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最真实的汉朝
2648400000005

第5章 一起吃苦 不能一起享乐

第一节 成败只在萧何

刘氏江山初定,北方匈奴问题通过和亲手段成功解决,国内开始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但好景不长,随着开国时诸侯王的不断发展,其势力越来越大,成为刘邦心中最大的政治障碍。众所周知,刘邦为了安定功盖天下的大臣,封了一批外姓侯王。他们的势力不在刘氏之下,大有功高震主之嫌。为了刘家的千秋伟业,刘邦有意识地疏远外姓诸侯王们,并企图削弱他们的力量。这场打击外姓诸侯王的斗争从汉王六年(公元前201年)开始到汉王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前后持续了7年时间。在这场残酷的内部角斗中,轻者被剥夺爵位,重者夷灭三族。第一个进入刘邦打击目标的就是韩信。

本来,韩信受封于齐地,后转迁楚地,汉王五年,在垓下正式被封为楚王。当时,项羽手下已四散逃亡,有一位叫钟离昧的将领与韩信关系亲密,出于生存考虑,钟离昧偷偷跑到楚地,投靠了韩信。俩人相见,很是投机。

刘邦一向讨厌钟离昧,有人在他面前提到他,他就产生了除掉钟离昧的念头。此时,钟离昧就在楚王韩信的门下,刘邦就下令勇士找机会逮捕钟离昧。但是,韩信刚刚入楚,一切都小心谨慎,出门巡视县乡郡邑都会带领大批的武装卫队,刘邦的手下很难下手。有人看到其中内情,就故意制造事端,向刘邦汇报,称韩信企图谋反。但仅凭这点罪证,还不能形成决议,而且,此事无人知晓,就是韩信自己也蒙在鼓里。于是,刘邦就召开会议,与群臣商议。

一些将领主张率兵攻打楚地,将韩信生擒活捉,然后审问。但在场的陈平却发出截然相反的议论。他认为,韩信是骁勇善战的老将,手下杰出军事人才数不胜数,如果发兵攻楚,就算他没有反叛之心,也会被逼无奈,走上叛国的道路。一番陈述之后,刘邦无话可说。陈平继续建议刘邦:皇上可以假游云梦(今湖北应城南),并在陈地(今河南淮阳)约见各位诸侯,韩信也在邀请之列。如果他不来,说明他有叛逆之心,可名正言顺地发兵讨伐;如果他到来,就在会场上将他逮捕,这样就不费一兵一卒解决问题了。刘邦赞同。

韩信接到请柬,马上洞悉其中奥秘,实在难以做出决定,心中惴惴不安。如果不去,必会背负叛国的罪名;如果去,将自身难保。就在此时,有人向它建议,请他将钟离昧斩首,带着他的人头去见皇上,一定会相安无事。韩信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计划,而钟离昧是自己的至交,突然杀害他有些于心不忍。于是他直接来找钟离昧,向它说明了情况。钟离昧当时就痛哭起来,大声地对韩信嚷道:“刘邦之所以不来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这里,如果我死去,下一个亡的必然是你。好,我今天就死,看来你韩信也不是什么品德高尚之人。”

说完,钟离昧就拔出佩剑,自杀而亡。韩信很高兴,取下钟离昧的人头,得意地去见高祖了。谁知,刚到目的地见到高祖刘邦,就被准备好的左右侍卫逮捕。韩信如大梦初醒,一边挣脱着一边大声地喊道:“真没想到我会是这下场,如果早日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我怎么会不听钟离昧的话呢?”刘邦将韩信带回洛阳。审问之后,判官认为韩信谋反证据不足,没对其动生杀之权,只是剥夺了王侯的封号,被贬为淮阴侯。

失去封号之后,韩信不再生活在楚地,全家搬至长安。韩信是位德高望重,功盖天下的老臣,为了不让他对自己产生冲击,刘邦始终不愿重用他。这让韩信终日闷闷不乐,甚至产生退隐的念头,很少上朝,皇帝邀请他,他就称病不出。一段时间之后,刘邦认为韩信已在浑浑噩噩地度日,心中顾虑少了不少。

