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著名教育家周祖训
2666700000049

第49章 念念不忘统一大业

周祖训早在1951年就参加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民革河南省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顾问和省民革祖国统一委员会副主任,并主持建立了民革漯河市委支部,任主任委员。

他历来十分注意学习党和国家关于祖国统一的政策,并认真了解研究台湾当局的变化、台湾社会舆论和美国对台湾政策,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开展对在海外和台湾的同事、同学、学子和友人的宣传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出《告台湾同胞书》后,他欢欣鼓舞,便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和在东欧、美国的老同学取得联系,并通过他们与在台湾的同事、同学和学生通信。在台湾有原信阳师范学校校友百人,常有聚会。在一次聚会上,前信阳师范校长李永刚把周祖训给他寄的信当众宣读。听完老校长的信,大家都兴高采烈,当即拍了一张集体照片,经日本转寄给周祖训。当初,凡从国外和台湾地区的来信,无不希望把大陆亲人、亲友工作地址及情况告诉他们。周祖训不辞辛劳,在各市、县统战部门及对台办负责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使他们与失去联系三十余年的亲人、挚友取得了通信联系。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后,周祖训与在海外和台湾故旧的联系更加频繁,书信来往不断,还经常打电话畅谈,交流思想感情,宣传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的政策及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据统计,他先后给在国外和台湾地区的故交寄信近200封,收到回信163封。随着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政策的深入宣传和贯彻实施,在海外和台湾地区的同胞,纷纷回大陆探亲访友,或投资经商,或讲学进行文化交流。周祖训不论盛夏严冬,不顾耄耋高龄,对回大陆的老朋友都热情接待,通过促膝谈心,向他们讲解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破除台湾地区和海外的敌对势力的反动宣传与造谣诬蔑的不良影响,提高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思想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感情交流,增强了友谊,增加了他们对祖国方针政策的理解。经常与周祖训通信的寄居在美国的孟昭瓒,在来信中表示对中国共产党与改革开放前途,极具信心,处处洋溢着热爱祖国的信念。他在1993年9月20日的来信中写道:“我们的统一是必然的,自然的!需要时间和耐心!”

周祖训在通信联系和接待的友人中,有几位影响比较大,在此特作简要介绍。

一是黄祖瑜,河南信阳人,是周祖训的大学同学,留学英国,任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1952年至1962年间,他应瑞典教育部聘请,在瑞典各地讲演中国文化,包括哲学、宗教、文字学、文学等,约讲演2000场次。他在欧洲华人中颇有声誉,经他发起,1981年正式成立了“欧洲华人学会”,他曾连续两届任学会理事长。1984年5月,他在《哥德堡邮报》上,发表一封致瑞典文学院的公开信,建议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国德高望重的文学大师巴金。此信在瑞典、东南亚和香港等地引起很大反响。黄祖瑜先后给周祖训来信29封。他曾四次回国省亲和讲学,周祖训曾三次与他聚会畅谈。二是朱宕潜,江苏人,周祖训的大学同学,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任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任美国教育部研究顾问,出版有英文著作《毛泽东无产阶级教育》、《中国历史》等。他给周祖训来信多达60封。1982年朱曾回国在上海、南京讲学,周祖训专程前往与其会晤交谈。三是李永刚,河南太康人,与周祖训既是大学同学又是信阳师范同事。他1949年赴台后,在大学任音乐教授,著述颇丰。李曾两次回大陆探亲,周祖训都与其聚首深谈。1995年2月13日李在台北逝世,周祖训寄挽联以表思念之情。挽联为:

同事十年,抗战八载,共患难,弦乐不辍;杏坛春风,桃李芳菲争灿烂。

阔别卌稔,聚郑三日,齐翘首,神州一统;道山遽归,高山流水杳知音。

李永刚之子李欧梵,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在美籍华人中很活跃,曾两次以美籍华人访华团副团长身份回祖国访问。周祖训也曾接待过他。此外,周祖训与台湾文化大学永久教授、画家田曼诗女士,台湾国民党少将(文职)、金门县“县长”阎修篆等交往都比较密切。

周祖训不仅自己千方百计做好对海外和台湾故旧的宣传工作,而且还想方设法动员有海外关系和台湾亲友的同仁,努力做好亲友的思想工作。在1984年之前,他发现一些同仁在对祖国统一工作上有“四虑”:一虑人微言轻,不能起多大作用;二虑怕说自己有海外关系,因为在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过批判斗争或歧视,心有余悸;三虑和自己联系的人特别是在台湾的人,因受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怀疑自己对他们进行“统战阴谋”,和自己断绝友谊关系;四虑同他们谈祖国统一问题,担心他们受到国民党当局迫害。针对这些思想顾虑,周祖训于1984年11月27日写了一篇题为《解除顾虑,努力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的文章,并在省民革会议上发言介绍自己为祖国统一大业所做工作的方法及体会。他响亮地提出“谋求祖国统一是民族大义,凡属炎黄子孙爱国志士,均应理直气壮地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一个人联系人数虽说有限,但把每个人联系的人汇集起来,就会无穷无尽。涓涓细流,可成江河,最终要汇成祖国统一的浩瀚大海”。民革漯河市委副主任胡文明,黄埔军校毕业,曾在江西赣州市蒋经国办的正气中学担任军训教官。胡文明武艺高强,常与蒋经国、蒋纬国在一起摔跤,彼此结下很深的友谊。建国以后胡文明曾被判15年徒刑。因心有余悸,胡文明迟迟不敢给蒋纬国写信联系。周祖训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使其终于解除顾虑,给好友蒋纬国寄了信。蒋纬国收到胡文明的信后,于1995年3月30日写了一封热情洋溢、情感真挚的复函,表达他思乡情切、企盼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怀。他委托好友、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总裁徐卫民把信捎到大陆亲手交给胡文明。信中说:“夫全中国之和平统一,乃海峡两岸有志之士之共识,也是炎黄子孙一致之愿望。愿全体中国人加强团结,共同努力,早日完成我中华民族大团圆的使命。”“而此间日益猖狂之‘台独’运动,也将消弭与绝迹!”“亟盼海峡两岸关系之发展至有良好结果,一俟情况许可,吾等重逢之期也即来到也。”这充分表达了宝岛台湾人民的心声。

1996年农历九月初八,是周祖训先生90华诞。他在海峡两岸的学生,纷纷建议届时为其举行隆重的九十大寿庆典。一贯谦虚谨慎、崇尚节俭的周祖训,予以婉辞。但他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计,提出届时举行漯河市海峡两岸友好书画联展。这一倡导,立刻得到广大学子和故交的热烈响应。经过半年紧锣密鼓的筹备,1996年10月20日,漯河市海峡两岸友好书画联展正式开幕,共展书画作品230幅,其中台湾地区45幅,加拿大6幅,美国3幅,南京、北京、武汉、沈阳、郑州、开封等地46幅,漯河本市130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祖训的同乡好友、中国水彩画之父、国画大师、油画巨匠、高徒遍天下的美术教育泰斗、97岁高龄的李剑晨先生,特作国画《鹤》参展,为联展增光添彩。参观人数达3790余人。台湾文化大学永久教授、画家田曼诗女士参观书画联展后留言:“加强两岸交流,弘扬中华文化艺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此语点出了此次联展的宗旨,也充分表达了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