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内经知要白话解
2661200000002

第2章 凡例

一、宗旨

本书是对《内经知要》所作的校注译解,旨在详注精译其古奥文辞,归结约解其要言大义;期望对《内经知要》及《黄帝内经》的研究有所裨益,对理解应用中医经典有所贡献。

二、体例

谨以《内经知要》中的章节为序,每章内容之前凡加“题解”一项,以企读者诸君能对该章有一总的了解认识;每节结构则依次为:原文(李中梓所辑《黄帝内经》之原文)、注释、译文、理解应用(个别节中无此一项)。

三、原文

完全照录李中梓所辑《黄帝内经》之文。所不同者为:根据文字全部重新作了分段和标点。

四、注释

1.注释对象:凡为原文的出处、生僻字、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名词术语、疑难词语、典范的特殊语法现象与修辞现象、译文不能或难以尽明其义的词语等。

2.用字:被注字词语句除特殊者如异体字、古字等照录原文之字以外,均为简化字;注释文字均为简化字。

3.注释原则及方法:凡常人难懂或难以尽明的字词语句,均予注释。①原文的出处:均指出其在《素问》或《灵枢》的具体篇目,并对所出篇论作一简介。②生僻字:凡释音义二项。其音均用拼音加同音字的方法为注。③古字:为“某同某”。④通假字:为“某通某”。⑤异体字:为“某,‘某’的异体字”。⑥名词术语:尽量用大众化的语言予以注释。⑦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说明其特殊的方式方法并释其语义,以使读者能据以明义为是。⑧疑难词语:一般为先总叙其意,然后分注之。

4.引证:各种注释对象凡属必要,即化引历代名家或辞书之释为证,或直接援引古注为证。

5.考异:凡字词语句需作考异,均简予考辨,以供参阅。

6.校勘:凡字词语句需作校勘,均予校订,以求存真。

7.他说:某些字词语句有不同说法时,一般采用一说或自成一说;若不同说法具有代表意义,则在采用一说之后,酌情列出主要他说,以备参考。对诸说均注明出处,以供查证。

8.原注:李中梓自己为其《内经知要》所作之注,均以“原注”字样示之。

9.按语:李中梓的按语,除“原注”中者之外,均以“原按”字样示之;历代各家之按,除所录注中者外,均注明其人姓名、时代;本书作者之按,均以“注按”或“注者按”字样示之。

10.注释的独立性问题:为免于读者翻检之劳,除过较为简单或常用的字词语句仅在前边的章节注释一次之外,一般不再作注;较难的字词语句则在各个章节均作注释,少量采用参见某章某节某注的方式注之,以使各个章节之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五、译文

1.语译方式:以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便读者明词语、解文意。

2.语译标准:以“信”(准确)、“达”(通顺)为主,尽量兼及于“雅”(优美)。

3.分段:与原文完全保持一致。

4.标点:依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的规范而加,自成体系。

5.沿用问题:凡专用的名词术语,均予沿用。部分专用的名词术语,为使义明,则在沿用之下在其前或其后辅以阐释性文字为译。

6.对诸说的取舍问题:均以注释中的取舍为据。

六、理解应用

一般是先归结要点要义,之后视情况或作阐释、或作补充、或言应用。

附注:

《内经知要》原有清代名医薛雪(字生白号一瓢)的序文一篇,本书舍而未取。

李中梓小传

李中梓(公元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大医。早年习儒,用心科举,后因体弱多病及其子被庸医误治而潜心于医。遍研医典,尤精《内经》。学术上受金代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明代薛己(字新甫号立斋)、张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影响颇大,治病主张脾肾并重、属意阳气,长于温补,屡起沉疴,终于令名远扬。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士材三书》等,对医学普及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历代人士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