一天,刘邦请韩信到宫中聊天,当聊到带兵打仗方面的问题时,韩信兴致上来,刘邦问道:“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张口就道:“只能带10万。”刘邦淡淡一笑,又问:“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得意地道:“多多益善。”刘邦有些不快地道:“多多益善?那你怎么还被我擒获?”韩信说道:“陛下不能带兵,善于带将,这是我被擒获的原因。”说完,刘邦哈哈大笑起来。这是刘邦与将领对话中最经典的一段。可以看出,刘邦是多么的会用人,是一个有政治眼光的领导者。但这次对话并未改变韩信的未来,因为后来陈豨的叛乱,让韩信的安危被悬在一根弦上。

自从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其部将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临行之前,陈豨特意来看韩信。俩人见面,畅谈了一番,然后韩信将左右辞去,领着陈豨走到屏风后面,小声地道:“你就要上任了,我现在有话对你讲。”陈豨一躬身,表示一切听从老上司的。韩信道:“此次你是去天下最重要的军事阵地当郡守,那里有大汉朝重兵把守,你是陛下宠爱的臣子,相信有人报告,说你谋反,陛下也不会相信。但是,如果再有人报告,说你谋反,陛下必然会生疑心,如果有人第三次报告,说你谋反,相信陛下也会深信不疑了,一定会派兵征讨。如果有这样的事,我愿在京中为你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向来相信韩信的才能,只要是预定好的计划,一定就会成功。出于这一点考虑,陈豨坚定地点点头,表示明白。

很快,陈豨来到代地,进驻巨鹿郡。稳定之后,陈豨开始招揽大量门客,不拘小节。这段时间内,他的门下就有上千门客,有时途经赵国,门客队伍长几里。有人见陈豨宾客如此之众,又在外统御大量军马,怀疑他有起兵造反之念,便将情况全部汇报给了高祖刘邦。因为爱将,刘邦不愿贸然行动,经过认真调查,发现陈豨的门客果然有不法行为。陈豨得到消息,惊恐万分,偷偷与韩信部下王黄、曼丘臣得到联系,表示要造反。

汉王十年(公元前197年)九月,王黄发动兵变,自称代王,攻打赵、代两地。刘邦得到消息,御驾亲征,邀请韩信同征,但韩信称病不愿出征,暗自与陈豨联络,要他只管起兵,不用顾虑,自己在京城做内应。之后,韩信与家人谋划,打算连夜假传圣旨,将监狱中的囚犯和官奴全部释放,然后率领他们去攻打吕公和太子刘盈的宫殿。一切计议已定,就等陈豨方面的消息。就在此时,一个门客得罪了韩信,被韩信抓起来,准备砍头。门客的弟弟得到消息,偷偷跑到吕后宫中,将韩信的计划和盘托出。吕后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打算将韩信召至宫中,转念一想,认为这样可能会让韩信先发制人,于是就将萧何请到宫中,商量平乱大计。萧何惊恐,急中生智,请吕后家传旨意,称高祖刘邦已大获全胜,陈豨被杀,叛乱已平定,请王公大臣到宫中庆贺。为了能将韩信引出,萧何愿意亲自去请。韩信见萧何,很高兴,萧何是韩信的至交,当然深信不疑,于是一起来到宫中。一见到吕后,韩信即被绑架,然后被斩首于长乐宫钟室。最后,韩信被夷灭三族,全家死在刘邦手上。这就是一代名将、汉朝开国功勋的下场,难免让人产生一种悲怆之情。

在后人心目中,韩信一生的成败都在萧何的掌握中,为了表示对韩信的怀念,人们将他一生的事业成败与萧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有了后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这是一种宿命,也是那个时代英雄人物个人魅力的表现。世界上,英雄什么都可以左右,但就是左右不了自己命运的结局。正是有了一开始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才有了后来韩信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甚至是垓下全歼楚军的局面。韩信一生没打过败仗,他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白起之后的第三位军事奇才。

最后,一世枭雄竟然惨死在妇人手上,这是一种戏剧性的变化,同样也折射出韩信是个忠肝义胆,不愿屈从的大将。总的来说,韩信一生是辉煌的,悲惨的结局让他的人生显得更辉煌,这才是一个英雄的人生,没有半点屈从和懦弱。

韩信之死向世人展示,刘邦清除异姓侯王战役的打响,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呢?刘邦已将剑指向了所有的异姓权贵。

第二节 死不甘心的彭越

韩信的死去,说明汉高祖刘邦已走上政治道路的极端,他希望天下是刘家一家所有,因此,看到谁有势力,他就会产生疑心,不遗余力地铲除。刘邦认为,开国功臣们的能力、威望和实力都非同一般,如果任其发展,必会对刘家江山产生威胁。所以,在处理异姓王侯势力问题上,刘邦始终秉持打压、削弱的态度。

