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医学(第二版)
2652100000018

第18章 针灸治疗

一、选穴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首先是在运用针灸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总法则,包括治病求本、补虚泻实、清热温寒、三因制宜。其具体选穴原则如下:

1.近部选穴

是针对病变的部位或症状比较局限、明显的疾病而确立的选穴原则,就是在病变局部或距离比较接近的范围选取穴位的方法,是腧穴局部治疗作用的体现。如胃痛在胃脘部位取中脘穴,头痛在头部取太阳穴。

2.远部选穴

就是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距病位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治疗规律的体现。如胃腹痛取足三里穴,腰背痛取委中穴等。

3.辨证对症选穴

就是根据疾病的证候和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选穴原则,是脏腑辨证等理论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本原则主要针对以全身性症状为表现的疾病,是以疾病的病因病机为依据的。如外感发热取大椎、曲池、复溜等穴,肝病以肝俞,脾病取脾俞,肾病取肾俞等。

二、选穴方法

选穴方法就是在选穴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等,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及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进行配伍应用的方法。临床上穴位配伍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总体可归纳为两大类,即按经脉配穴法、按部位配穴法。

1.按经脉配穴法

按经脉配穴法是以经脉或经脉相互联系而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如胃痛近胃经取梁门穴,远取胃经足三里穴;眩晕病取肝经太冲穴,配胆经的风池穴等。

2.按部位配穴法

是结合身体一定部位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如胃病前取中脘、天枢穴,后取脾俞和胃俞穴;牙痛在上肢部取合谷穴,下肢配取内庭穴;左侧面瘫以右侧合谷穴,右侧腹股沟斜疝取左侧太冲穴等。

(潘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