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医护理学
2654000000043

第43章 经络肢体病证

经络肢体病证主要是指因外邪侵袭,筋脉失养,肢体经络功能失常等引起的一系列病证,临床常见病证有“痹证”、“头痛”、“痿证”等。

一、护理概要

(一)护理评估

1.病因病机经络肢体病证的发生多于感受外邪及气血津液亏虚有关。风、寒、湿、热等侵袭人体,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关节肌肉痹阻,则发痹证;感受外邪、内伤诸疾,痰瘀阻络,气血逆乱,脑失所养或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则发头痛。

2.四诊资料头痛,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或痛有定处,疼痛剧烈;或肢体酸痛重着,或红肿热痛;或兼恶寒发热,眩晕心烦,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胸脘满闷,有外伤史,舌红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白腻、黄燥,脉浮或弦、细、濡缓、滑数。

(二)护理问题

1.行痹缘于感受风寒湿邪,关节肌肉痹阻,风邪偏盛,故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

2.痛痹缘于感受风寒湿邪,关节肌肉痹阻,寒邪偏盛,故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遇寒则剧,得暖则舒。

3.着痹缘于感受风寒湿邪,关节肌肉痹阻,湿邪偏盛,故肢体关节酸痛重着,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

4.热痹缘于感受风湿热邪,关节肌肉痹阻,热邪偏盛,故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局部红肿热痛,得冷则舒,或兼有发热,恶风,口渴,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5.风寒头痛缘于外感风寒,上犯巅顶,致使阳气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故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苔白,脉浮。

6.风热头痛缘于外感风热,清窍受阻,故头痛而胀,发热口渴,喜凉厌温,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7.风湿头痛缘于外感风湿,湿困清阳,故头痛如裹,肢体困重,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

8.肝阳头痛缘于肝失条达,肝阳上亢,清窍受扰,故头痛头胀,眩晕,夜寐不宁,烦躁易怒,面红口苦,苔黄薄,脉弦有力。

9.肾虚头痛缘于肾虚不能上荣,脑海空虚,故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酸乏力,遗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10.血虚头痛缘于血虚失荣,脑失濡养,故头痛而晕,绵绵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则甚,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1.痰浊头痛缘于脾虚失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扬不展,故头痛昏蒙,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滑。

12.瘀血疼痛缘于久病入络,瘀血内停,脉络不畅,故头痛经久难愈,痛如椎刺,痛处固定,舌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三)护理措施

1.生活调护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避免对流风;随气候变化及病情需要及时增减衣服;要注意身体的锻炼和保养,不宜过劳,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关节肿胀明显,疼痛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2.饮食调护饮食清淡,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黏腻、肥甘及刺激性食品。

3.心理调护安慰患者,消除焦虑,急躁情绪,避免忧思郁怒。

二、病证举要

痹证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西医学中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护理原则”

祛风、除湿、散寒、清热、通络,避免潮湿,防寒保暖,防止外邪侵袭。

“辨证施护”

1.风寒湿痹

(1)主症行痹: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痛痹: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痛处固定,疼痛剧烈,遇寒痛剧,得温痛减,日轻夜重,舌苔薄白,脉弦紧。着痹:肢体关节重着、酸痛,肌肤麻木不仁,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苔白腻,脉濡数。

(2)调护方法

药物调护:选用痹痛宁,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中药宜热服或温服,用附子、川乌等药时,剂量应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久煎与甘草同煎可缓解毒性。局部外敷狗皮膏、追风膏等。

针灸调护:上肢可选肩髃、曲池、尺泽、合谷、外关,下肢可选环跳、阳陵泉、膝眼、足三里、风市、委中等。

饮食调护:宜温热,忌生冷、油腻食品。可用木瓜酒。以干木瓜185g,五灵脂、川牛膝、当归、白芍、川萆薢、川天麻、台乌药、防风、黄芪、威灵仙、虎胫骨、川续断、乳香、没药、白僵蚕、松节、川乌头各35g,轧碎,丝袋盛之,加酒13L,共放坛内,密封浸泡14d,饭前饮1小杯。

2.风湿热痹

(1)主症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得热则甚,痛不可触,关节屈伸不利,多兼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调护方法

药物调护:选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以清热解毒通络,祛风胜湿。宜凉服。也可用油松节、牛膝、黄芩各10g煎水,稍冷后熏洗患处。

针灸调护:可针刺曲池、大椎、合谷等,配合局部腧穴,用泻法。

饮食调护:宜清淡素食,多思蔬菜水果,忌辛辣、温热刺激性食品。热盛口渴者可饮绿豆汤。

头痛

头痛是指因外感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或肝阳亢盛、肾虚、血虚、痰浊、瘀血等所致,分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头痛以实证居多,内伤头痛则以虚证、虚实夹杂和本虚标实为主。

西医学中的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青光眼、副鼻窦炎、脑外伤后遗症等,凡以头痛为主症者,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护理原则”

外感以祛风散邪为主,内伤以补虚为主。外避风邪,内调情志。

“辨证施护”

1.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主症:头痛时作,起病较急,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

药物调护:选用川芎茶调散,以疏风散寒。宜轻煎热服,并饮热粥和加衣盖被,以助药力。也可用白附子、川芎、肉桂、细辛等各份,共研细末,外敷痛处。

针灸调护:可针刺百会、通天、行间、上星、头维、太阳、合谷、风门、风府、外关、列缺、后顶、天柱、昆仑等穴,用泻法。

饮食调护:宜辛温,多食葱、姜、芫荽、豆豉等,忌生冷瓜果。可用防风粥:以防风10g,葱白二茎,粳米50g,先煎防风、葱白,取汁去渣,再入粳米煮粥服食。

(2)风热头痛

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遇凉减轻,得温加重,发热或恶风,面红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药物调护:选用黄芩60g,川芎30g,白芷10g,薄荷5g,研细末,每次6g,每日2次,用茶水调下,宜稍凉服用,以疏风清热。若有便秘溲赤、口鼻生疮者,可用黄连上清丸。