几乎是与韩信之死同时,几个异姓侯王也受到刘邦的打击,产生灭族之险。一开始,在处理韩信的问题上,高祖刘邦有一定的理由,毕竟韩信主动谋反了,但在处理后来的彭越时,我们更能看出刘邦霸道的手段,完全是打压异姓侯王,毫无理由和根据,是赤裸裸的镇压行为,彭越之死是子虚乌有的罪名,刘邦再次印证了历史学家们的观点:君王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

在镇压陈豨叛乱时,刘邦曾下令部将到梁地征兵,彭越是梁王,理应出面协助征兵工作,但他偏偏违抗了圣旨,称病在家,不肯出门,最后由其他人率领部队去邯郸。彭越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出面征兵,在刘邦面前耀武扬威,将来被怀疑造反的对象一定是自己。而且,现在韩信已陷入泥潭,同是作为异姓侯王,自己不得不防。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不去会让刘邦更怀疑自己。根据彭越的认识,不涉军事就不会被冠以谋反的罪名,从而让自己独善其身。在非常时刻,刘邦正是用兵时刻,显然,彭越的判断是错误的。

高祖刘邦得到彭越没有亲自带兵的消息后,勃然大怒,派遣人责备彭越,要求他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朝廷不会善罢甘休。刘邦的使者一到梁地,彭越就紧张起来,生怕自己成为韩信第二,无奈的他对左右说道:“我该怎么办?难道不再用兵不是好事吗?至少说明我没有野心。”左右听了,都惊恐地道:“梁王,你好糊涂啊!你不出兵,陛下会怀疑你通敌卖国,这可是灭族之罪啊!”彭越越来越紧张,决定亲自去京城向刘邦请罪。

这时,站在一旁的谋臣扈辄上前劝阻,请他不要亲自去请罪,否则是送死。他认为,在陛下要求你出兵时你不主动配合,现在战争过去,你再去请罪,只能激怒陛下适得其反。彭越听了,心中慌乱如麻。他站起来,在堂上不停地来回走动。扈辄继续劝说,现在皇上已动了铲除异姓侯王的念头,将来必然会处理梁王。就这一点来说,还不如先下手为强,起兵造反,说不定大家还有一线生的希望。彭越听了,大发雷霆道:“给我退下,你这个不忠不孝之徒,难道心中就没有一点正义吗?”扈辄被骂得狗血淋头,只能唯唯诺诺地退下。

此时,梁太仆有罪,彭越打算将他拿下。这人贪生怕死,听到彭越与扈辄的回话后,高兴异常,认为自己只要将消息汇报给皇帝,自己不但不会受罪,反而能一步登天,成为有功之臣。于是他将彭越与扈辄的对话背下来,报告了刘邦,并在其中添油加醋道:“彭越等人已商议完毕,等陛下斩掉陈豨之后就起兵。”高祖刘邦信以为真,认为这是当诛三族的大罪。一声令下,朝廷派使者将彭越捉拿,收监在案。

主管官吏一连审理了数日,通过证人和扈辄等人的口供,认为彭越确实犯有谋反罪,证据确凿。但彭越自己却争辩道:“我没同意,我当时就应该将扈辄斩首,这家伙是个小人,诚心加害于我。”但主管官吏并不听从,将情况汇报了皇上。刘邦很惊诧,但好在发现得早,未发生任何事端,国家并未经受什么损失。他转念一想,彭越是大汉朝建国的功臣,立下汗马功劳,不忍心将他处死,于是下令,赦免彭越的死罪,将他全家流放到蜀地的青衣县,永不得回京。

彭越一行几十人,一步一挨地向蜀地进发。当他们走到郑县时,看到吕后从长安出城,往洛阳方向而来。彭越素知吕后是刘家江山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高祖刘邦也常常对她俯首帖耳。如果能将吕后说通,或许自己还能有个光明的未来。他向身边官吏请求,自己有要事要见吕后,自己是吕后的宠臣。小官吏不敢得罪,只能让他前去。

