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人生选择(人生高起点)
2680500000024

第24章 爱与恨:情感的一把锁(3)

父亲:“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应尽的责任,还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老三迟疑地说:“我有一个仇人,他千方百计地陷害我,有好几次,我差点死在他的手中。

在我旅行途中,有一个夜晚,我独自骑马走在悬岸边,发现我的仇人正睡在崖边的一棵树旁,我只要轻轻一脚,就能把他踢下悬崖;但我没这么做,我叫醒他,让他继续赶路。这实在不算做了什么大事……”

父亲正色道:“孩子,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高尚而且神圣的事,你办到了,来,我所有的产业将是你的。”

“爱产生爱,恨产生恨。”懂得用爱心,去看待仇恨自己的人;甚至能从容地帮助仇恨自己的人才是真正高尚的人。

9别让仇恨之火烧伤自己

宽容和博爱使人的心灵变得广阔无比,仇恨往往会使人永远处在愤怒和狂暴的阴影里。它不仅会烧伤别人,也会烧伤自己。

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克服仇恨这一弱点,那就好像是在戴着枷锁和脚镣在登山。这不但会影响人的速度,更有使人坠进无底深渊的可能。《圣经》上说:“充满爱意的粗茶淡饭胜过仇恨的山珍海味。”

当我们对敌人心怀仇恨时,就是赋予对方更大的力量来压倒我们自己,给他机会控制我们的睡眠、胃口、血压、健康,甚至我们的心情。如果我们的敌人知道他带给我们多大的烦恼,他一定要高兴死了!仇恨伤不了对方一根汗毛,却把自己的日子弄成了炼狱。

猜猜看下面这句话是谁说的:“如果有个自私的人占了你的便宜,把他从你的朋友名单上除名,但千万不要为仇恨而去报复。一旦你心存报复,对自己的伤害绝对比对别人的大得多。”这话听起来像是哪位理想主义者说的。其实不然,这段话曾出现在纽约警察局的布告栏上。

报复怎么会伤害自己呢?《生活》杂志报道报复可能毁了你的健康。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个性特征是仇恨,“长期的愤恨造成慢性高血压,引起心脏疾病。”

耶稣说:“爱你的敌人。”他可不只是在传道,他宣扬的也是21世纪的医术。当耶稣说:“原谅他们七十七次。”他是在告诉我们如何避免因仇恨而患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以及过敏性疾病。

一位女士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医生命她卧床休养,交待她不论发生任何情况都不得动怒。医生都了解如果心脏衰弱,任何一点愤怒都会要人的命。真的如此吗?几年前华盛顿一位餐厅老板就因一次愤怒而亡。警方报告说:“威廉·法卡伯曾是咖啡店老板,因厨子坚持用碟子饮用咖啡,竟一怒而亡,因为他急怒之下抓起左轮枪追杀厨子,心脏衰竭,倒地不起。验尸报告宣告心脏衰竭的起因是愤怒。”

当耶稣说“爱你的敌人”时,他也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改进自己的容貌。相信你也看见过——一些人的容貌因仇恨愤懑而布满皱纹或变形。再好的整形外科也挽救不了,更远不及因宽恕、温柔、爱意所形成的容颜。

如果我们的仇人知道他能消耗我们的精力,使我们神经疲劳、容颜丑化,搞得我们心脏发病、提早归西,他难道不会拍手偷笑吗?

即使我们没办法爱我们的敌人,起码也应该多爱自己一点。我们应该爱自己则不让敌人控制我们的心情、我们的健康以及容貌。莎士比亚说过:

“仇恨的怒火,将烧伤你自己。”

瑞典的罗纳先生,几年来在维也纳从事律师工作,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他才回到瑞典。他一文不名,极需工作。既然他能说写好几种语言,他希望为进出口公司担任文书工作。大多数公司都回信说因为战争的缘故,他们目前不需要这种服务,但他们会保留他的资料云云。

其中有一个人却回信给罗纳说:“你对我公司的想像完全是错误的。你实在很愚蠢。我一点都不需要文书员。即使我真需要,我也不会雇用你,你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你的信中充满错误。”

罗纳收到这封信时,气得暴跳如雷。这瑞典人居然敢说他不懂瑞典话!他自己呢?他的回信才是充满错误。于是罗纳写了一封足够气死对方的信。可是他停下来想了一下,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他不对呢?我学过瑞典文,但它并非我的母语。也许我犯了错,我自己都不知道。真是这样的话,我应该再加强学习才能找到工作。这个人可能还帮了我一个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表达得虽然糟糕,倒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我写一封谢函给他。”

罗纳把他写好的信揉掉,另外写了一封:“你根本不需要文书员,还不厌其烦回信给我,真是太好了。我对贵公司判断错误,实在很抱歉。我写那封信是因为我查询时,别人告诉我你是这一行的领袖。我不知道我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错误,我很抱歉并觉得惭愧。我会再努力学好瑞典文,减少错误。我要谢谢你帮助我的自我成长。”

几天后,罗纳又收到回信请他去办公室见面。罗纳依约前往,并得到了工作。罗纳自己找到方法:“以柔和驱退仇恨。”

我们可能不能神圣到去爱敌人,但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与快乐,最好能原谅他们并忘记他们。这样才是明智之举。