针灸调护:同风寒头痛。

饮食调护: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西瓜、苦瓜、黄瓜、冬瓜、菊花、竹笋等,忌辛辣、油腻、肥甘食品。可用干葛粥(以水煮葛根30g,取汁去渣,后入粳米50g,煮粥服食)。

(3)风湿头痛

主症:头痛如裹,昏胀沉重,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

药物调护:选用羌活15g,蔓荆子15g,水煎温服,每日1剂,以祛风胜湿。

针灸调护:选取百会、太阳、头维、风池、列缺、何故等穴,用补泻兼施法。

饮食调护:宜清淡、易于消化,忌生冷、油腻、肥甘食品。可用藿香佩兰茶(以藿香10g,佩兰10g,茶叶3g,开水冲泡饮用)。

2.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主症:头痛头胀,眩晕耳鸣,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兼有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药物调护:选用芎菊上清丸或天麻钩藤饮,以平肝潜阳。或以葛根15g,川芎15g,大黄10g,水煎服,宜温服。

针灸调护:可针刺百会、风池、曲池、太阳、太冲、太溪、足三里等穴,补泻兼施。

饮食调护:菊花10g,山楂10g,决明子10g,茶叶6g,开水冲泡饮用;或菊花粥,取菊花、桑叶各15g共煎取汁,加入粳米煮粥,每日1~2次。

情志调护:避免气愤、紧张、激动等不良精神刺激,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

(2)肾虚头痛

主症:头痛而空,眩晕耳鸣,腰酸乏力,遗精带下,少寐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药物调护:选用杞菊地黄丸,以滋补肾阴。宜饭前服。

针灸调护:可针刺百会、风池、听宫、肾俞、太溪等穴,用补法。

饮食调护:宜加强营养,常食核桃、芝麻、黑豆、山药等。可选黑芝麻粥(以黑芝麻25g,洗净捣烂,与粳米100g,加水适量同煮,将熟时加入冰糖食用)。

(3)血虚头痛

主症:头痛头晕,时作时止,绵绵不止,遇老加重,心悸不定,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药物调护:选用八珍汤,以补益气血。宜饭前温服。也可用当归10g,川芎15g,菊花10g,水煎服。

针灸调护:可针刺百会、风池、膈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用补法加灸。

饮食调护: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常食大枣、枸杞、莲子、山药、茯苓等,忌辛辣、生冷、油腻食品。可选粟米山药大枣粥:将粟米100g,山药20g,大枣20枚洗净,加适量水共煮成粥食用。

(4)痰浊头痛

主症: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

药物调护: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以化痰降腻。宜饭后温服。也可用天麻、川芎各10g,水煎服。

针灸调护:针刺百会、印堂、太阳、中脘、内关、丰隆等穴,用泻法。

饮食调护:宜清淡、素食,可用薏苡仁、茯苓、白术、白扁豆等煮粥食用,忌生冷、肥甘、油腻、厚味食品。

(5)瘀血头痛

主症: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黯,有瘀点,脉细或细涩。

药物调护:选用通窍活血汤,以活血化瘀。宜热服。也可用川芎15g,红花10g,水煎服。

针灸调护:针刺百会、阿是穴、头维、合谷、太阳等穴,用补泻兼施法。

饮食调护:选川芎茶(川芎3g,茶叶3g,研细末,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次。

小结

本章重点介绍了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外感病证、肺系病证、脾胃病证、肾系病证、心系病证、肝胆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和经络肢体病证等八大类常见病(证)的临床护理问题。每一系统的病证均是首先概括的叙述常见的护理问题,比如护理评估、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等,然后按照辨证施护的原则选取几个常见病证进行讨论。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感冒主因是()

A。感受触冒风邪B。肺卫调节功能失常C。生活起居失常,寒温失调

D。过度劳累,而致肌腠不密E。体质偏弱,卫表不固

2.关于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区别,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感邪不同B。起病缓急不同C。咳嗽性质不同

D。虚实不同E。病程长短不同

3.下列不为喘证的特征是()

A。呼吸困难B。张口抬肩C。胸高胀满

D。鼻翼煽动E。不能平卧

4.胁痛与下面脏腑关系最密切的是()

A。肝脾B。肝胃C。肝胆

D。肝肾E。以上都不是

5.黄疸的发生以下列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

A。风B。寒C。暑

D。湿E。火

二、病案分析

李某,女,25岁。

初诊日期:1985年3月17日。半月前患半产,之后经血不断,自觉心中空虚而动,心神不安,夜寐不实,头目眩晕,倦怠乏力,做心电图和血常规检查,未发现任何病证,但自己却痛苦已极,请中医治疗。

病例分析要求:

1.患者所患何病?

2.属于哪一证型?

3.分析该患者病因病机。

4.调护原则为何?

5.具体的饮食、药物调护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患者应诊断为:心悸

心血亏虚型

病因病机:因半产失血,之后又失于调理,导致心血亏虚,心失所养,脑失所营,神无所依,虑无所定,发为心悸。

调护原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具体的饮食、药物调护方法:①饮食调护宜甘润,多食牛肉、桑葚、山药、枸杞、大枣、百合、莲子等;忌辛辣、刺激食品,戒烟禁酒。可用酸枣仁粥(酸枣仁3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②药物调护选用归脾汤加减,宜睡前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