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医学(第二版)
2652100000016

第16章 十四经常用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本经腧穴

尺泽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肘关节微屈时定位。

主治咳嗽,咯血,潮热,气喘,咽喉肿痛,胸胁胀满,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以及乳痛。

操作直刺0.5~1.0寸,泄热可用三棱针出血。

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或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压在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偏、正头痛及项强,口眼歪斜。

操作向肘斜刺0.5~1寸,可灸。

附注此穴为八脉交会穴,五总穴歌中谓,“头项寻列缺”。

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后0.1寸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鼻衄,发热,昏厥,癫狂,手指挛痛。

操作向上斜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癫狂,鼻衄可用小艾炷灸3~5壮。

穴名定位主治操作附注中府在胸前壁的外上方,第一肋间隙外侧,距任脉6寸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外侧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伤及肺脏肺经募穴孔最在前臂掌侧,太渊与尺泽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咳嗽,胸痛,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直刺0.5~0.7寸,可灸太渊在掌后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气喘,咳嗽,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前臂内侧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1~0.3寸;可灸八会穴之一,脉会太渊。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二)本经腧穴

商阳

定位食指挠侧指甲角后一分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颌痛、手指麻木、热病、昏厥等。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合谷

定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简便取穴,拇食两指张开,以另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指蹼缘上,拇指指端到达处取穴。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咽喉肿痛,指挛,臂痛,口眼歪斜,热病无汗,闭经,滞产,痢疾,小儿惊风等。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孕妇禁针灸。

附注五总穴歌中有“面口合谷收”之经验谈。

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侧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瘰疬,风疹,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热病。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当上臂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风疹,瘰疬。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面痒,腹痛等。

操作斜刺或横刺0.3~0.5寸。

附注《外台秘要》谓此穴不宜灸。

本经其他常用穴。

穴名定位主治操作阳溪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起时,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直刺0.5~0.8寸;可灸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直刺0.8~1.2寸;可灸臂臑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上方肘臂疼痛,上肢瘫痪,近视,青光眼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三、足阳明胃经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及头面部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口渴,消谷善饥,咽喉肿痛,口眼歪斜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热病,发狂等。

(二)本经腧穴

地仓

定位口角旁0.4寸。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眼睑动。

操作斜刺或横刺,针尖向颊车1.0~1.5寸;可灸。

颊车

定位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颊肿,口噤不语,痄腮。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横刺。可灸。

下关

定位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凹陷处,闭口取穴。

主治耳聋,耳鸣,脓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天枢

定位脐旁2寸。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癥瘕。

操作直刺1~1.5寸3可灸。

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泄泻,腹胀,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羸瘦。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附注此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有强壮、保健作用,故有“肚腹三里留”之验谈。

丰隆

定位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穴外约一横指。

主治头痛,眩晕,咳嗽,哮喘,痰饮,胸痛,便秘,癫狂,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内庭

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主治齿痛,面痛,口眼歪斜,咽喉痛,鼻衄,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热病。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此为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本经其他常用穴位。

穴名定位主治操作附注承泣目直视,瞳孔直下,在眶下缘与眼球之间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动,口眼歪斜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下缘缓缓直刺0.3~0.7寸,不作大幅度捻动,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头维额角发际直上5分头痛、目眩,目痛,流泪横刺0.5~1.0寸梁门在脐上四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直刺0.8~1.2寸,可灸梁丘屈膝,在膑骨外上缘上2寸处膝胫痹痛,胃痛,乳痈,下肢不遂直刺1~1.2寸,可灸犊鼻屈膝,在膑骨下缘,膑韧带外侧缘凹陷中膝痛,麻木,屈伸不利,脚气向内斜刺0.5~1.0寸;可灸上巨虚足三里下3寸,胫骨前嵴下一横指,胫骨前肌中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直刺1~2寸,可灸合穴解溪足背髁关节,横纹中央,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凹陷中头痛,目眩,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直刺0.5~0.7寸,可灸。

