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2660500000004

第4章 醴陵子弟投笔从戎,黄埔新星崭露头角

左权,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县,考入醴陵中学后,在宋时轮的介绍下参加了社会科学研究社,受到“五四”运动影响,决心外出追求进步。

中学毕业后,左权决定投笔从戎,并于1924年农历正月和张际春、蔡升熙等人,奔赴广州报考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被录取编入第一队。同年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际战斗。周恩来曾说:“左权同志的革命信念,便由此起。”11月,陆军讲武学校1、2队学员并入黄埔军校。因为这批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很好,黄埔军校将他们编入第一期第6队。

黄埔军校设立在黄埔长州岛上。岛位于珠江之中,南连虎门,是狮子洋进入广州的门户。隔江相对,北为鱼珠炮台,东为沙路炮台。1840年鸦片战争后,黄埔便成为海防要塞,岛上还保留着一尊尊铁炮,因为它地当枢要,四面环水,隔绝城市,不受局外人的注意,也不易为某一支联军像吃小鱼一样吞掉。孙中山便亲自选定这里为军校校址,它便成了名震中外的跃马谈兵之地。

左权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刻苦用功,循规蹈矩,把精力都集中在学习和训练上,成绩突出,被周恩来称赞为黄埔的优秀生。同时,左权不仅学习了《三民主义浅说》、《帝国主义》等必修内容,还有机会阅读了《苏联研究》、《社会进化史》、《社会主义原理》、《中国农民运动》等色彩很红的书。

就在左权进入黄埔的同时,26岁的周恩来也应孙中山、廖仲恺的邀请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经陈赓、周逸群的介绍,左权结识了周恩来,并在其亲自主持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年20岁。入党后的左权,精确更加振奋,学习更加刻苦,工作更加积极。周恩来在《左权精神不死》一文中写道:“左权同志不仅是革命军人,而且是革命党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时代,这成为他以后近20年政治生活中的准绳。”

1925年1月,盘踞在惠州、潮州、汕头一带的陈炯明所部,在英帝国主义分子和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摧毁革命政权。由黄埔军校学生和教导1、2团组织的“黄埔校军”奉命东征,刚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左权参加了这次对陈炯明的征讨,并被分派在教导1团2营6连任排长,其团长是战术总教官何应钦。

在攻打叛军熊略、林烈、翁辉腾所部驻守的惠阳淡水城时,左权所在的教导1团被蒋介石指定为主攻团,由城墙的东南拐角处突破。团长何应钦挑选了8名担任连党代表的共产党员、2名国民党员为奋勇队官长,奋勇队员由100名士兵组成。由于除了实弹射击和演习,左权还没有在战场上厮杀过,心里储满了莫名的紧张与期待。

2月15日7时,涧井高地上的两门山炮,在苏联炮兵顾问的指挥下,向淡水城的东南角轰击,守城军士一部分被榴霰弹击中。城周围的步枪、机枪一齐开火,掩护奋勇队挟梯攻城。城墙上出现了豁口,左权一跃而起,冲向城根,士兵们也跟着冲了上去。奋勇队利用云梯爬城,许多官长和士官涌到城根下,因没有云梯而不知所措。左权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迅速把排里的士兵集合在一起,分作3列,搭人梯爬城。敌人凭险顽抗,城根下到处都是奋勇队员和官兵们的尸体。左权毫不犹豫地踩着士兵的肩膀,被一个又一个肩膀顶上了城头。他个子矮小,却很灵敏,挺枪舞刀,且战且攻。黄埔军锐不可当,青天白日旗已飘上城头,城下愈攻愈猛,守城叛军被迫退避街巷。这时,城门大开,教导2团乘势冲进城里,与教导1团合兵一处,一举攻克淡水城。教导1团的军事顾问切列潘诺夫亲眼得见黄埔学生的舍身精神,称赞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尉级军官绝大多数都表现很好。”

攻下淡水之后,黄埔校军所在的左路军在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的支援下,奋勇杀敌,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就胜利解放了潮汕,把军阀陈炯明的王牌军洪兆麟部打得落花流水,逐出广东。在围歼洪兆麟的战斗中,左权率领的连队冲在前面,缴获最多,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赞扬。之后,左权又随军参加了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斗。7月,左权调到以程潜为司令、林伯渠为党代表的攻鄂军(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在司令部卫队营任连长。不久,他又参加了第二次东征。

由于左权在校期间参与组织和领导青年军人联合会,创办进步刊物,并在广东革命政府东征的几次战役中有突出表现,被人称为“黄埔新星”。11月,莫斯科中山大学在中国招收留学生,左权作为优秀的革命军人,被程潜、林伯渠选拔赴俄深造。1927年秋,他又根据党组织的指示,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