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笑话,说是有父子两人,去集市上买了一头驴,牵着回家。路上的行人看见了,笑道:“这爷俩,有驴不骑偏要走路,真是笨到家了。”父子听了觉得有理,于是父亲上驴,儿子在下面跟着。“真是的,这当爹的也太狠心了,竟然让一个小孩子走路,自己却舒服地骑驴。”父亲听了赶忙下来,让儿子骑驴,自己走路。走了一阵,又有人议论:“哪有这等不孝顺的儿子,怎么忍心让自己上了年岁的老爷子受累,真是不像话!”父亲听了又觉得这样很不应该,但又怕人说闲话,于是两个人都骑了上去。一头驴驮两个人,把驴累得呼呼地直喘粗气,有人看见了,说:“你们两个再这样下去要把驴累死啊。”两人又下来,这下可为难了,骑也不是,不骑也不是,一个人骑不是,两人骑还不是。爷俩一合计,把驴的腿用绳子捆起来,找了根扁担穿上绳子,两人一前一后,把驴抬着走。街上的人看了,笑得前仰后合,这样一来驴被捆着受罪,人抬着受累,父子俩脸红心跳,不知如何是好。干脆就这样抬下去吧。走到了一座独木桥上,驴被捆得四蹄酸疼,实在受不了,挣扎起来。“扑通”一声,两个人连同驴子一起掉到了河里……
这件事固然让人觉得好笑,但笑过之后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有犹犹豫豫、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不知该听谁言、随风摇摆的时候呢?这其实很正常,再果断的人都难免在一些事上踌躇不决。但要是凡事都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就会失去自我,变成一个混在人堆里的平庸之辈。
人要有主见,并不是说要我行我素,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错了也不接受批评。而是在于坚持真理,坚持自我,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去理会外人的评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人们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想法来评价别人,而事情的对与错,成与败,还是留给时间来检验吧。
许多人找工作的时候,总是被各种外来的意见所困扰,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小娜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家住成都,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她也十分喜欢文学。她去人才市场找工作,面对许多用人单位开出的条件,始终拿不定主意。家里人希望她找一个收入稳定、不太辛苦的工作,而且不要离家太远。可与她专业对口的IT公司大都在北京、深圳,而且工作都很辛苦,她不想违背父母的意愿;有一个学校招聘计算机老师,她想去试试,但那个学校提出要有一年的试用期,她觉得太长;还有人介绍她到一个小杂志社去当专栏编辑,而她的一个开店的朋友又劝她这年头靠稿费挣不了几个钱,不如和她合伙去做生意……她在不停地犹豫,迟迟做不了决定,最后那些工作机会都被别人抢走了,她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有时候越想周全就越难周全,想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谁也不得罪,皆大欢喜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是再好的事也会有反对的声音,你不可能指望所有的人都同意你。你再怎么努力去迎合别人,也会有人对你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既然被批评、被议论是避免不了的,为什么不按照自己想好的去做呢?
开除自己
把自己从相对安逸的环境中开除出去,再开除自己身上的缺点,那么,你离成功的彼岸,肯定会越来越近。不管怎么说,开除自己,就是给自己提供压力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希望与机遇。
有一个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竟多次开除自己。第一次是在1993年,也就是他大学毕业后两年,离开了工作单位——宁波市电信局。第二次开除自己,是在外企,缘于他想创办一家网络服务公司。最终,他创办网络公司并一举成名。也许,你已经猜出来了,他就是搜狐公司总裁张朝阳。用张朝阳自己的话说就是:“开除自己,才能成功。”
当“知足常乐”成为一些人的生活信条时候,“开除自己”,就显得很有震撼力。确实,安于现状,也能暂时得到一些世俗的幸福,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懒散与麻木。甚至可以这样说:开除自己,是对智力与勇气的挑战。
一个哲理小品文中讲:把青蛙放在锅里,然后加上满满的一锅水,用小火慢慢地加热,青蛙会被渐渐地蒸死;而若把青蛙突然放进热水里,出于求生的本能,它会竭尽全力地跳出来。一个原地踏步、不思进取的人,和在锅里被慢慢加热蒸煮的青蛙,又有何本质的区别?
