。这类说法,无非是改朝换代之际统治者为了拢络人心而惯用的伎俩而已,然而,这场煞有其事的谈话却得到了大部分军士的认同。当晚五鼓时分,军士们聚集在军营门口,纷纷议论应将赵点检立为天子。有人出面辟谣,但军士们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次日黎明,赵匡胤还未醒来,一夜未眠的将士们握刀持剑,早已环立帐前,呼声四起。有些将士全副披挂,准备径直入帐拥立赵匡胤。守在帐外的赵匡义连忙进帐唤醒赵匡胤,拥他出帐。帐外将士披坚执锐列队而候,一见赵匡胤出来,便大声高喊道:“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还来不及回答,一件黄袍已披在他身上。众将士一齐跪拜在地,山呼“万岁”。赵匡胤假装推辞,众将士不依,扶他上马南行。赵匡胤佯装无奈,说将士们贪图富贵强立他为天子,因此必须听他指挥,众将士都下马听命。于是赵匡胤颁布了入京以后的约束,率大军返回开封。

城门早在石守信的控制之下,大军顺利入城。赵匡胤在众人配合下,迅速控制了整个局势。正在早朝的后周大臣们得知兵变消息,个个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只有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立即从朝中回家,企图组织抵抗,但刚进家门,便为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所杀。

当宰相范质等人被军士挟持来到都点检衙门时,赵匡胤哭着说他受先皇厚恩,今日为将士们所逼,到了这般地步,实在惭愧。范质正想答话,军校罗彦瑰持剑上前,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范质等人面面相觑,深知已无回天之力,只得一齐跪拜在地,高呼“万岁”。

赵匡胤见众官已被收服,立即赶往皇宫,迫周恭帝逊位。文武百官就列后,早有原后周翰林学士陶毂从袖中拿出事先拟就的禅位诏。赵匡胤换上龙袍,接受群臣朝贺,正式登基为帝,而迁恭帝及符后于西宫,更其帝号为“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赵匡胤就这样完成了禅让大礼。由于其所领归德军在宋州,于是,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仍定都汴京,就这样,赵匡胤成了赵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赵匡胤亲自立下规矩:后周皇室后代也受到赵氏历代皇帝的照顾。

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从此,开始了赵氏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