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出行美国
2675800000011

第11章 6月10日

星期四

费城-芝加哥

基梅尔的慷慨捐赠

费城基梅尔表演艺术中心已来三趟,今天终于将内部穿行了一遍。

第一天逛大街,钊发现这建筑较为独特,几个不同体块建筑,罩在一个大的拱形玻璃屋顶下。我们进去,想细细地琢磨一二。被告知,每天下午一点半,有导游带领浏览。

第二天下午,来得稍晚,人家已入室内。我们乘电梯上去,楼上有餐厅,顶层平台有大树数棵,种植在方形地台内。阳光透过弧形玻璃照进来,如温室,暖暖的。今天提前半小时,我们赶到该中心。接待处

里,两个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文质彬彬的,我们按要求简单填了张表。下午1:30,导游准时到,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看这些老人,似乎都是发挥余热的志愿者,或许是费城交响乐团前演奏家也未可知。参观者不多,连我俩在内也就6人,老太和蔼可亲地开始介绍整个建筑。

表演艺术中心建造,始自费城交响乐团1986的计划,以取代日渐老化的音乐学院场地。有计划没钱不行,直至1993年,慈善家基梅尔捐款1200万美元,此事才真正有了着落。乐团与社区负责人还得会晤,讨论整合场地、房屋,以帮助建立音乐中心。中心1996年动工,建筑师为拉斐尔,声学家阿泰克为顾问,以保证演奏场内的音效。建造过程预算突破,不能半拉子啊!1998年,基梅尔又追加300万美元。两年后,该中心以他命名,表彰其慷慨捐赠。2001年12月,在基本完工情况下,终于迎来中心的首演。

这不是政府投资建造?不是,老太不解地看着我,肯定地回答。

如此说来,费城市政府并不因为该团享誉世界,为全球顶级交响乐团之一,而随意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树自己的形象工程。

整个中心分两大块,一个是佩雷尔曼剧院,一个是维里宗演奏大厅,其他都是为此服务。我看占地并不大,很紧凑。钊说,两大建筑一方一圆、一简一繁,一冷一暖,有对比,用走廊勾连,也有呼应。

看两大建筑外围,钊赞叹其细部处理精致,墙上眉线,材质与色泽恰到好处,连地砖的花纹都与整个建筑风格协调。典型的精雕细作,不计成本。难怪基梅尔管理中心对拉斐尔大量超支和延误工期,而于2005年对他提起追诉。

一行人随老太乘电梯上到顶层花园,我俩昨天来过。再下来,穿过几道隔音的厚门,进入佩雷尔曼剧院二楼。这是一个可坐650名观众的小厅,专门用于室内乐及其他艺术演出。里面装修与外部类似,也是以黑、灰和米色为主调。下方舞台根据需要可以旋转,以调整演出空间大小。十来个人正在台上忙碌,似乎在为演出作准备。

老太带我们来到一间陈列室,里面有两组音乐厅的建筑剖面模型,大而详尽,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整个结构。

一阵悦耳的琴声,从里间传来,两个年轻人,一白一黑,一男一女,一个弹钢琴,一个拉小提琴,正在进行练习。老太介绍说,基梅尔中心还是教育之地,每年暑期会有艺术夏令营,课程包括室内乐、合唱、声乐及爵士乐等等。

当我们进入到维里宗演奏大厅时,不禁感叹其富丽堂皇。整个红色基调,温暖而激昂,适合交响乐的恢弘大气。这里观众可容纳2500名,下面为坡型观众席,上面三层观众席呈环状,整个演出就在观众之中了。演出台后上方,有美国最大的管风琴。演奏家的座椅,围绕着乐团指挥台,一圈圈呈半圆型摆放着,似乎正等待着演出开场。老太的话语轻轻的,仿佛怕惊扰音乐的美妙旋律,我们只能想象交响乐如潮般地在整个大厅回响。

