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解读辉煌密码(人生高起点)
2680100000008

第8章 成功是对生命的承诺(3)

为了赢得群众的支持与信任,薄熙来一方面统一干部的思想,一方面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他坚信大家早晚会认识到满家滩是块能够点石成金的好地方,于是他把“满家滩”改名为“金石滩”,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一意孤行的人,薄熙来也毫不客气,他在现场贴出一首经他“篡改”的冯玉祥的诗:老薄住金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为了解决盐碱对树木的危害,薄熙来同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想出各种办法间种松树与柳树。柳树不仅吸涝排碱,而且把水通过叶面蒸发掉,又为松树遮挡了海风的袭击。待松树长起来之后,再砍去柳树,让松树自由生长。多年之后,薄熙来又号召大家多种名贵树种,如银杏、雪松等,提高金州的品味与形象。

1988年1月,金石滩成为国家一级旅游度假区,金石为开啊!前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在视察金州时说,走来走去还是大连好。现在不少客人专程坐飞机从韩国、日本到这里打高尔夫球。

缺乏长远规划的人,只考虑眼前的利益,为了一时一地的得失,他们往往干出“杀鸡取卵”

的蠢事。胸有大志、目光长远的人,却能够在面对当前的同时,始终给未来一份关注、一份热情。他们追求的是今后几十年的事情,向往的是事业的长久发展,因此他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就不会迷失方向,而能时刻处于时代发展的前列,当人们正忙于搞一些见效快、投资少的项目时,薄熙来却花血本、流大汗为大连市搞地下引水工程。

1993年2月,薄熙来当选大连市长之后,他经常说“我就是为大连人民扛活的”,经过几年的努力,大连的服装节、会展中心、音乐广场、花园式的街道、连续翻番的经济指标已经为薄熙来的工作成效做出了最好的注脚,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并不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薄熙来最好的“活”,他的好活首推在地下的引碧工程。

大连市虽然位于渤海岸边,但却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日益增多,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大连发展的瓶颈环节,于是把碧流河水引进大连,就成为许多人的梦想。但引碧工程需要穿越7座大山,途经150公里,仅仅引碧3期工程就将耗资30个亿,这一切又谈何容易?薄熙来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在“本届政府”啃下这块硬骨头,使大连的日供水量增加到122至127万立方米。

面对碧流河这样大的工程,薄熙来的心情可谓是如履薄冰,每天躺在床上想起来就是身冷汗,紧张地在房间里踱来踱去。虽然他立下军令状说本届政府勒紧腰带也要做完这个活,可是勒紧腰带就一定能做完吗?这位一夜一夜冒冷汗的“本届政府”首脑,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晨曦的朦胧中,不停地思考着,探索着……薄熙来总是马不停蹄地为大连人民“扛好活”。1996年9月23日晚上8点,在市政府415房间召开关于发动城建秋季攻热的会议。8点钟不到,薄熙来就走进了会场,他边走边对大家说,一个夏天你们都没闲着,本来想让大家痛痛快快地休息一下,但是现在秋季正是干活的好季节。一听说“干活”两字,干部们立即翻开笔记本,准备做记录,因为薄熙来要布置任务了。

薄熙来说,今年55项工程已经拿下34项,不错,这才有余力为下一次攻势做准备,不仅要把今年的任务收口、磨平、擦干净,而且要把明年的一些活拉到今年这后3个月来干,现在我开始出题。第一,把机场周围的搬迁完成,形成一个广场。一到4月份国内外宾客就多了,要给人到大连的第一印象——大花园。第二,滨海路北段能不能把水泥路架全干完了?迟早得干的活,一铆劲就干了。11月份我带领市政府的同志去观赏。

薄熙来又第九、第十地讲,这才说:“差不多了吧?”大家赶紧说:“差不多了。”薄熙来笑:“干起来再说吧。”大家又笑。他们明白,薄熙来这一句“干起来再说”既有禁不住地对他手下爱将的恻隐之心,又并不会因为同情而减少任何一星半点的任务。十条军令都得“干起来”,至于“再说”,那只不过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已。

会议临结束的时候,薄熙来见秋季攻势已经布置得差不多了,他动情地对大家说:“说实在的,这活也就咱们这帮人干。我就是来给大连扛活的,这也是我的福气。”

薄熙来担任大连市长之后,根据当时的情况,适时地提出大连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发展思路。

为了追求“最佳”,薄熙来于1997年3月份推倒25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全部铺上草坪,尽管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他认为这代表了城市的长远利益,老百姓肯定会支持的。有一次,一位老太太拦住薄熙来的奥迪车,开始他以为是上访的,谁知老太太却敲着车窗喊:薄市长,那边还有两间小房没推倒。