彭越见到吕后,将情况说了一遍,称这完全是栽赃陷害,本人没有一丝叛国造反的念头,该杀的是扈辄。吕后听完,若有所悟,坦然一笑道:“我都明白了,你无非是想回你的故乡昌邑。再说,你也没罪。你不如跟我一起去洛阳,然后我给你说说情。”彭越欣喜万分,吩咐随行小官吏,转向东行,与吕后一起进洛阳。但是,彭越万万没想到,吕后是个残忍成性之人,想获得她的同情比登天还难,这次也不例外。

过了几天,吕后见到高祖刘邦,谄笑着对他说道:“彭越是个大英雄,如果你将他流放蜀地,将来必是养虎为患,应该杀了他,所以我又将他带回来了。”刘邦沉思片刻,有些为难地说道:“彭越是功臣,杀他怕别人议论。”吕后很不以为然地说:“韩信不是功臣吗?他的能力、威望不在彭越之下,你不一样将他灭族吗?看来你是假慈悲。”刘邦有些气恼,但并未宣泄,只是瞪着眼睛看着她。吕后又道:“如果外姓侯王势力过大,刘家江山将自身难保。”刘邦心中一震,认为吕后说到正题上,一挥手,道:“好吧!彭越是死囚,我要杀他就杀他。”吕后这才得意地笑了笑。

很快,吕后教唆彭越的门客继续揭发彭越的造反行为,廷尉王恬开庭审理。凭借门客们的一面之辞,廷尉王恬即断定彭越谋反罪名确凿,当夷灭三族。审理情况汇报给高祖皇帝,当即下令,按大汉朝法律严格执行。就这样,彭越一家亲族全部斩首示众。彭越本人不但被斩首,而且身体被碾成肉泥。这还不够,刘邦为了杀一儆百,令其他诸侯王不敢越雷霆半步,用彭越的肉做出一锅肉丸,份给群臣食用,大家目瞪口呆,勉强将肉丸吃下。这用意很明显,就是逼迫有功之臣,不要扩大自己的势力,形成功高盖主的局面,从而对皇廷产生某种威胁。

彭越被斩首,并被大臣“吃掉”之后,大汉朝廷震动很大,一些开国功臣惴惴不安,后悔当年争功争封,今天却落得个危在旦夕的局面。这时,彭越的贴身谋臣、梁大夫栾布从齐地归来,听说彭越已被斩首,下场十分悲惨,就请求朝廷,将彭越的头颅取回安葬。高祖刘邦得到消息后,愤怒不已,下令将栾布烹死,再让群臣食用。栾布并不惊慌,只是咬牙恨恨,视死如归。在被绑之前,他镇定自若地说道:“陛下,臣愿领死,但死之前请容我进谏一言。如此,臣虽死而无憾。”

刘邦答应了栾布的请求,道:“你可以说,说完我就绑了你。”栾布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好!我只想好好陈述一下厉害关系……”栾布一边说,刘邦一边踱着步。他指出,当年刘邦被围彭城,大败荥阳、成皋之间,项羽之所以不能西进,完全是因为彭越在两地进行拉锯战,让汉军集中优势兵力,拖着楚军,保存了实力。项羽大军两面作战,首尾不能兼顾。彭越大军的作用至关重要,他倒向哪边,哪边就会不费吹灰之力,战胜对方。项羽竭力争取,但彭越大义,认为汉主宽仁厚道,是天人仁主,才投靠汉军,将楚军击败。在垓下之战中,彭越大军勇猛异常,如果没有他,相信汉军也不会有后来的全胜,更不会有项羽的自刎。大汉朝建立之后,彭越被封为梁王,陛下为了平乱,在梁地征兵,彭越怕出事端,称病不出。陛下就怀疑他谋反。更可悲的是,在证据并不确凿的情况下,陛下仍将他斩首,碎尸万段,将其身做成肉丸分给群臣食用。这恐怕让天下不能接受,群臣必将惶惶不可终日。

刘邦听完栾布一席话,心中有很深的触动,怒火已消尽,于是大手一挥,道:“下去吧!我不想杀你了。”栾布叩首,然后离开皇宫。几天之后,刘邦认真考虑栾布的话,认为朝中功臣一定惊惧不已,为了不让枉法之事出现,他又任命栾布为都尉,管理这方面的事情。

对于彭越之死,有人说过于残忍,吕后有一半功劳。就刘邦来说,他是想实现自己“家天下”的目标,而吕后则是习惯性地运用手段。外姓侯王越来越不安全,他们争功的目的是享受天下财富,现在换来的,却是刘氏家族咄咄逼人的攻势。