若从字面上说,开除自己,还有这样一层意思:如果你是个见了毛毛虫也要打哆嗦的人,那么,请开除自己的懦弱;倘若你是一个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人,那么,请开除自己的自私……同样道理,我们还可以开除自己的浅薄、浮躁、虚伪、狂妄——总之,你尽可能地开除自己的缺点好了,使自己不断地趋于完美,就像一棵不断修枝剪蔓的树,唯一的目标,就是为了日后做一棵高大挺拔的栋梁之材。
气怕盛,心怕满
气怕盛,心怕满。这是因为盛气就会凌人,心满就不求上进。真正成功的人都是极力做到虚怀若谷,谦恭自守。
一个人成功的时候,若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趾高气扬,便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当迪普把议长之职让出来,以拥护林肯政府的时候,在一般人看来,由于他对党的贡献,不知该受到多么热烈的欢呼、称赞才好。他说:“傍晚我当选为纽约州州长,一小时之后又被推选为上议院议员。不到第二天早晨,好像美国大总统的位置,便等不及让我的年纪足够后就落到我头上了。”他用这种调侃,善意地批评了别人对他的夸大赞扬。
虽然迪普那时很年轻,但是头脑却很清醒,并不因为别人对他的那种夸张的称赞而自高自大。即使在那时,他还是能保持他那种真正的伟大的特性——不因为别人的奉承而趾高气扬。
你能够承受得住突然的飞黄腾达么?要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能有所成就,就要看他能否有这种承受的能力。福特说:“那些自以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会再有什么奋斗的决心。有许多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成功了。他们努力过奋斗过,战胜过不知多少的艰难困苦,流血牺牲,凭着自己的意志和努力,使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了现实;然后他们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功,便经受不住考验了。他们懒怠起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后慢慢地下滑,最后跌倒了。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被荣誉和奖赏冲昏了头脑,而从此懈怠懒散下去,终至一无所成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如果你的计划很远大,很难一下子达到,那么,在别人称赞你的时候,你就把现在的成功与你那远大的计划比较一下,相比将来的宏伟蓝图,你现在的成功还只是万里长征路途的第一步,根本不值得去夸耀。这样一想,你就不会对此前的一点小成就沾沾自喜了。所以,在可能实现的前提下,你的计划要大得连群众都来不及称赞。你的计划是如此之大,以致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一般人对于你的称赞,都表明他们还没有窥见你计划的初步。
洛克菲勒在谈到他早年从事煤油业时,曾这样说道:“在我的事业渐渐有些起色的时候,我每晚把头放在枕上睡觉时,总是这样对自己说:‘现在你有了一点点成就,你一定不要因此自高自大,否则,你就会站不住,就会跌倒的。因为你有了一点开始,便俨然以为是一个大商人了。你要当心,要坚持着前进,否则你便会神志不清了。’我觉得我对自己进行这样亲切的谈话,对于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我恐怕我受不住成功的冲击,便训练自己不要为一些蠢思想所蛊惑,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我们开始成功的时候,能够在成功面前保持平常心态,能够不因此而自大起来,这实在是我们的幸运。对于每次的成功,我们只能视其为一种新努力的开始。我们要在将来的光荣上生活,而不要在过去的冠冕上生活,否则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甩掉你的坏习惯
人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竟然如此巨大。
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想想看,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我们几点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然而,习惯还并不仅是日常惯例那么简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如果不加控制,习惯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
小到啃指甲、挠头、握笔姿势以及双臂交叉等微不足道的事,大到一些关系到身体健康的事,比如,吃什么、吃多少、何时吃、运动项目是什么、锻炼时间长短、多久锻炼一次,等等。甚至我们与朋友交往,与家人和同事如何相处都是基于我们的习惯。说得再深一点,甚至连我们的性格都是习惯使然。
习惯的作用是如此之大,想改变它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天,一位睿智的教师与他年轻的学生一起在树林里散步。教师突然停了下来,并仔细看着身边的4株植物:第一株植物是一棵刚刚冒出土的幼苗;第二株植物已经算得上挺拔的小树苗了,它的根牢牢地盘踞到了肥沃的土壤中;第三株植物已然枝叶茂盛,差不多与年轻学生一样高大了;第四株植物是一棵巨大的橡树,年轻学生几乎看不到它的树冠。
老师指着第一株植物对他的年轻学生说:“把它拔起来。”年轻学生用手指轻松地拔出了幼苗。
“现在,拔出第二株植物。”
年轻学生听从老师的吩咐,略加力量,便将树苗连根拔起。最后,树木终于倒在了筋疲力尽的年轻学生的脚下。
“好的,”老教师接着说道,“去试一试那棵橡树吧。”
年轻学生抬头看了看眼前巨大的橡树,想到自己刚才拔那棵小得多的树木时已然筋疲力尽,所以他拒绝了教师的提议,甚至没有去做任何尝试。
“我的孩子,”老师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的举动恰恰告诉你,习惯对生活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