10报复不会给人带来快乐

与人相处时,要尽量看好的方面,至于一些不同之处,一些不必要的磨擦,忍一忍也就过去了。须知充满怨恨、存心报复的人是永远都无法快乐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没有大到“不共戴天”的地步,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同罢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既是魔鬼又是天使,优点与缺点共存,美丽与丑陋俱在。

世界上有许多的悲剧,许多的恐怖,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能容忍所造成的。然而,忍让和宽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当人们受到无辜的伤害时,总是会有一颗报复心的。但是,报复却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这一点从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的《画家的报复》一文中可以得到答案。

一个人若是存心报复,自己所受的伤害会比对方更大。一个心中充满怨恨的人是永远都无法快乐的。“相由心生”,如果一个人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全世界任何美容师都无法美化他的容貌。

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让和宽容不是怯懦胆小,而是关怀体谅。忍让和宽容是给予、是奉献,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学会宽容,学会大度,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满、怨恨心理所控制的人是最痛苦的人。

11用谅解解开怨恨的死结

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怨恨都是一种郁积着的邪恶,它窒息着快乐,危害我们的健康。

为我们自己的缘故,必须消除怨恨,那么,谅解便是最好的良方。

也许昨天,也许很久以前,有人伤害了你,你不能忘记。你本不应受到这种伤害,于是你把它深深地埋藏在记忆里。

但你并不是惟一受到伤害的人,我们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应付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甚至出于好意也会伤害他人。朋友背叛我们,父母责骂我们,爱人离开我们……总之,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伤害。

哲学家汉纳·阿兰特发现,忘却痛苦记忆的惟一办法是原谅。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1983年12月的一天,教皇保罗二世走进了罗马郊外雷贝比亚监狱的一间潮湿的单人牢房,探望了穆罕默德·阿里·阿格萨,他曾向教皇的心脏开了一枪。教皇单独与行刺者静静地呆了一会儿,教皇原谅了他。

然而,对常人来说,这是不易原谅的。这个举动看起来几乎有悖常理。我们的公平意识告诉我们,人们应该为他们所犯下的错误负责。但是,谅解能奇迹般地治愈创伤甚至使我们和好如初。

怎么做呢?怎样才能摆脱伤害呢?像个孩子似的松开手让被捕的蝴蝶自由飞走吗?我们愿为你提供一个谅解道路上的路标。

(1)正视你的怨恨

我们中没有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怨恨某人,而把怨恨深藏起来,表面上装成无所谓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把承认自己的怨恨并迫使自己做一次灵魂上的剖析称为谅解。我们必须承认已发生的事情,勇敢地面对他人说:“你冤枉我了。”

丽兹在加利福尼亚一所大学里任助教,她是优秀的教师。她所在系的系主任许诺请求院长提拔她。可是系主任的报告中却充满了对她的表现的指责,于是院长告诉她应该再找一份工作了。

丽兹痛恨系主任背叛了她,但是她需要从他那里得到推荐信。当他告诉她,他不能说服院长提拔她并表示遗憾时,丽兹装作相信了他。但她不能保持这种表里不一的样子,一天,她用真相当面责问系主任,他十分窘迫地加以否认,丽兹认识到他是一个可怜而又软弱的人。

她感到自己获得了需要原谅他的力量,于是就原谅了他,同时也就解除了自己对他的怨恨。

(2)使伤害人脱离伤害

我们一般对伤害自己的人的行为感到愤恨。《圣经》上描述,在古代善恶报应的戏剧中,上帝解除了人类肩上所负的罪孽包袱,把它拴在山羊身上,并将这“逃跑的山羊”送到了荒凉的土地上。原谅给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他们展现给我们一个崭新的天地,暴露出他们的过错,脱去了原来伪装的外衣。

揭露罪孽的第一个好处是展现一个新天地。当我们透视了人们更深一层的思想意识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个可怜的易犯错误的人性,我们的感情就会发生变化。卡尔收养的女儿凯西,是一个天真烂漫、爱头脑发热的16岁少女。她的生母遗弃了她,她很气愤,一直奇怪她自己为什么不值得生母抚养。后来,她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发现他们很年轻,十分贫穷,而且没有结婚,只是同居在一起而已。

这时,凯西的一个女友怀孕了,后来又因为害怕把婴儿打掉了。凯西帮助她的女友渡过了难关。渐渐地,她懂得了,在这种环境下,这么做是对的。她开始理解自己生母当时的处境了——因为太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只得送给别人,否则就会饿死。凯西的同情心使她的愤怒心绪渐渐平息,她原谅了自己的生母,并开始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坚强有用的人的价值。

复仇从来就不能治愈创伤,相反,它会导致伤害者与被伤害者之间无休止的相互报复行为。

甘地说得好:如果我们都把“以眼还眼”式的公正作为生活准则,那么全世界的人都将成为瞎子。神学家莱茵霍德·涅博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说:“我们最终必须与我们的敌人和解,否则,我们双方都将在相互仇恨恶性循环中死去。”谅解解开了我们心中痛苦的死结,并为相互和解敞开了大门。

当我们谅解的时候,我们就实现了人类固有的非凡的创造行为,我们既治愈了创伤,又创造了一个摆脱过去痛苦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