第三节 喊冤的英布

刘邦的不安让汉朝异姓侯王整天提心吊胆。当时,有很多奸佞编制谎言,到处散发异姓侯王造反、叛乱等情报。事实上,诸侯王都是汉室江山的功臣,自己拥有的荣誉远远在现实之上,就情理来说,他们是根本不会造反的。但刘邦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怀疑他们,最终通过吕后,杀害了老将韩信和彭越。这在朝廷内引起轩然大波,众开国功勋们惴惴不安,认为自己的命运可能会像他们一样悲惨,朝廷内弥漫着紧张与凝重的气氛。尤其是淮南王英布,他每天如坐针毡,如大祸临头一般。

这英布,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得力干将,建国后被封为“淮南王”,为汉高祖打下江山立有汗马功劳。当初,英布是项羽麾下的将领,楚汉相争之初,对汉军作战屡战屡胜,常常能以少胜多,转败为胜,项羽深爱之。后来,英布投汉反楚,使得楚汉军事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刘邦羽翼渐渐丰满起来,在战场上能打胜仗,都与英布的投诚有很大关系。

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七月,刘邦正式封英布为“淮南王”。本来,英布认为自己从此可以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但仅仅7年之后,即汉王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就与萧何合谋杀害韩信,英布顿时感到危在旦夕。3个月之后,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梁王彭越被指控为叛国,吕后再次登场,将彭越杀害,并将他的肉尸做成肉丸。当英布看到彭越的肉体已成为手中的肉丸时,心中惊恐到极点,他放下手中的围猎工具,慌慌张张地从野外奔驰回府。看着肉丸,心惊肉跳:这吕后已阴毒到无人能及的地步了。

为了自全,英布开始有计划地调兵遣将,在国内招兵买马,部署边防,窥探邻国动向,防止朝廷突然重兵压境,将自己杀死在睡梦中。这次秘密行动部署得很周密,但再严密的封锁也有破绽露出。就在军事部署进行得如火如荼时,英布手下的一个属僚将情报带到长安城,全部汇报给了刘邦。这个报信者天生有反骨,他的名字叫贲赫,是英布属僚中的中大夫。

刘邦得到消息,惊恐万分,下令廷尉对贲赫进行严格审问,然后派人去淮南一带,调查英布的行为。根据刘邦的想法,只要贲赫与英布的行为相一致,朝廷便马上出兵征讨,不留半点情面。英布发现贲赫逃跑了,怀疑他将属国的情况全部透露给皇帝,便准备伺机而动。几天之后,刘邦的使者到来,专项调查英布的军事情况。此时,事已挑明,英布先用金钱和酒宴将使者稳住,然后与众臣计议,杀掉使者,夷灭贲赫三族,举旗造反。

第二天,英布就实施了计划,举起了反旗。为了稳定自身环境,作长远打算,英布首先选择攻打刘氏诸侯王中最强的一个——荆王刘贾。在刘氏皇族中,刘贾带兵数年,经历过多场战役,并获得胜利,具有一定的军事才干。但是,英布是军事上的旷世奇才,区区一个刘贾是奈何不了他的。经过简单的战斗,刘贾很快败下阵来。兵败之后,刘贾一路向富陵(今江苏洪泽北)地区撤退,英布穷追不舍,最终在乱军中将刘贾射杀,淮南王大军全胜,英布得意至极。

淮南王大军锐气正盛,一鼓作气就打败了荆王大军,英布认为这是好兆头。他们一不做,二不休,率领大军渡过淮水,继续向楚国进攻。当时,楚国国君刘交并不知情,淮南王大军兵临城下才发兵阻截,双方在徐县和僮县之间展开激烈战斗。相持不下之际,荆王刘交重新作出部署,分三路大军向前延伸,打算在英布军周围进行三足鼎立之势,将英布包围。形势万分紧急,英布运用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果断作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将荆王大军最强一路人马打败,其他两路大军得到消息,魂飞魄散,失去战斗能力,纷纷溃散。刘交见大势已去,只能狼狈逃窜,率领少数人马逃往薛县(今山东藤县南)。

