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神奇的成功秘密
266400000036

第36章 登上通往财富的阶梯 (3)

商品多样化和商标多样化是联合利华经营管理上的一大显著特点,也是它最巧妙的经营之道。联合利华的许多名牌产品走俏世界,但没有冠以统一的联合利华的商标,都以独立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这样,商品、商标的多样化避免了单一、呆板的消费形象,给消费者以丰富多彩的感觉,满足了人们好奇的心理。同时,也避免了一种商品品牌牵连公司其他商品的风险,它的每一类产品,都有几种到几十种的不同品牌,使公司始终处于“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有利位置。

合理让利和以退为进是联合利华多次使用并因此获得更大利益的经营策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各国的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联合利华在非洲的许多小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当时联合利华在权衡利弊后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经营策略,较好地照顾了非洲国家的利益。虽然看起来公司为此让了许多利,但实际上换来的是更大的经营空间和政府支持,联合利华在这些非洲国家取得了更加长远的利益,对公司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诚实、正直地从事商业活动并尊重其所涉及的各方利益”,是联合利华的经商准则,这个准则实际上和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密切关系。不要把所有商品都用一个品牌。也别只看到一方的利益。 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非你有花不完的钱。”某位亿万富翁曾这么说过。比尔.盖茨也是一个不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人,这也是他投资的聪明之处。

比尔.盖茨看好新经济,但认为旧经济有它的亮点,也向旧经济的一些部门投资。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论说:“盖茨看到了把投资分散、延伸到旧经济的必要性,而他的好友巴菲特没有看到把投资分散到新经济的必要性。”巴菲特素有华尔街“股王”之称,他的投资对象都是旧经济部门公司。

盖茨分散投资的理念和做法由来已久。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盖茨1995年就建立了名为“小瀑布”的投资公司。这家设在华盛顿州柯克兰的公司单单为盖茨的投资理财服务,主要就是分散和管理盖茨在旧经济中的投资。这家公司的运作十分保密,除了法律规定需要公开的项目,其活动的具体情况很少向公众透露。不过根据已知情况,这家公司的投资组合共值100亿美元。这笔资金很大部分是投入债券市场,特别是购买国库券。在股价下跌时,政府债券的价格往往是由于资金从股市流入而表现稳定以至上升的,这就可以部分抵消股价下跌所遭受的损失。同样,小瀑布公司也大量投资于旧经济中的一些企业,并以投资的“多样性”和“保守性”闻名。

盖茨的投资不少是从长期着眼的,例如投资于阿拉斯加气体集团公司和舒尼萨尔钢工业公司。他的投资代理人拉森就把小瀑布投资公司称为“长期投资者”,“在这个意义上有点像巴菲特”。

纽约投资顾问公司汉尼斯集团总裁格拉丹特在概括盖茨的投资战略时说,投资者,哪怕是盖茨那样的超级富豪,都不应当把“全部资本押在涨得已很高的科技股上”。这说明,连盖茨这样的世界超级富豪,为了分散风险和寻找最大的回报,也不会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计算的失误与钱不够花

在谈到致富时,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持有财富的唯一方法就是支出不要超过收入,同时多方投资。

你知道怎么样创造财富,并且也赚到了,接下来就是要知道如何维持那些财富。

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金钱已成为最可宝贵的资源,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最需要的时候消费,一定要将金钱用在最该用的地方。

有一次,拉贝尔和几个朋友到另一个朋友家去做客,那位朋友的母亲为她们做了许多美味菜肴,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最后一道汤菜给她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感觉味道异常鲜美。第二天拉贝尔仍然想着那道汤的差好味道,并且专门去请教。但是,她严格地按照朋友母亲传授的技艺和程序去操作,汤做好了之后,端上桌子品尝的时候,却感觉淡而无味。她不服输,又做了一次,这一次她吸取了前一次的经验,多放了一些盐,但是端上桌后,竟然没有一个人不说咸。

她真是被搞得莫名其妙了,只好又去谦虚地请教,朋友母亲说的一席话令她茅塞顿开。

原来上汤的时间是非常讲究的,如果汤是在最开始上来,由于人们体内盐的浓度不高,这时候的汤就要适当咸一点,这样舌头的味蕾才能够充分地感觉到盐的味道;如果汤是在最后上来,人们已经吃了很多菜,体内盐的浓度已经比较高,这时候即使汤中一点盐不放,人们仍然感觉到盐的存在,感觉汤的味道很鲜美。

