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出行美国
2675800000002

第2章 6月3日

星期四

芝加哥

巨大的不锈钢“豆”

千禧公园地处芝加哥以东,邻密歇根湖。为迎接2000千禧年到来,于1998年开建,原先设想建带绿意的公共停车场,建造过程中,不断创意闪现,结果不断追加投入,花了近5亿美元,超过预算三倍多,成于2004年,比预定工期晚了四年,建成一个极具现代艺术性的超大型公园。

西面有个不大的长型广场,前端一个高大的长方体,水自上而下不停流淌,如挂瀑。另一端,有一相似的长方体与之对应,整个墙面是幅荧光屏,展示着一个孩子的脸庞,孩子表情不断变换,挤眉弄眼,时不时地从嘴里喷出一股水柱,引得在下方玩耍的人们一阵雀跃。我看着那奇异的墙面,只觉得有趣。

往东,一个巨大的不锈钢“豆”趸在那里。这个玩意儿,曾从钊发回国的照片里见过,感觉稀奇,如今面对,才真实地感到,这是一个颇具想象力的作品。这“豆”,既不能说它是建筑,也不好说它是雕塑,体积庞大,如一个充气大车胎凸置在地,整体包以不锈钢,看不到接缝,晶亮如镜。移步换景,可以将四周的人物、建筑流动地映照出来,堪称奇妙。

我与钊来到“豆”下仰望,“豆”的内部向上凹入,映出下面人的不同姿态,如哈哈镜。有游客躺下,面对弯曲的镜面给自己照相。钊说,每次带中国的师友来看,都会对这个“豆”的创意感叹不已。

确实,现代艺术作品,好些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似乎不拒人以千里之外,不能表现作者高妙。这件作品太出人意料,又太具有亲和力了。

再往东,则是音乐广场。露天下,一根根弧型钢管跨过全场,上面连接一系列不规则的银色体块,似浪花。下面一个表演舞台,座椅及草坪,构成一组建筑,酷。

密歇根湖畔,有两群由老师带出来游玩写生的小学生。我发现,有一拨除了个别黑伢,全部是白伢。另一拨,一溜的黑娃。钊介绍说,全部是黑人学生及教师的,出自黑人社区学校,基本是白人学生及教师的,出自白人社区学校。毕竟白人更多地注重教育,所以教学质量相对要好。黑人中有条件,想让孩子更有发展前途的,会将孩子送到白人为主的学校读书。白人没有谁将孩子送到黑人社区学校读书的。另外,学校本来就建在社区,白人与黑人一般分开而居,所以这个现象必然存在,算是一种有形的种族等级差别吧。

同座城市,不同种族的学校,文化差异甚至等级差别,不是一两代人能消除,但能够共同享有这个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公园,也是孩子们的福份。

感知中国城

从城中心回来,坐地铁在中国城下车。中国城的明显标识,就是街口的一个跨街而立的牌坊。牌坊上红底金色汉字,一面“天下为公”,一面“礼义廉耻”。中国城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店面招牌都大书汉字,繁体的,感觉极像进入旧汉口的泛黄老照片内。

街前一栋楼墙上,刻有“洪门致公堂”等字,让人浮想。洪门始由反清复明,遭清廷镇压而流转海外,成为重要的华侨组织,孙中山推翻满清,洪门曾作出鼎力支持。算来,洪门也有三百余年历史。

港片里,洪门多与黑帮联系在一起,神神秘秘的,堂主往往一其貌不扬的老头。没想到,这里堂而皇之地亮出招牌,里面不会与某某党支部类同吧?

华人素来自顾自,有散沙之称,在海外易受人欺侮。结成团体以自保,拧成一体,也易达到共同目的。现代社会更好结党,怕就怕以光鲜的口号糊弄人而营私。中国城主街不宽,两边都是三四层的楼房,底楼一个个的小店铺毗邻,基本卖的中国货,以瓷器、丝绸等工艺品为多。

主街转角有家华商小超市,钊说常来这里,价格实惠。

超市在地下半层,下数步楼梯进入。货架间隔紧凑,走道仅一人余宽,货架从上到下,排满来自中国的食品、茶叶、酒类、水果,以及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蔬菜等等。袋装的水饺搁在冰柜里。新鲜肉类水产在一角单卖。收银员是华人大嫂,来买东西的也是华人,说着夹生的普通话。恍若置身国内。

钊说今晚他来下厨,正好尝尝他的手艺。他将土豆、西兰花和绿豆芽称了些,又割了半斤多瘦肉,共3美元。

中国城离住所还有段路,提着东西去坐公交。候车时,见街对面有人张着横幅,派发传单,法轮功者。也无人关注。我让钊去取了一张,内容无非大陆如何黑暗,劝人退党云云。多年前在香港就见过这种架势,还有洋人参与。操作方式和内容几无变化。如此结社,也够能坚持的。

回屋后,钊煮了饭,烧了一个西兰花,一个土豆、绿豆芽烧肉。看着堆起来两大碗菜,我说这哪吃得完,钊说慢慢吃,吃得完。一尝,味道不错,转了一天,中午的“赛百味”早消化掉。饭菜很香,结果吃得我撑。想想两人3美元,加上米饭煤气什么的,算4美元,按美国人月平收入3000美元来计,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