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2652500000004

第4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薄伽丘

意大利作家。据说是一个商人的私生子,受过大学教育,足意大利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学者,并能熟练掌握拉丁文和当时流行的俗语。早年在那不勒斯和上层贵族、人文主和15世纪时克利威利为薄伽丘《十日谈》手抄本所绘插图义者有交往,后回到佛罗伦萨,拥护当地的共和派。1350年和彼特拉克结识,共同提倡古典文学。薄伽丘的创作丰富,有传奇、史诗、叙事诗、十四行诗和短篇小说等,早年作有许多以爱情为体裁的抒情诗和叙事长诗,如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诗《菲洛斯特拉托》、《菲爱索莱的仙女》等。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品叙述1348年黑死病流行时,10个青年男女到乡间避难,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其中许多故事取材历史事件、传说和民间故事,薄伽丘通过这些故事,抨击了教会的腐化和僧侣的奸诈与伪善,否定了中世纪的宗教观和禁欲主义道德观,肯定爱情和人的自然愿望,同时塑造了一系列新兴的资产者的形象,歌颂他们的聪明才智。《十日谈》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开创了欧洲文学中短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

拉伯雷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生于法国中部的希农城一个法官家庭。自幼受教会教育,1527年后游历了法国中部主要城市,后来走上了从医的道路。1532年,他在一部民间故事的启发下,开始写作《巨人传》,全书共5卷,是在不同的时期写成的。小说写了拉伯雷像高康大、庞大固埃父子两代巨人的故事,主要叙述庞大固埃的求学和与巴奴日、约翰修士一起寻找“神瓶”的游历经过。这两代巨人超出常人的体魄和力量、公正善良的品质和乐观精神,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充分肯定。小说表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严肃主题,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巨人”般的力量,书中约翰修士在高康大支持下建立的特来美修道院是人文主义的理想国,集中反映了拉伯雷在政治、社会和宗教等方面的理想原则,其核心是个人自由和个***。《巨人传》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对民间文学的借鉴和发展,以夸张和讽刺为主要艺术手法,语言通俗易懂,丰富多变。作为法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开创了通俗小说形式的先河。

蒙田

法国思想家、散文家。出身于新贵族家庭,曾做过15年文官,并游历过意大利、瑞士等地,后来相当长时间闭户读书。他把旅途见闻、日常感想等记录下来,集成《随笔集》两卷,晚年修订为3卷。书的卷首写道“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它介绍了作者的蒙田像思想和生活,结构松散自然,又彼此连贯。蒙田把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个人经验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意境和艺术风格。书中的思想是趋于中庸的,他对当时的迷信、偏见、巫术和破坏进行否定,认为绝对的真理无法认识,只能探索部分的寻常真理。他在政治上又是保守的,尊重现存社会和秩序。《随笔集》行文旁征博引,语言平易流畅,对同时代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及17、18世纪法国文学都有深远影响。

塞万提斯

西班牙作家、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马德里附近一个穷苦医生的家庭,只上过中学。1569年作为红衣主教的随从,游历了罗马、威尼斯、米兰等地,并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1571年在对土耳其的海战中左臂残废。1582年前后开始创作,同时为生活做塞万提斯像过收税员等,并因得罪教会数度被诬入狱。这时期的生活丰富了他的阅历,影响着他的创作。他的著名小说《唐吉诃德》就是在狱中构思的。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惩恶扬善故事集》(又译《训诫小说》)、历史剧《奴曼西亚》、长诗《巴尔纳斯游记》、《八出喜剧和八出幕间短剧集》等。《惩恶扬善故事集》共13篇短篇小说,体现了作家憎恶欺骗、奴役和压迫的思想,如《两狗对话》通过两只狗的对话,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和形形色色人物的丑恶行为,情节生动。这部作品集也是西班牙文学中第一部完全摆脱意大利文学影响的富有开创性的杰作。