老太不无自豪地说,费城交响乐团闻名全球,基梅尔表演艺术中心的建成,为乐团提供了良好的声音混响和音效的音乐厅。又说,费城是个艺术之城,值得你们好好地欣赏。

确实,从这几天匆匆而行来看,只能说,我们在费城能待的时间太短。

坐地铁,到费城边缘转大巴,这里房屋低矮简陋,车内车外,多是黑人,路上的旧车更多,开得更随意,整个感觉,与电影《洛奇》里场景更像。

到机场,乘下午4:55航班飞回芝加哥。

芝加哥狂欢

芝加哥得了全美冰球联盟总冠军,今天城市主街道有游行狂欢,我们赶去看热闹,那场面真可用沸腾来形容。

原定今天钊带我去看IIT,结果到校只是走了走,就直接赶往芝加哥市中心。

钊说,你来的时机正好,这种人山人海大游行,这辈子你可能难得看到。我笑说,大游行我经历得太多。“文革”期间,传达最高指示,声援越南抗击美帝,抗议苏修侵占珍宝岛,等等,一搞就上街,从机关到工厂,从学校到街道,没有不组织的。现在的朝鲜,就是我们当年的情形,电视里看到他们游行的盛况,我们再熟悉不过。1969年,中国共产党“九大”召开那次,盛况空前。消息传来,已是晚间,游行队伍仍然将大街铺满。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口号一浪高过一浪,连口号内容都是上面发下来的。那时,我还是小学生。学校曾叫我们回家做过一个小方牌,下面钉一木条,上面贴上毛主席像,专门用于各种游行。参不参加游行,是对领袖忠不忠的表现。说得钊一愣一愣。

地铁里,不断涌入身着红色芝加哥冰球队队服的拥趸,队服图案是一个印第安首领头像。我们随着人流走出地铁站,一下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红衣红帽,一片红色的海洋,人们聚集在游行大道两旁,翘首盼望着球星们出场。

这种游行没有政府组织,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为自己城市的胜利骄傲、狂欢。

观望的人群一层又一层,我们不可能挤到前面,只能站在人群后面踮起脚向里张望。不仅有许多小孩被父亲扛着,也有年轻女子骑在恋人肩头,更有一个小伙子被人扛起照相。我看他至少80公斤,下面那一个块头更大,真不知他怎么扛上去的。路旁的各种台阶上站满了人,还有一个小女子更绝,竟爬到红绿灯灯杆上。

大道两旁的楼顶及窗户上,趴满了人。纸屑、彩带不停从楼上飘落,一卷卷卫生纸拖着长长的白尾巴,在人们头上掠过,那是美国人特有的欢庆方式。人群发出的欢呼,如一阵一阵声浪,此起彼伏。

人群内外,有许多警察警戒,警车、救护车闪着灯,默默地在一旁待命。天空中,一架直升机不停地盘旋,想必也是警方为此巡逻。

11时,警笛声由远而近传来,人们的欢呼声更是高涨。一辆警车开道,后面跟着一辆辆红色的大巴。前面几辆,坐着一些男女老幼,看情形,可能是运动员家属或球队工作人员,人群给予他们以感谢的掌声与欢呼。

突然,声浪更加地喧嚣震撼,运动员的车队缓缓驶来,那是市民心中的偶像向他们走来。千万只手臂高高举起,或做出V型胜利的手势,或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身着红色球衣的运动员们,站在观光型的红色大巴车顶上,也在不停地跳跃、欢呼,与沸腾的民众遥相呼应。还有球员将一个个冰球不断地抛向人群,更引起人们骚动。

最后大巴开来,上面有运动员高举起胜利的奖杯,如同给炽烧的现场又泼上汽油,轰的一下,“基斯!基斯!基斯……”,万众挥动着手臂,齐声高呼,大地仿佛为之震动,激情燃烧在城市上空。

我问钊,他们喊的什么?他说,可能是球队队长或哪个著名球星的名字。美国人崇尚拼搏,崇尚成功。那绝对是他们心中的英雄。

晚间,钊称新闻说,今日芝加哥有两百万人参加了游行,算得上倾城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