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
2654100000031

第31章 后记

冷冬已至,北风凛冽,孤雁南飞,气候渐寒。但拙稿终可告一段落,心里仍不免有丝丝暖意,几年来个中辛苦,亦化作一份甘甜。虽然书稿尚不尽人意,但以本人愚拙之资,时届不惑而有斯成,亦足可聊以自慰矣。然而书稿之成,又不敢独居其功,心中诸多感激语,不吐不快。

庆幸自己能够师从袁祖亮教授攻读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承蒙业师厚爱与信任,让我承担《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之编写。《灾害通史》这套丛书,在主编统一要求下,各卷体例编排、章节安排以及表格之置放等,基本一致而略有变通。陈述历史灾害之惨烈,呼唤今人居安而思危,乃史学经世致用之必然,故灾害史应言国计、谈民生,以历史为现实之资鉴。以此为编撰主旨,在写作过程中,袁师常告诫各卷作者,当通力协作,共谋统一;针对各朝之内容挖掘,则力求既要凸显各卷之不同特色,且能融会通史之“通”和断代之“变”。尤须指出者,值书稿创作中途,吾国民两遭天变,先有南方之雪寒,后继汶川之震痛,数万条生命为灾难所吞噬。沉痛之余,由现实而追思历史,大家化悲戚为动力,以史学经世为职责,助推书稿之早成。

书稿虽由笔者一人完成,但和诸多老师和学友的扶助密不可分。感谢杨天宇教授、张旭华教授、王星光教授、姜建设教授、安国楼教授、陈隆文教授等,诸位老师平日的教诲与点拨,让我受益匪浅。刘继刚博士、焦培民博士、闵祥鹏博士、邱云飞博士、刘春雨硕士等,分别为先秦、秦汉等各卷撰者,平日和他们的交流与切磋,使我多有启发和灵动;贺科伟博士、安磊硕士、霍佳佳硕士、王凤华硕士等,曾参与书中部分图表的制作与资料核校,在此亦向他们道声感谢。还要感谢陈建章教授、骆玉安编审和马达博士于百忙中对书稿进行详细审阅,正是因为他们的审慎认真,才使书稿不至于错讹太多。书稿得以付梓,郑大出版社总编王锋、编辑戚鹏等相关人员功不可没,此一并致谢。

最后还要感谢家中妻儿与父母。妻子朱萍于高校从事学务工作,事情琐碎而繁忙,小儿朱子正在初中读书,每日均需接送与辅教,工作之余妻子承揽了一应家务,心中却了无怨语。犬子秉性驯顺,又能勤于诵读,不似顽劣辈难管驭,亦教人省心多多。父母年迈且体弱多病,然常嘱我勿以之为念,乌鸟尚有私情,为人子者岂不愿奉养父母!百行孝为先,然而,几年来所谓对父母之孝,非但未能于床前亲侍汤水,即如电话中问候亦罕有之,反躬自问,内心实有愧焉。由衷言之,妻儿父母的理解支持是我重要的精神食粮,正是因为没有扶老育幼之忧虑,才使我得以全心投入写作。在此,我愿将本书作为一份礼物送给他们,并向他们表示由衷的祝福。

清代书卷宏富,堪称汗牛充栋,灾荒史料,遍及群书,既有官书正史、方志文集之巨制,又兼宫廷档案、私家信札之浩繁,即如稗史野乘、乡里传闻亦多可取鉴。故虽无做炊乏米之忧,然仅凭一己之力,于史料之搜集与整合、驾驭与利用,殊为不易。因时间仓促及受一些条件桎梏,本人虽业已倾力而为,仍恐资料不足难以服众,兼以自己学识浅薄,书中定有很多乖舛疏漏处,恳请灾害史研究专家同行不吝赐教,督己修省改过,以俟来日订正,弥补缺憾。

最后要说的是,清代灾荒研究,成果丰赡,拙稿中诸多借鉴之处,或未能一一注明,特此声明并表示感谢。

书写至此,已是更深夜静,视窗外夜色漆然,月晦星稀,倦意不觉袭来。合上疲惫的眼帘,亦合起一本厚厚的夜。

是为后记。

戊子年十月二十八日夜

朱凤祥于中州金水河畔郑大老校区三号宿舍楼23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