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路过广场的人们发现于连的尿变成了色泽金黄、浓浓水果气息的芬乐饮品。铜像旁边的大广告牌子上写着芬乐饮品免费品尝的字样。一传十,十传百,全市老百姓都从家里拿自己的瓶子、杯子排成长队去接啤酒喝。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争相报道,哈里把芬乐饮品的广告不掏一分钱就成功地做上了电视和报纸。该年度的啤酒销售产量跃升了18倍。
哈里成了闻名布鲁塞尔的销售专家,这就是他的经验:敢于“吃螃蟹”、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怀才不遇”莫哀叹
一个人不管才干如何,都会碰上无法施展自己才干的时候,这时候千万要记住:即使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也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你越是沉不住气,别人就越看轻你。
“怀才不遇”往往不是他人造成的,如果你没有遇到,可能是因为你没才!
如今,“怀才不遇”好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一种通病,他们普遍的症状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他人,有时也会显出一副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批评一顿。
当然,这类人中有的的确是怀才不遇,由于客观环境无法与之适应,“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但为了生活,他们又不得不委屈自己,所以生活得十分痛苦。
难道现实中有才的人都是如此吗?不,尽管有时出现千里马无缘遇伯乐,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里马,一次错过伯乐,应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之所以无缘于伯乐,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有些人确实有才,但他们常自视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学历比较低的人,可如今的社会并不是你有才气,就能成就大器。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想办法排挤你。至于你的上司,因为你的才干本来就会威胁到他的生存,再加上你不适度收敛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的才干,胡乱批评,乱说一气,那你的上司怎会不打压你,不让你出头呢?在人性丛林中,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大都是这样!最后的结局就是,你慢慢变成了一位“怀才不遇”者。
还有一种怀才不遇者,他们其实就是一类自我膨胀的庸才,因为他们本身无能,别人当然无法重用他们,这可不是嫉妒他们。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没用,反倒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没人识才,于是到处发牢骚,吐苦水。
不管是有才还是无才,怀才不遇者真是人见人怕,一听其谈话,他就会骂人,开口就是批评同事、主管、老板,然后吹嘘自己多行,多么能干,听者也只好点头称是,要不然,他也许会骂到你的头上!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怀才不遇”之感越强的人,就会把自己孤立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圈子里,甚至无法与其他人的圈子相交。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一个人如果给众人的不良印象已成定局,那除非遇到贵人大力提拔,否则将永无出头之日,结果有的辞职了,有的外调,有的总是个小职员,有的则一辈子“怀才不遇”。
一个人不管才干如何,都会碰上无法施展自己才干的时候,这时候千万要记住:即使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也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你越是沉不住气,别人就越看轻你。
我们难道想就这样一辈子“怀才不遇”下去?下面几点不妨供选择参考:
1请别人来客观地评估自己
有些情况下,旁人可能对我们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
人应该有一个自我评价的能力,如果你怕自己评估不太客观,可以找个朋友和较熟的同事帮助你一起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的结果要低,那你就要虚心接受。有些情况下,旁人可能对我们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那何不接受他人的评价?
2检查一下自己的能力为何无法施展
如果是人为因素导致你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你可与人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他人之处。
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还是受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的原因,那继续等待机会不就行了吗?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就离开这一环境好了。如果是人为因素导致你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你可与人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他人之处,如果是,就要想办法与人疏通,如果你的骨头硬,那当然要另当别论!
3亮出自己的其他专长
如果你有第二专长,可以要求他人给个机会试试,说不定又为你开辟了一条生路。
有时候,怀才不遇者是因为用错了专长,他们确实有才,但用得不对,或者不是时候。如果你有第二专长,可以要求他人给个机会试试,说不定又为你开辟了一条生路。
4营造一种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而应该以你的才干主动协助同事。但要记住,帮助别人时不要居功,否则会吓跑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5继续强化你的才干
只有在你的能力和展示的时机都已成熟时,你才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也许你是在某一方面有才,但可能由于才气不够,所以没让人看出来。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更加强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只有在你的能力和展示的时机都已成熟时,你才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别人当然会看到你。
不管怎样,你最好不要成为一位怀才不遇者,勤恳地做好自己的事,即使是大材小用,也比没用要好。从小处开始,你也许有一天能得到大用!
放下身份,路越走越宽
有一位研究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都很看好他,认为他必将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后来,他是有了成就,但既不是高官也不是老总,而是卖米线卖出了成就。
原来他是在毕业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过桥米线的小摊要转让,他那时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买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米线来。他的研究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产生过怀疑。
现在呢,他还在卖蚵仔面线,但也搞投资,钱赚得比一般人不知多多少倍。
“要放下身份,不要被面子所左右。”这是那位同学的口头禅和座右铭:“放下身份,路会越走越宽。”
那位同学如果不去卖蚵仔面线或许也会很有成就,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研究生的身份,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你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时候,实在也要有他的勇气。
人的“身份”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千金小姐不愿意和她的女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的身份和面子。
其实这种“身份”只会让人路越走越窄。不是说有“身份”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我们相信,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份,那么只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如果能放下身份,那么路就越走越宽。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份,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和面子,让自己回归到一个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更为谦虚。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放下身份”比放不下身份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
能放下身份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的本钱。
能放下身份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份的顾虑。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一个千金小姐随着婢女在饥荒中逃难,干粮吃尽后,婢女要小姐一起去乞讨,千金小姐说:“我是小姐。”小姐不愿意去。
结果呢?
饿死了。
如果你在追求成功,你就要放下你的身份,不管以前的你多么高大、多么辉煌,都应该努力使自己心态平静,有从零开始做的准备,那样的话,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寻找生命的“大石块”
一位专家在给学生们讲课。“我们来做个小试验。”专家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学生们:“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应道:“满了。”
“真的?”专家说道。说着他又取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石块间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接着专家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所有间隙。
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然后专家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它们放进去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你的信仰、志向、学识……切记我们应先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会终生错过。”
寻找生命中的“大石块”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规划的过程。在我们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会越来越多,亲情、爱情、友情、事业、金钱、名利、虚荣……我们肩头的担子逐渐地加重了。乍一想,似乎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我们不舍得割舍其中的任意一个,于是我们只好背着所有的“石块”上路。
为什么我们不能挑选合适的“石块”上路呢?是因为我们的欲望,我们总是需要太多的东西。让我们试着在下面这个故事中把那些对于我们来说不算重要的“石块”丢掉吧!
有五个人上了天堂,在争辩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第一个人指着头说:“理性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人指着胸说:“爱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人指着胃说:“食物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个人则说:“性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个人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因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
上帝笑着说:“你们说一个活着的人如果得知自己下一秒就要死去,那么对于他来说什么最重要?”
其实,答案真的很简单,我们的生命最重要,生命就是“大石块”,对于每个人来说,拥有生命就可以拥有一切,没有生命那就一切皆无了,既然如此,那生命以外的东西还有什么是不能放弃的呢?只要把得与失的心态调整好。任何东西,当我们得到时,好好珍惜,而失去时,看破及放下,生命的真谛其实就这么简单。
相信自己最优秀
古时候有位智者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优秀的闭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智者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烛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烛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快说,“您的思想光辉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智者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寻找,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智者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智者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智者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智者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智者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智者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智者说到这里,很失望地闭上了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了,不知道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后悔、自责地过完了后半生。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其中深刻的寓意却让我们每一个人感慨至今。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相信自己最优秀!”第七章 选好了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