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医护理学
2654000000034

第34章 推拿手法训练

推拿手法的基本动作来源于人们的日常活动,如推、拿、揉、捏、按、压、摩、擦等都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动作。但推拿手法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是一项专门的基本技能,不是一般的、简单的随意动作,而是有一定特定和规范化手法技巧,在人体体表部位和经穴上进行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果光凭粗暴的蛮力、生硬的动作,不仅不能防治疾病,甚至还会带来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重视手法技巧和力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一、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推拿手法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如手法的熟练程度、灵活运用、用力吸定和动作节律等,概括起来,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用力、均匀、柔和、渗透”。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时,必须贯彻辨证论治的原则。由于操作部位和穴位选择的不同,手法的力量和操作时间都应因人、因时、因地、因病、因施治部位而异,过之或不及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医者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做到“意到、气到、力到”,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推拿手法的练习

推拿手法练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指、腕、臂力的锻炼和手法动作技巧的训练两个方面,其中指、腕、臂力的锻炼是练好手法的基础,而手法动作技巧的熟练和灵活应用则是推拿防治疾病的关键。所以,首先必须进行手法练习,提高指力、腕力、臂力和各关节的灵活程度,然后在器械上进行手法的基本训练,待有一定基础后才能进行人体手法的操作。

(一)器械练习

准备布袋一只,长约25cm,宽约15cm内盛满大米,然后将带口缝合,外套一干净布装,便于换洗。开始练习时口袋要扎紧些,以后逐渐放松。根据手法的动作要领和难易程度,一般重点练习滚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拿法、摩法、扳法等。练习姿势采用坐位或站位,同时根据不同手法的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高度。一般来说,坐位主要练习一指禅推法、揉法、按法、摩法等,站位主要练习滚法、拿法、擦法、振法、扳法等。除一指禅推法可以双手练习外,一般手法均着重练习右手,而滚法、揉法、摩法等必须左右手交替操作,练习时应左右交替,逐步达到双手同等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推拿临床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器械练功,在基本掌握这些手法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人体手法练习。

(二)人体手法练习

人体上手法练习是为临床实践打基础的,所以应尽可能结合临床推拿治疗的一般操作规律,分部位进行手法练习。在练习中不但要注意多种单手法的操作要领,而且更要练习多种手法在人体不同部位的配合运用,同时结合一些被动运动,进行两手协调动作的训练。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正常人的关节形态、功能、骨性标志以及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弹性、张力等不同情况,选择相宜的手法和运用恰当的力量,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临床应用时有所借鉴。

训练时要有“实战”观念,把被操作者视为“病人”来对待。思想要集中,操作要认真。要注意操作姿势、手法、身法、步法要协调动作,即手到哪里身体跟到哪里,步子亦随之移动。身与手的距离及坐或立的位置,即便于手法操作,又能保存自己的体力。要在平时操作训练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动作。

根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别介绍如下几个部位的操作方法。

1.肩背部

(1)俯卧位先自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用滚法,左右交替操作,往返数次后,在大椎至肩峰处沿冈上肌往返用滚法,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滚法操作时应注意让掌指关节突起部分,避开体表骨性突出,以免引起不良反应。还可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用掌根揉数遍,再用拇指面按大杼、风门、肺俞等各部位,熟悉膀胱经和局部穴位位置及取穴方法,与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

(2)伏坐位用一指禅推法(右手)自大椎沿冈上肌至肩峰往返数次后,再推膀胱经经穴,紧推慢移,重点在背俞穴,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用小鱼际擦法,压力要适中,以热为度,防止擦破皮肤。用双手轻拿两侧肩筋,顺势用食指轻弹拨肩内俞,拇指面按揉秉风、天宗及肩贞穴,最后以搓法收势。

2.腰臀部

(1)俯卧位在腰臀部两侧用滚法自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往返数次,配合掌根按揉法及腰部后伸法,并用一指禅推肾俞、大肠俞,配合拇指按环跳。

