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2653800000008

第8章 陆贾——能言善辩的汉初大臣

在刘邦取得了楚汉相争的胜利,建立了汉朝之后,国家仍处在混乱之中,需要一批文臣武将帮助治理。在这些文臣武将中,儒士书生也起过一些作用。其中,陆贾就是重要的一个。他在汉朝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陆贾,楚国人,生卒年不详,谭正璧说他约公元前228年至公元前14年间在世。这是一个中国由大乱到准备大治的时代。先是秦始皇的暴政重赋,继而是赵高的乱世及胡亥的昏庸,引起了陈胜、吴广及刘邦、项羽的起义。到公元前208年刘邦兵抵灞上,秦王子婴投降,大乱总算告一段落。谁想,又发生长达四年之久的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楚汉相争。好容易楚汉相争以汉刘邦的胜利结束了,老百姓可以过一点安稳日子了,皇帝家又闹起了内讧。皇帝的老婆为娘家人争夺权势而大杀刘姓诸王,搞得朝廷不宁,老百姓当然跟着遭殃。好容易吕后死了,天下该太平了吧,又来了个大灭诸吕。等到这一切都消停了,时间已过去了几十年。而陆贾就生活在这几十年中。好在他性格豁达,对于时代给他的影响不太放在心上。再加上他个人的才干,在这种动乱中,他不仅生活自如,而且为国家出了不少力,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陆贾有一副非常雄辩的口才,被称为“有口辩士”。就因为这一副好口才,他得到了汉高祖刘邦的赏识,被延聘为宾客,常常代表皇帝出使诸侯国,协办一些外交事宜。他之所以能帮助刘邦和他的子孙安定天下,靠的全是他的那副好口才。

楚汉相争之后,为了争取势力,刘邦实行两级爵位制度,赏赐功臣名将,封功大者为王,功小者为诸侯。在刘邦诸事已毕,携带吕后衣锦还乡之时,突然想起南越地方尚未平定,因此派了陆贾带着绶印前往,封一个名叫尉(亦作赵)佗的人做南越王(越亦作粤,下同。今两广一带)。

尉佗本是秦国设在南越的守卫任嚣的部下,任嚣见秦国大势已去,就企图自己在海南称王。但他年老多病,就把称王之事交给手下之人尉佗。陆贾要去规劝的就是这个尉佗。这人生性傲慢,倜傥不羁。加上地处偏僻,缺乏教养,不懂礼仪,所以,当陆贾来到的时候,他大模大样地坐在堂上。头上没戴帽子,露出一个像锥子一样的发髻。双腿叉开,像个簸箕口那样坐着。身上没束腰带,衣服松松垮垮。陆贾看到这个样子,也不施礼,只高声地对他说:“足下本是中国人,父母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今天您违反天常的礼仪,头不戴冠,身不系带,想要以一个小小的南越与天子抗衡,恐怕祸患就要到来了!您想一想,秦国无道,四方豪杰纷纷起事,但只有当今的天子一个人能够入关,把他打败,占有咸阳,使暴虐的秦国俯首请降。与他相争了四年的项羽,虽然强大,不可一世,但终究还是失败了。先后不到五年,海内就归于统一。这是天意,并不是专靠人力啊。今天足下越级,自称南越王,不帮助天子去征讨暴虐的逆贼,大汉朝的将相都想发兵向你问罪了。只是因为天子怜惜老百姓太劳苦,想让他们休养生息,因此,特别派了我到这里,册封足下。足下正应该相迎于郊外而北面称臣。没有想到您竟是如此枉自称大,想要违抗君命。假若天子知道了这个情况,赫然发怒,发兵攻打,掘毁足下的祖坟,屠灭足下的宗族,再派遣一员偏将领十万兵丁,讨伐南越,足下将怎样支持?那时南越的军民也会一起埋怨您,那您的性命也就在旦夕之间了。”

一番话语,说得尉佗连忙整理衣冠,离开座位,说:“我长久身处蛮夷之地,以至于都失去了礼仪,还请先生不要见怪。”陆贾说:“足下知过能改,也算是一位贤王了。”尉佗趁机问道:“我与萧何、曹参、韩信相比究竟那一个贤?”陆贾随口说:“您好像高出一筹。”尉佗听了,喜上眉间。进一步又问道:“我比皇帝怎么样?”陆贾说:“皇帝起事于丰沛,讨伐暴虐的秦国,诛灭强悍的楚霸王,为天下兴利除害,他的德行能与五帝相媲,功劳可与三皇相等,统一天下,使中国得到了大治,中国人以万计,地方有万里,完全归于皇帝之下,政令出于一家,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还没有这样过呢。今天您兵力不过几万,又僻居在这蛮荒之地,山海相隔,道路崎岖,地面大约只有汉朝的一个郡县,您自己想一想,能赛得过皇帝吗?”尉佗大笑,说:“我是不在中国起事,因此在这里称王;假若能够在中国内地,也不见得就不如汉帝呢。”说完,就留陆贾在宾馆住下。

陆贾连日与他畅饮,纵谈时事。每谈到一个话题,陆贾都能够作出相应的反应,真是应对如流,融洽欢快,使尉佗感到非常高兴。尉佗欣然说道:“这里地处偏远,缺乏人才,没有一个可以与之说话的。今天先生的到来,使我听到了一些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东西,耳目大开,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这真是一大幸事。”陆贾也因为与他语言投机,情谊和洽,乐得多相处几日,以便多劝他诚心归汉。