拉贝尔呢?正好相反,第一次上汤的时候就记得要少放盐,但是忽略了上汤的时间;第二次只想着要最后上汤,但是又将盐放多了。

汤里放盐多少和我们花钱很像。我们花钱最忌讳的就是掌握不好时间和数量。什么时候必须花钱,什么时候不该花钱;什么时候多花一点,什么时候少花一点。这就如我们喝汤的时候放盐一样,什么时候应该放盐,什么时候不能放盐,什么时候要多放盐,什么时候要少放盐都得讲究一番,因为这是非常关键的,搞不好一顿饭就毁在了这点“盐”上。

日常生活中,金钱的消费就像掌握好盐的多少一样,该花的时候一定要花,不该花的时候一分钱也不能花。钱花的是时候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钱花的不是时候,可能就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生活中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们要对日常的花销进行排队,分出轻重缓急,然后根据自己的财力进行合理安排,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像一道异常味美的盛宴,让我们的金钱就像汤中的盐一样,适时地、适量地分散在我们生活这道美味中。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费用是不必要的,有些花销看似不起眼,但长年累月持续下来,却不是小数目。因此,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我们要学会精明到一点一滴,这有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消费智慧。

许多人每天早出晚归努力工作,甚至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结果到了月底,仍然觉得收入和支出刚刚扯平,有时还不够用,这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每个月虽净赚不多,有结余的人不在少数,差别只在于你是不是能有效地运用每一笔资金,是不是将每一笔钱翔实地记录下来。通过有效地运用和记录两种方法,你不但不会把钱浪费掉,还会因此更了解自己的用钱习惯。如此一来,要想存一笔钱,成为人人羡慕的小富翁,就不是难事了。

远离遗憾消费

要持有财富就必须懂得控制花费,这是我在开发潜能的课上提出的关于致富又一个观点。

这并不是要你做预算,而是要你做好计划。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在购买商品时总是兴致勃勃,信心十足。但是买回家后,不是觉得价钱贵,就是感到质量不好,有的甚至是不适用的。这时,想退又嫌麻烦,不退心里又懊恼。这种情景在消费心理学上叫做“遗憾消费”。

大部分美国人花的远超过所赚的。有13%的人承认她们经常花一些不该花的钱,购物后常常后悔,因为在心血来潮时买的东西根本用不上或很少用。有位离异的中年妇女在苦闷孤独中每天逛商店,买下许多她在当“姑娘”时爱穿的衣服。这些色艳形瘦的服装显然已不适合她的年龄和发福的体态,但她说:“很想重新活一次,回到恋爱的年龄,因此在商店里就有一种难以控制的购物欲望。”

心理学家指出:“遗憾消费”可以说是轻微心理变态的一种表现。在购物中,压抑的心情虽可以有所缓解和得到发泄,但为此会常常付出了可观的金钱代价。

据报道,德国有10%的妇女有购物癖。柏林消费协会调查表明:有100万德国人(其中90%是妇女)沉溺于购物,染上购物癖的全是上班族和薪水阶层。在美国“遗憾消费者”中,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遗憾消费”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也因人而异,它不仅和人的性格、阅历、收入水平有关,还和人的修养水平有一定的联系。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种“遗憾消费”呢?教你几招可以试一试。

首先,不要一次性购买。换句话说就是不要突击花钱。一些青年朋友在面临结婚或建设爱巢的时候,往往一改平时省吃俭用的习惯,一旦需要就会把长期攒下来的钱一次花光。其实不妨采取统筹兼顾,随遇随买的办法。家庭消费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买东西最好有个计划,各个击破,切忌全面开花。

其次,冲动性购买不可取。就是说不要在事先无计划的情况下,临时产生购买行为。尤其是不要受广告和精美包装的诱惑及片面追求新奇和从众心理的影响,打乱了正常的消费开支计划。避免冲动,要遵循价值原则,所购物品应是生活必需品,遇到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管别人怎样抢购,也不要盲目从众。

买任何东西,办任何事情都要有主见。有的人决策能力较差,对所购之物总是拿不定主意。同样买服装,款式很时髦,但花色很单调;有的质量很好,价格却很贵,让人一时难以确定购买哪件合适。结果这方面相中了,买了又后悔另一方面的不足。还有人本来认为很好的商品,给亲友同事欣赏,听到别人说这件东西质量太差,样式太老,如何不好时,便生出一种“悔不该买”的叹息。这两种人都是缺乏主见的消费者。

要避免缺乏主见的购买行为,就要培养自己的合理决策能力。首先要有自己的主见和信心,要加强自身修养,时常阅读一些有关消费的报刊,以不断积累购买和使用商品的经验教训,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也不要盲目地听别人说三道四,这样就会增强我们对购品的鉴别力。其次,要在购物中进行合理决策,掌握行情,掌握产品的发展,包括价格、质量,这样就能在购物中避害趋利,防止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