为了追求“最佳”,薄熙来要求所有的商业街中间不要中断,逛街就要让老百姓从这头不间断地逛到那头。商业街的商店、宾馆、饭店一定要营业到很晚,并且要亮起来,商业街亮起来之后,购物、旅游的人就会多了,资金也能够尽快收回来。衡量商业街的水准就看晚上10点、11点以后有没有人来。从飞机上往下看灯光,就知道这个城市的大概发展程度,薄熙来主张用城市建设带动商业行为的改变。

定期到偏远地区走访、体察民情是薄熙来的一贯工作作风。1998年春节来临,当人们忙着欢度新春佳节之际,薄熙来再次来到大连市的北部山区。薄熙来对当地干部提出了一个要求:

带他到最穷困的人家去作客。

在一位甲级残废军人家里,薄熙来紧紧地拉着这位1947年参加革命的老人嘘长问短,连声说道:“您好,您好。”薄熙来很少说一声你(您)好,他看重每一只伸向他的手,他的真诚用一声你(您)好是表达不出来的,看到这一家家徒四壁。薄熙来的心情一沉。他走到老军人的灶台前,揭开锅盖一看,里边仅有半锅玉米粥。薄熙来的眼泪哗地涌了出来。薄熙来再往锅台上瞧,黑乎乎的碗里只有土豆、地瓜和腌好又蒸过的萝卜条。还有什么吃的?他强忍着泪水问道。

老军人说,党和政府对我们一直很关心,屯子里还有不少玉米呢。就这些?薄熙来握住军人的手哭了。军人安慰他,说1947年俺们村一共有7个人参军,可后来活下来的只有我1个人,这我就已经很知足了。薄熙来转过身来,激动地对当地的干部说:这些老军人为我们打下了江山。如果不把他们的温饱解决,狗都不如!(他的泪水哗哗地)你们下乡走没走?这样的问题都不解决,还怎么造福一方?如果再不关心他们,你们都给我滚!

第二天回到大连市之后,薄熙来立即召开关于扶贫帮困敬老认亲的会议。会议决定把农村老军人老干部的补助,立即从每人每月25元翻一番,改成50元(以后逐年增加)。薄熙来认为国家再困难,也不能难为建国的功臣。在他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108车捐助的物资先行运往这个北部山区。当时正好赶上部队换装,部队把旧军装和压在库房里的军装全部捐助给了大连的贫困地区。

按薄熙来的看法,尽管现在我们大力提倡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领导干部对自己不能讲经济规律,否则国家就没魂了。红军给了多少奖金?一条命值多少钱?我们领导干部,要安于后富。等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干部再说也不迟。

为了加强与老百姓的沟通、理解,倡导干部为群众实心实意办实事的工作作风。1993年薄熙来首先在大连电视台开辟“市长与市民”的电视栏目,直接与市民就他们关心的话题进行深入、坦诚的交谈,无论谁有任何想法、疑问,都可以在电视台直接与市长本人面对面交谈,并且向全市直播讨论会的现场。

1997年大连星海湾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大干50天,确保11月底封顶”的誓师大会。薄熙来站在麦克风前,拿着一页纸对全体人员发布动员令。这是一页白纸,纸上一个字也没有。

这类讲话薄熙来是从来不用准备的。不过人家都用稿,他也得拿一页纸以示庄重和尊敬,而且还故意从口袋里掏出来。正当薄熙来讲话期间,坐在主席台的星海湾副总指挥老宋的座椅突然倒下,宋指挥从上面摔了下来,场面尴尬。薄熙来见此情景,话锋一转:“今天的誓师大会开得非常好,我看大家的决心都很大,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大家看,你们的宋总指挥已经坐不住了(大笑)……最后希望大家团结一致,50天确保封顶成功(长时间鼓掌)正当社会上对高干子弟议论纷纷时,薄熙来却丝毫不回避自己的出身,他调侃道:“我出身不好,要付出的比别人多。做好了,人家讲我老子;做不好了,人家更要讲老子。老子一出名,小子就不好办了。在中国,我这样的人根本算不上什么,没有什么好说的。”这里透着薄熙来实事求是的一贯作风,向老百姓、向朋友一定要讲实话,面对一个坦诚的人,群众对他的“出身”还能再说什么呢?但薄熙来并没有就此罢手,他又讲到自己的为官之道:

“我也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变成好人。但是在我当市长的这个时期,我就是要把我周围的人的最出色最光彩最辉煌最有良心的方面焕发出来!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好,但即使你是个混蛋,我也要叫你不敢偷懒耍滑,都得好好地跟着干!我自己就是扛活的!”一个把精力放在工作上的人,一个着眼于他人优点、长处的人,自然会处处受到大家的欢迎。薄熙来通过上述这番话,透露了自己对普通人的看法,让人感到亲切、可信,他赢得的不仅是掌声,还有老百姓的人心。

2001年1月,薄熙来被选为辽宁省副省长、代省长。有记者问,“您是不是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呢?”薄熙来说:“我这个人天生是为人民扛活的,我个人倒是并不怕担子重,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大家共同为辽宁人民扛活,那将使我扛起来更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