唐吉诃德

《唐吉诃德》是塞万提斯最负盛名的长篇小说,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唐吉诃德·德·拉·曼却》,作者称创作的目的“无非是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全书用“画家笔下的堂吉诃德戏拟体”写成,借用骑士小说的体裁,写一个穷乡绅唐吉诃德因阅读骑士小说入迷,决心离家去冒险,他穿上曾祖留下的一身破烂的盔甲,提着长矛,骑上一匹瘦马,悄悄离家去冒险。他说服了一个农民桑丘·潘沙作自己的侍从,还选中临村·位姑娘作自己的钟情的“夫人”。小说描写了他的三次游历中许多荒唐可笑的事,如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敌人,把旅店当城堡,还不断被人愚弄。最后,唐吉诃德败于“白月骑士”手下,病倒在床,临终悔悟自己的荒唐。小说以唐吉诃德企图恢复骑士道来扫尽人间不平的主观愿望和西班牙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情节的基础,在充满笑料的情节中,塑造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唐吉诃德,同时反映了16、17世纪之交的西班牙社会的现实,是读者最喜爱的世界名著之一。

斯宾塞

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一个布商家庭,少年时代入伦敦布商学校,后入剑桥大学学习,并于1576年获得硕士学位。这期间他进一步学习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学、哲学及一些自然科学,受到清救思想的影响,并开始诗歌创作。他的主要作品是长诗《仙后》,以亚斯宾塞像瑟王追求仙后为引子,写仙后派遣12位骑士去解除灾难的冒险事迹,作品的主旨是为了培养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新贵族,全诗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人文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又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还有清教徒的伦理道德观念。斯宾塞在艺术上刻意求工,在诗歌的形式方面积极探索,创造了适于长诗的“斯宾塞诗节”,对马洛、拜伦、雪莱等诗人都有重要影响,他也因此被称为“诗人的诗人”。

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一个富裕市民家庭,莎士比亚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过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诗歌等。1585年前后,他到伦敦,起初在剧院打杂,后莎士比亚像来才逐渐成为雇佣演员、股东。莎士比亚共写作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主要是历史刷和喜剧,代表作有《亨利四世》(上、下)、《亨利六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主要是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的理想,充满愉快乐观的浪漫主义色彩。中期(1601—1607)是悲剧时期,代表作有《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四大悲剧,和《一报还一报》、《雅典的泰门》等,随着对现实认识的深入,这时期剧作的批判力度加强了,风格也变为悲愤沉郁。后期(1608—1612)是传奇剧时期,有《暴风雨》等4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都宣扬宽恕和容忍。

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悲剧。写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成为恋人。但却因两个家族是世仇而不能结合。在神父的帮助下,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一次罗密欧为替朋友复仇,刺死人而被流放。朱丽叶为了逃避父母的逼婚,喝下神父的药酒“假死”。由于报信人的耽搁,罗密欧误以为朱丽叶真的死去,在她身边自杀了。朱丽叶醒来,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剧照痛万分,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部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爱情理想与封建压迫之间的冲突,歌颂了自由的爱情,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位主人公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争取爱情自由的著名典型。

哈姆雷特

五幕悲剧,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故事取材于12世纪一部丹麦史,讲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哈姆雷特在大学受到了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生正充满了幻想和希望。突然,父王暴毙,母亲又很快改嫁新王即哈姆雷特的叔叔。坚贞的爱情,忠贞戏剧《哈姆雷特》中的场面的友谊,都开始破灭。就在他痛苦之际,父王的亡魂又向他显现自己被害真相,要他复仇。哈姆雷特感到责任重大,要负起重整乾坤的重任。为选择最佳时机,也为整理自己混乱的思想,他开始装疯。由于延宕,他最终落入新王的圈套,在一次决斗中与之同归于尽。莎士比亚的这个故事,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成功地塑造了哈姆雷特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这部戏剧也是莎士比亚的创作在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以哈姆雷特为父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为副线,三者相互联系又彼此衬托。另外,又把悲剧和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奇妙的混合”。