(2)侧卧位肘压环跳穴配合掌根击法再做腰部斜扳法,左右交替进行。

(3)坐位一手扶肩部另一手在腰部用滚法,同时配合腰部俯仰活动,在腰骶部两侧用小鱼际擦法,做腰椎旋转法。

3.下肢部

(1)俯卧位用滚法沿大腿后外侧向下至足跟部,另一手配合髋关节后伸、外旋、内旋及膝关节屈伸活动。

(2)侧卧位用滚法以髋外侧沿大腿向下至小腿外侧往返数次。

(3)仰卧位用滚法从髋前沿大腿前面向下至小腿前外侧,在滚踝关节时,另一手握住足趾部配合作踝关节屈伸及内、外翻动作活动;在滚踝关节时配合做“4”动作,或做屈膝屈髋直腿高举动作数次。

4.上肢部

(1)仰卧位(或坐位)用一指弹推肩内俞及肩井穴,并用滚法从肩关节前面循上臂内、外侧向下至腕部,配合肩关节旋内、旋外、外展及肘、腕关节的屈伸活动或手臂上举,在腕后下部用滚法,并配合手臂逐步上提活动。

(2)坐位用一指禅推法一手推肩内俞等穴,另一手推肩贞、秉风、天宗等穴。在肩关节侧后方用滚法,并配合手臂后伸动作。作后弯动作时,硬使手背沿脊柱逐渐上抬,动作要轻柔协调,切忌粗暴,揉拿肩关节循臂而下。拇指和食指、中指对称揉拿桡侧、尺侧和内外两侧,重点拿曲池、曲泽、小海、少海,用力要恰到好处,使被拿处有酸胀麻木感而不应有疼痛感;随即抹手背,理手指节。还要摇、抖、搓肩臂,循序而下。

5.头面及颈项部

(1)仰卧位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向上至发前额,沿发际推向头维、太阳穴,往返数次后再推眼眶周围。在推眼眶时指端要吸定,移动要缓慢,手腕动作要小,防止滑脱而戳碰眼球,并在上述部位用抹法。头面部的手法要求轻而不浮,以推后感到头脑清醒、两目明亮,而皮肤不痛不仁为佳。

(2)坐位一指禅推颈椎及其两侧,自上而下,单双手推均可,往返数遍后,在推喉结两旁,上下往返,手法要轻快柔和,不可使咽喉有压迫感。滚颈椎及其两侧,配合头俯仰及旋转活动。颞部两侧扫散法(拇指侧推法)。动作要轻快而有节奏,手法不可重滞而拉扯头发。按风池、拿风池,均循序而下,重复数次。颈椎旋转法,应在老师个别指导下按动作要领严格训练。

6.胸腹部

(1)仰卧位用拇指偏峰推法沿肋间自内向下,循序向下。

(2)侧卧位用推摩法和揉法自膻中、上脘、中脘、下脘至脐周天枢、大横、气海、中极、关元等穴,方向顺逆均可。从中脘至气海处自上而下用掌分推法,重复数次。腹腔之气以下降为顺,故该部手法以轻柔缓和为宜,不论用何手法以及动作方向的顺逆,用劲均以往下为要。切忌手法生硬,往上用劲,使气上逆。

(3)坐位在两胁部用掌擦法及搓法。

小结

推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推拿手法,是操作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刺激治疗部位和活动患者肢体的规范化技巧动作。由于刺激方式、强度、时间和活动肢体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许多动作和操作方法均不同的基本手法,并在此基础上由两个以上基本手法组合成复合手法(如按揉法、推摩法等),或由一连串动作组合而成、有其操作常规(或程序)的复式操作法,等等。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理筋散结;正骨复位等。正因为推拿具有这样的作用,在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方面,效果明显。

复习题

1.推拿疗法有哪些适应证和禁忌证?

2.推拿手法有几种?摩擦类动作要领有哪些?

3.某男,32岁。昨日夜间休息枕头过高,今日醒来出现右侧肩颈酸胀疼痛,头颈转侧不利,查舌红苔薄,脉弦。请给予诊断和按摩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