就在淮南王出兵后不久,朝廷得到消息,英布已造反,正在攻打荆王刘贾。但是,刘邦有病在身,行动多有不便,想让太子刘盈临驾亲征,但未实现。这其中主要是吕后从中作梗,她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冒风险,英布不是一般的猛将,所以,太子刘盈失去了一次立功树威的好机会。刘邦也怕刘盈有什么闪失,也就不再提出让太子刘盈出征的事了。

吕后之所以会提出不让太子出征,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当时,刘邦跟吕后商量,让太子刘盈出征英布。但一位谋士偷偷向吕后进言,称刘盈贵为太子,如果打胜仗,也不会再有什么升迁和厚禄,但如果打了败仗,皇上一恼怒,很容易丢掉太子的封号,这是极危险的行为,所以还是不要让太子亲征,请陛下御驾亲征更妥当。吕后认为谋士说得很有道理,果然跑到刘邦面前哭哭啼啼,称英布是世上难得的将军,带兵打仗无往不胜,太子是弱不禁风的贵族,从未带兵,让他去是羊入虎口,万万行不通。刘邦向来就怕吕后这“软刀子”,听完之后,只能勉强着道:“好了!好了!我亲自出征就是了。”这时,吕后才喜上眉梢。

为了鼓舞士气,高祖刘邦在出征之前,下令将死囚以下的囚犯全部释放,充当讨逆官兵,同时要求各路侯王一起发兵攻打。最后,他要求太子刘盈固守长安城,稳定大后方,为前线作后勤和精神支持。汉王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月,刘邦大军一路东进,直到蕲县(今安徽宿县南)之西与英布军遭遇。这时,英布军节节胜利,士气高涨,大有所向披靡之势。为了避其锐气,朝廷大军在庸城(今安徽蕲县集附近)闭门休整。两军形成对峙局面。

在军阵前,刘邦与英布开始正面对话,汉王大声责问:“英布,你为什么要起兵造反?”英布已不想多费口舌,大声回道:“想当皇帝。”刘邦听到,怒发冲冠,挥舞令旗,大军突然冲出,与英布军展开激烈战斗。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英布寡不敌众,被汉军打得落花流水,万般无奈之下,率领少量残兵向江南逃窜。

进入长沙境内后,长沙王吴芮的侄子吴成得到英布落难的消息,派人找到他,然后打算将英布抓起来,送给刘邦。吴成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英布曾在一个宴会上奚落过他,他一直怀恨在心。这次,正是报仇的好机会。吴成见到英布后,摆出虚伪的恭维之势,伯父长伯父短叫个不停,并安慰他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叔父虽然外出未归,但他对刘邦早有不满,伯父这次来,正好一起举起义旗。你只管放心,刘邦绝对不会追到这里。今夜摆下酒宴,替伯父压惊,你先在这好好休息。”

英布听了这番恭维的话,加上自己现在孤立无援,能有人伸援手,实在感动,更想不到是阴谋,于是就痛痛快快地吃喝起来。谁知,吴成在酒水里动了手脚,英布和一百多名士兵喝下酒水之后,一个个倒下,这是蒙汗药的作用。看到这场面,吴成哈哈大笑起来,大声喝道:“把这些狗奴才给杀了,英布的人头给我留下来。”说完,英布被一刀刺死,吴成亲自将人头割下来,用黄绫裹扎,装入木匣内,连夜出发,将英布的首级送到刘邦处。

刘邦见到英布首级,欣喜若狂,遂封官赏银给吴成。到此,汉室江山中外姓侯王就全部铲除了。这说明,刘邦不但是一个仁厚的君子,而且是一个不择手段的统治者。这种复杂的性格集成,主要是他身份的变化,以及他身边环境的变化。这是刘邦人生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给他长远发展的机会。

刘邦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他的儿子刘盈登上了皇帝宝座,称惠帝。新皇帝一上台就给一批开国功勋树德立碑,其中就有英布的名字。英布之死也有其他说法,曾有人传说,英布是被自己老丈人骗去,然后被砍头送到刘邦处的。甚至有人说刘邦之死也与英布有关。传说,刘邦大军在与英布作战时,异常激烈。虽然英布战败,但汉军损失惨重,而且刘邦在战斗中中了一箭。正是这一箭,开始了刘邦走完人生最后一段黑暗的路程。

在权利的中央,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英布这样的功臣都受到打击,相信异姓侯王都看到了自己的末路。正是以英布之死为代表,汉朝外姓势力一落千丈。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为刘家江山长远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能看出,身为帝王的刘邦手段之高明,心思之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