四、足太阴脾经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脏腑病证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腹胀,胃脘痛,呕吐,嗳气,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肿胀,厥冷等病证。兼治妇科病及前阴病等。

(二)本经腧穴

隐白

定位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小腿内侧。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癫狂,多梦,惊风,昏迷,胸痛。

操作浅刺0.1寸,可灸。

附注此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

三阴交

定位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内缘。

主治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阳痿,遗精,癃闭,遗尿,水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孕妇禁针。

附注此为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踝下缘凹陷中。

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痛经,膝痛。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附注此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

本经其他常用穴位。

穴名定位操作主治附注公孙第一跖骨小头下方,赤白肉际直刺0.5~0.8寸,可灸胃痛,呕吐,泄泻,痢疾,腹痛八脉交会穴商丘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连线之中点腹胀、腹泻、便秘,黄疸,足踝痛,痔疾直刺0.5~0.8寸,可灸血海髌骨内上缘上方2寸处,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膑骨上缘,2~3指向上伸直,拇指呈45°斜直,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月经不调,崩漏,经闭,湿疹,丹毒直刺1~1.5寸,可灸大横脐中旁开4寸,腹直肌外侧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直刺1~2寸,可灸大包腋中线上,腋窝下6寸,第6肋间隙中胸胁痛,气喘,全身疼痛斜刺或向后横刺0.5~0.8寸,可灸。

五、手少阴心经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失眠,瘫病,癫痫以及昏迷,上臂内侧痛等。

(二)本经腧穴

少海

定位屈肘,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之中点。

主治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此为手少阴心经之合穴。

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怔忡,健忘,失眠,颧、狂、疳,胸胁痛,掌中热,目黄。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少冲

定位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一分许。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躁狂,热病,昏厥。

操作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朝出血,可灸。

附注少冲为手少阴心经之井穴。

本经其他常用穴。

穴名定位主治操作极泉上臂外展,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心痛,胁肋痛,瘰疬,肘臂冷痛,咽干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通里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心悸,怔忡,暴暗,舌强不语,腕臂痛直刺0.3~0.5寸,可灸。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少腹痛,耳聋,耳鸣,颊肿,项背肩胛部疼痛以及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二)本经腧穴

后溪

定位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头项强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癫狂,疟疾,腰背痛,盗汗,热病,手指挛急,麻木,肩臂疼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后溪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听宫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牙关不利,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可灸。

本经其他常用穴。

穴名定位主治操作少泽手小指尺侧,指甲角旁约一分许头痛、热病、昏厥、乳汁少,咽喉肿痛,目赤,目翳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或灸养老尺骨小头的后面,取穴时掌心向胸,当尺骨茎突之桡侧骨缝中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直刺0.5~0.8寸,可灸小海曲肘,当天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肘臂疼痛,癫痫直刺0.3~0.5寸,可灸曲垣肩胛冈上窝内侧端约相当于臑俞第二胸骨棘突连线的中点肩胛疼痛直刺或斜刺0.5~1寸,可灸颧髎目外毗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口眼歪斜,眼睑润动,齿痛,颊肿直刺0.3~0.5寸,斜刺或横刺0.5~1寸。

七、足太阳膀胱经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头痛,目疾及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症。

(二)本经腧穴

睛明

定位目内眦旁凹陷。

主治目赤肿痛,眦痒,迎风流泪,夜盲,色盲,目眩,近视。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轻推眼球向下侧固定,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缓缓进针,直刺0.5~1寸。不作大幅度捻转、提插,出针后按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攒竹

定位眉头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眩,眉棱骨痛,口眼歪斜,视物不明,迎风流泪,目赤肿痛,面肌。

操作横刺0.5~0.8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禁灸。

大杼

定位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不宜深刺。

附注大杼为八会穴之一,又为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

肺俞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肺的背俞穴。

脾俞

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泄泻,痢疾,胃痛,黄疸,水肿,便血,月经过多,食欲不振。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脾的背俞穴。

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腰膝酸软,腰痛,耳鸣,泄泻。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肾的背俞穴。