文艺复兴

13世纪到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源于意大利,后来在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是一次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特点是:盛期文艺复兴威尼斯建筑代表桑索维诺的作品《查嘉宫殿》于1535年至1537年间完成反封建、反宗教神权。从4世纪起基督教文化统治欧洲长达一千年,宣扬神权思想和禁欲主义,使人民长期处于穷困和愚昧的落后状态。13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大批学者逃到意大利,掀起了搜集、研究古籍抄本和古代艺术作品的高潮,声称要“回到希腊”,把久被淹没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文艺复兴”也因此得名。其实他们是借着古人的亡魂宣扬新的思想意识,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在自然科学和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文学方面也涌现出了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一批大师。

人文主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理论,是在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过程中形成的,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流传到其他国家。中世纪教会以神为宇宙的核心,人文主蒙娜丽莎义则提出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权,在城市的世俗学校中还开设了“人文学科”,以人和自然为研究的对象,包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人文主义的名称也由此而来。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热情歌颂人的力量,主张个***,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提倡现世的幸福和享受,反对蒙昧主义和经院哲学,提倡理性和知识。意大利人文主义15世纪下半叶开始趋向保守,而法国和西班牙的人文主义则在16世纪分别迎来了繁荣期。人文主义思潮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在它的推动下,涌现出了一批多才多艺的巨人,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也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七星诗社

16世纪法国诗人团体。以诗人龙沙为中心,由杜·贝雷、巴伊夫、德·蒂亚尔和佩勒蒂耶等诗人组成。龙沙的铜版画像1549年,杜·贝雷发表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之后杜·贝雷在《橄榄集》序言、龙沙在《诗学概论》和《福朗西亚德》两书的序言中又分别对该派的理论主张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们肯定法语可以同拉丁语一样用来表达高深的学问和思想,主张通过吸收希腊语和拉丁语词汇创造新词汇等方法扩大法语词汇,推进法兰西语言的统一和发展,用法语来创作。但是,他们歧视劳动人民的语言。在文学表现形式上,他们主张模仿希腊、罗马诗体文学及意大利十四行诗体,摒弃民间诗歌体裁,反映了他们脱离人民的贵族倾向。与拉伯雷相对立,他们代表了法国人文主义化中的贵族倾向。

流浪汉小说

16、17世纪在西班牙流行的一种小说,它以流浪者的生活及其遭遇为题材,反映下层平民的生活。一般是自传体,也有一些用回忆录的形式。16世纪中叶开始,西班牙经济开始衰落,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沦为无业游民,同时商业经济上升,冒险风气盛《多姆斯的生活》封面行,流浪汉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主人公多是出身贫苦的流浪汉,为了自保和活命,学会了欺骗、偷窃等手段。小说通过他们的经历,从下层人物的角度观察社会,批判现实,揭露了衰落中的贵族和教士的贪婪、伪善,讽刺惟利是图的资产阶级观念,慨叹世道不公和生活的艰难。《小癞子》(又名《托梅斯河上的小拉萨罗》)是最早的一部此类小说。该书以主人公自述的方式展开,“我”10岁时就为生活所迫给一个走江湖的盲丐当引路童,并跟着他学会了许多江湖上的勾当,学会了偷窃等。后来,又给一个吝啬的老教士当仆人,不久因为偷吃面包被赶走,接着又给一个绅士当仆人,但衣冠楚楚的绅士却要靠小癞子沿街乞讨来养活。此后他又先后换了好几个主人,最后在大祭司家当仆人,依靠妻子和大祭司的私情发了财,不久妻子死去,他又一贫如洗。小说语言幽默,对人物的刻画生动深刻。其他的作品还有马提奥·阿列曼的《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的生平》,德·乌维达的《流浪女胡斯蒂娜》等。

牧歌

欧洲文学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一般表现牧人田园生活情趣。诗人往往借这种体裁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城市或宫廷生活的腐化堕落相对立。希腊的忒奥克里托斯。作为一个文类,牧歌的高峰期在文艺复兴时期,还出现了利用牧歌主题的田园小说和田园戏剧,如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等,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可以发现牧歌的影子,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它的含义也扩大了,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以后,它的一些艺术手法和主题不但保留了下来,还广泛渗透到了欧洲之外的其他民族文学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因为牧歌中表现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二元对立的模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回到自然,回归乡土和单纯生活状态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