在多日的相处和交谈中,尉佗感到陆贾为人可靠,被他感动,也就心甘情愿地向汉称臣,愿意遵守汉朝的规定了,并且拿出了一些价值千金的越地珍宝,作为礼品,送给陆贾。陆贾也把身边所带的布帛财物等馈赠给尉佗,价值也不少于千金。

陆贾回到朝廷复命之后,刘邦大喜,提升陆贾为太中大夫。

陆贾得到了皇帝的喜爱,常常晋谒皇上,与他谈天说地。但是他本一介儒生,谈话就总离不开诗书。但刘邦乃一介武夫,每当陆贾津津有味地谈论文治,引用诗书的时候,刘邦就感到厌烦,有一天甚至大发脾气。他向陆贾怒骂道:“乃公是在马上得的天下,要什么诗书?”陆贾回答说:“马上得天下,难道可以马上治天下?我听说,商汤、周武取守有方。对于敢于叛逆的,就取下他,对于顺从的,就保护他,文武并用这才是统治的长治久安之术。从前吴王夫差、智伯,极端地使用武力而遭到灭亡;秦国任用刑法,最后灭在了赵高手中。假若秦国并吞六国,得到天下后就施行仁政,效法先王,陛下您怎么会有今天取秦而称王中国的日子?”听到这里,高祖刘邦不禁面有愧色,就对陆贾说:“请你给我写一篇分析秦所以先有天下而后又失天下、我所以得天下,及古代国家得失成败原因的文章。”这样,陆贾就又发挥他文人的特长,写了12篇论述古代国家兴废成败原因的文章。每写成一章,上奏皇帝,都得到高祖的称赞。12篇合为一书,称为《新语》。陆贾就是凭了这部论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司马迁读了这部著作后称作者确实是当时的雄辩之士。今人郭预衡在他的《中国散文史》中说,“这书可说是最早为巩固汉代政权而立论的政论文学”。

高祖死后,惠孝帝即位。这时高祖皇后吕雉专权,想封吕姓为王,又害怕大臣们反对。陆贾不掌大权,虽然能言善辩,也自知不是对手,就称病在家,他选择了好的田亩,带着家眷隐居其间。他的老妻早死,留下五个儿子,他就将南越尉佗赠的礼物千金,分给他们,每个人分得二百金,让他们自谋生计。陆贾就常常乘着车,背着宝剑,带着役从,到处游览。他对儿子们说:“我跟你们说好了,以后,我要从你们家门前过,你就给我的人马一些酒食,十天换一家。死在哪一家,宝剑车骑仆从就归哪一家。”这样,他逍遥自在,有时还到长安街上,找些多年宦友,叙旧饮酒;有时到丞相府中坐上一坐,也还过得舒适自如。

但他心中有事,常放不下,那就是吕后专权、大封诸吕、使刘家大权旁落的事。当时的情况是,皇帝弱小,外戚专权,又赶上内部将相不洽。以前高祖在荥阳时,周勃曾向刘邦告发陈平受贿的事。如今,虽事隔多年,但两人心中的嫌隙未解,总是心存疙瘩,平时共事也是貌合神离,谈不到一块。这个情况,自然不利于刘汉政权的巩固。陆贾为这事十分担心。他想,必须把内部关系调整好了,才谈得上削制吕后的可能。于是,他在心中构想了一个计策。

一天,他去丞相陈平家。陈平因吕雉专权,大封吕氏为王,危害到刘家的天下,自己虽身为右丞相,但力量有限,不能为刘氏力争,因此非常苦恼。他又怕吕雉得势后加害自己,因此常常燕居在家,不愿出门。这天陆贾登门,前往拜会,因门房已视他为常客,也未加阻拦,故得以直入。这时,陈平正在深思问题,不知陆贾已到。陆贾说:“丞相什么事情想得这么专注?”陈平说:“先生猜我在想什么?”陆贾说:“丞相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以说是极富贵而没有后虑了。要是有忧念的话,不过是忧患诸吕和少主罢了。”一句话直说到了陈平的心里。陈平说:“是。这个事情怎么办呢?”陆贾说:“要天下安定,就要看宰相,天下危险,就要看大将。大将和宰相要是和睦,士人就有了归依,士人有了归依,天下即使有变,权力也不会分散。现在,大汉朝正面临着一个权力分散的局面。丞相您以大局为重,为国家社稷着想,要解决当前汉室的问题,关键在于您和太尉绛侯两人身上。我常常想和太尉说这件事,但是太尉不重视我的话,和我开玩笑。您为什么不和太尉搞好关系,加强团结呢?”于是,陆贾就为陈平出了一些主意,导演了一出“将相和”。他叫陈平用五百斤黄金送给太尉,用隆重的酒宴款待他。得到这份厚礼的太尉,也以同样的礼仪回报了丞相。于是两人重修友好,同心协力,削平吕氏,使汉家的天下得以保持、巩固和发展。陆贾在保卫刘汉的天下中,又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因此在当时又名声大震。

翦灭诸吕之后,孝文帝即位,陆贾升任为太中大夫。因与尉佗的关系,他又被派到南越,和尉佗重结友好,使尉佗听从了中央政府的指令。陆贾又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他更加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最后,陆贾以高寿归天,成为古代文学家中少见的福寿双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