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隋唐历史人物狄仁杰评传
2658200000048

第48章 卓越的才华

才华二字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可以指文学之才,经邦安国之才,某种技能之才,口辩之才等。狄仁杰所具备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以列举的几个方面,他无一不具备,只不过由于其政治才干过于突出,其他方面的才华反倒不那么引人注意罢了狄仁杰从童年起就饱读诗书,人仕以来仍不改其志,因而具有很好的儒学底子,但狄仁杰的志向并不是成为文学之士,或寻章摘句的经学之士,他留意更多的还是经世致用之学,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有一次,武则天要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说:“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资历,则今之宰臣李娇、苏味道亦足为文吏矣。”岂非文士馥醒,思得奇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务者乎在狄仁杰看来文学之士如果缺乏治国之才,顶多做一个文吏足矣,只有能“成天下之务者”才是真正的奇才。出于这样的认识,狄仁杰所赏识和推荐的人才,竟无一人是当时的文学之士,这一点倒也不负政治家的称号。当时人张评论狄仁杰时说:“粗览经史,薄阅文华”乍一看似乎略含贬意,实际上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因为狄仁杰毕竟不是经学家和文学家,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已属不易,更何况出自张鹰这样一个挑剔的评论者之口狄仁杰一生的诗文作品还是比较多的,见之干著录的有《狄仁杰集》1卷,此外还有狄氏《家范》一卷。可惜的是这些作品大部分己佚失不传了,我们现在所能到的仅弋全唐文》辑录的寥寥数篇文章和《全唐诗》所收录的诗一首。现存文章中除《檄告西楚霸王文》和(吁神文》两篇外,其余7篇无一不是政论和表章。这些文章大都立论严密,层次清楚,语言犀利而流畅,节奏感强,有韵律之美,没有典故堆砌现象,在唐初盛行的四六文中亦属较为上乘的作品。在《檄西楚霸王文》中,观点鲜明,说理性强,冷峻之中不乏诙谐幽默最重要的是,在狄仁杰的文章中强烈地表现出关心百姓疾苦、国家安危,不计个人得失,忧国忧民,经邦治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正因为有这样的不凡抱负,才使狄仁杰其有了不甘沉沦,始终乐观进取的积极精神。

现存的狄仁杰这首《奉和圣制夏日游石冻山》诗,作于久视元年(7)五月十九日。位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3余里。唐朝时登封东南有一阳城县,万岁脊封元年(696),改为告成县,县城东数里即石山。石山,峰峦叠嶂,水石秀美,青翠蔽日,山径崎岖,是一个游览避暑的好去处。武则天晚年怕热,遂在石凉山下修建了三阳宫,作为避暑离宫,久视元年正月建成。这年四月,武则天驾幸三阳宫。狄仁杰此诗作于五月十九日,当是他伴驾三阳宫,于此日游石涂山时奉命而作。根据《夏日游石涂诗碑》载,同日游石山还有武则天、太子李显、相王李、武三思、张易之、张昌宗、李娇,苏味道、姚崇以及给事中阎朝隐、凤阁舍人崔融、奉大夫薛耀、给事中徐彦伯、右玉铃卫郎将杨敬述、通事舍人沈侄期等。他们每人各作诗一首,薛耀奉救正书刻石。此事史籍中不见记载,幸有诗碑刻于石涂山平乐涧北崖上,至今犹存。

狄仁杰此诗就是奉命与武则天诗唱和而作,全诗如下:

哀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润幽。

羽仗遥迎鸯鹤驾,帷宫直上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预陪悬圃宴,余年方共赤松游。

一般来应制诗中好作品不多,狄仁杰的诗歌流传至今的仅此首,不好据此对他的诗作什么评价。仪就此诗来看,对仗尚工整,写景叙情也都不错,尤其最后一句,老臣预陪悬圃宴,余年方共赤松游反映了狄仁杰一生四处奔波,为国效力,直到晚年才得到这难得的平静逍遥的一游,从“老臣”、“余年”等词看,似乎狄仁杰隐含着来日不多的感慨4个月后他就悄然离开人世。

狄仁杰的多才还表现在他对医术的精研上。他青年时代兴趣广泛,在攻读诗书的同时,又涉猎了医学书籍,经过勤学苦练,医术大有长进,史书上说他:“性娴医药,尤妙针术。”关于狄仁杰治病救人的事迹。也有生动的记载。

那还是在他的青年时代,有一次路经华州,(治今陕西华县)时,在街市上见到许多人围观一病儿,病儿的身旁有一巨牌,上写“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八个大字。这个病儿年纪约十四五岁,鼻端生一瘤,大如拳石,由于瘤子下垂牵动面部肌肉,致使两眼翻白,病情十分严重,人已奄奄息。狄仁杰虽然对病人十分同情,由于病情危重,也没有贸然表示态度。他仔细观察了很久后,才开日说此病可以医好。病儿的父母及亲属听到此言,纷纷下跪,恳请狄仁杰为之医治,并马卜运来绢千匹,放在狄仁杰座侧。狄仁杰取出钢针,从病儿脑后刺人寸许,轻轻捻动,问病人说:“钊气已达病处乎?”病人示意已有感觉,狄仁杰遂抽针而出,瘤子应手而落,“双日登亦如初,曾无病痛”病儿的父母和亲属又惊又喜,“且泣且拜”,如约以绢千匹相酬。狄仁杰拒不接受,说:“吾盖急病行志耳”,并非为钱财而行医,遂,不顾而去焉。这就说明狄仁杰学习医术是为了行济世救人之志,可见他志向远人,从青年时代起就具有了关心民间疾苦,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狄仁杰做官期间仍坚持为民治病,不忘自己早年立下的志向。有一次他从京官被贬到外地任职,出洛阳路经汁州(治今河南开封)时,打算停留半日为当地百姓治病。当时任开封县令的是霍献可,此人依附于武承嗣,专与正直朝士作对,他坚决不许狄仁杰在当地行医,当日便把狄仁杰驱逐出境。尽管狄仁杰此次行医未成,但他在政治失意、被贬外地之时,不计个人荣辱,仍不忘百姓疾苦的情操,却是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