次髎

定位第二骶骨孔中。

主治腰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遗精,阳痿,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8~2寸,可灸。

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央。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承山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主治腰痛,腿痛转筋,痔疾,便秘。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昆仑

定位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足跟肿痛,难产,癫痫。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针灸大成》云:“孕妇刺之胎落。”

至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许。

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胎位不正;难产。

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八、足少阴肾经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如遗精,阳痿,早泄,咳嗽,气喘,水肿,泄泻,便秘,耳鸣,失眠等。

(二)本经腧穴

涌泉

定位于足底(去趾)前1/3,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

主治头昏,头痛,目眩,咽喉痛,失音,便秘,小便不利,惊风,癫狂,昏厥。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太溪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便秘,消渴,耳聋,耳鸣,气喘,咳血等。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此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

九、手厥阴心包经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手臂挛急、掌心发热等。

(二)本经腧穴

曲泽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主治心痛,心悸,热病,烦躁,呕吐,泄泻,手臂挛痛。

操作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合穴。

内关

定位脘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癫痫,热病,上肢痹痛,瘫痪,失眠,眩晕,偏头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十、手少阳三焦经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和热痛,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疾病。如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目赤,咽喉痛以及耳后,肩臂部外侧疼痛等。

(二)本经腧穴

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落枕,胁痛,肘臂屈伸不利,手颤。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外关为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

天井

定位屈肘,尺骨鹰嘴上1寸许凹陷中。

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瘰疬,癫痫。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天井为手少阳三焦经之合穴。

翳风

定位耳垂后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齿痛,牙关紧闭,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翳风为手足少阳经交合穴。

十一、足少阳胆经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耳、目咽喉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口苦,目眩,寒热交作,头痛,颌痛,目外眦痛以及胸、胁;股、下肢外侧疼痛等。

(二)本经腧穴

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鼻渊,肩背痛,热病,感冒。

操作向鼻尖方向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此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合穴。其深部有延髓,应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环跳

定位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主治腰胯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操作直刺2~3寸,可灸。

附注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阳陵泉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肿痛,口苦,呕吐,胁肋痛。

附注阳陵泉为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

悬钟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腹胀,胁痛,脚气,痔疾。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附注悬钟为八会穴之一;髓会绝骨。

十二、足厥阴肝经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病、前阴诸疾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头痛,胁痛呃逆,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疼痛等。

(二)本经腧穴

大敦

定位拇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

主治疝气,遗尿,阴挺,癫证。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大敦为足厥阴肝经之井穴。

太冲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崩漏,疝气,遗尿,小便不通,内踝前缘痛,胁胀,口眼喁斜,小儿惊风,头痛,失眠,眩晕,痛证。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十三、督脉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长强

定位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的中点,伏卧取穴。

主治泄泻,痢疾,便血,脱肛,腰脊痛,痫证。

操作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8~1寸。直刺易伤直肠,可灸。

腰阳关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命门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大椎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

主治头项强痛,疟疾,热病,癫痫,咳嗽,气喘,脊背强急,骨蒸潮热,风疹。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线,直上7寸,约当两侧耳郭尖连线之中点取之。

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塞,中风失语,昏厥,癫狂,脱肛,阴挺。

操作横刺0.5~0.8寸,可灸。

人中

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交界处。

主治癫狂痫,小儿惊风,昏迷,口眼歪斜,腰脊强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十四、任脉

(一)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胸、腹、头面的局部病证,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

(二)本经腧穴

关元

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线上。

主治遗尿,癃闭,腹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经闭,痛经,脱肛,中风。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附注关元为小肠募穴,也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之一。

气海

定位脐下1.5寸。

主治腹痛,遗尿,癃闭,遗精,阳痿,疝气,水肿,泄泻,痢疾,崩漏,痛经,经闭,月经不调,中风,脱肛,气喘。

操作横刺0.3~0.5寸,可灸。

承浆

定位颏唇沟的中点。

主治口喁,齿龈肿痛,流涎,暴喑,癫狂。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承浆为任脉与足阳明经之交会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