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绿色校园
2684400000007

第7章 绿色校园——低碳生活(1)

让“低碳”成为习惯,让行动改变生活。“低碳”是一种新的视角,不过其内核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从身边琐事做起,节约能源,循环利用,改变生活,你就在改变世界。让我们用行动把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的祖国卸去环境污染、破坏的重担,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什么是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管理中,通过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家长和专家参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校园不仅仅是“绿化学校”,更主张环境教育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鼓励师生民主公平地共同参与学校环境教育活动,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和联系,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发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素养,落实环保行动。“绿色校园”是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是21世纪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方法。

环境,决定着校园生活的许多色彩,当然,绿色校园不只是环境绿化与垃圾处理问题,其涵义应更广更深,指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比如,严肃活泼的学术氛围,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无手机铃声的“绿色课堂”等。我们一致认为:环境问题已到了不能不治、不治不行的严重地步了,无论是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还是人类生存的角度,我们都应重视环境问题。创建绿色校园,不仅只是要有优美的硬件环境,更应该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人人都是护绿天使,我们要用绿色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我们倡议:保护校园环境,共建绿色校园。

学校首先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的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价值观,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正规环境教育的基本功能。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约占学生每天生活的三分之一,校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通过校园的环境、生活和管理体系传递可持续发展思想尤显重要。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同学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捡拾果皮纸屑;用自己的双手去保护校园环境的优美。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仍然有人乱丢纸屑、食品袋废弃物;仍然有人在草坪上肆意践踏学校的绿化带,在学校绿化带中不时发现有深深的脚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学校也被看做是一个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它无时无刻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学校进行环境管理和规划,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环境管理活动本身也是师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机会和进行环境教育的资源,有着特定的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校园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改善,学习环境和社会知识,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参与校园环境的改善,提高环境素养。

惨痛的生态教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重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视察申奥城市,就把生态环境改善列为其中重要的内容。我国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台,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法规,开展了许多保护环境的工作和活动。

我国同时也非常重视保护环境的教育,“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的校园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低碳校园行

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要做到这些,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低碳”,近期得到的更多的解释是: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相信大家对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这两个词一定不陌生。营造一个低碳的生活环境,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造福后代。低碳减排,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

一、怎样用电

1.树立节电意识,增强节电责任感:爱护学校的电力设施,保证学校正常供电;

2.严禁私自接线装灯,安插座:不得使用电炉、电热器等大功力电器,校内路灯要有门卫管理,及时开灯和关灯;

3.杜绝校内长明灯,做到人走灯灭:不开无人灯、无人吊扇、无人空调等,坚持开窗通风,尽量少启动吊扇;

4.每个学生宿舍每月限定一定的用电量,当用电超过额定数量后,自动断电,需刷卡后买电。

二、回收篇

1.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织物、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

2.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厨余物、果皮、花草、灰土等;

3.有毒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过期药品、化妆品等;

4.大件废弃物:居民废弃的旧家具、旧电器等大体积的废弃物。

三、低碳校园

“低碳校园”是指校园里提倡“无纸化教学”,即减少教学过程中对纸质书本的使用,加大电子化教学的力度,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而非网络中盛传的“洗手后关好水龙头、出门关电”等,这些是社会应有的道德准则,并不是“低碳校园”的要求。低碳校园就是在校园生活中引入低碳生活,例如:

1.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2.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

3.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4.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校园种些花草一样可以;

5.少用塑料袋,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

6.在校用餐,不要浪费;

7.节约练习本和白纸,把字写小一点,那么练习本和白纸就能写更多的东西。

国外“绿色校园”建设的启示

2008年,在联合国等相关组织的推动下,“低碳概念”成为全球热门的环保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开始直接跟“碳排量”挂钩。“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上至政府、下至居民的环保新理念。随着“低碳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的生活。

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提出,在推动社会经济走可持续道路中存在三种模型:一是珍珠港模型,也就是灾难事件模型:在这一模型中,灾难事件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与思想,最终形成一致的行动;二是柏林墙模型:社会在特定问题上经过漫长的思想和理念变迁过程,社会认识逐渐到了一个临界点,最终达成社会一致并采取行动;三是三明治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存在着力量强大的草根运动,得到强而有力的政治支持,最终采取社会一致的行动。美国校园可持续发展运动的推进过程,恰与三明治模型相符,是一种自下而上,再上下结合的推进模式。

目前,我国各校可持续发展运动,主要是自上而下模式,学生层面的活动往往比较分散、力量薄弱且难以形成合力,不能形成广泛的公众参与氛围,其呼声也不足以形成足够压力影响学校整体的目标设定、规划编制与项目决策。因此,做为学生社团、同时又具有与学校领导层进行有效沟通渠道且存在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型学生组织,应当承担起协调人的角色,通过加强学生与领导的联系,整合校园上下力量,推动“三明治模型”式的可持续变革运动在学校层面的开展。

从国外学校的实践经验看,要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变革,应重视以下领域变革的推动。首先,要推动学校建立明确的战略目标以及可行的技术路径和可量化的考核标准。国外学者总结的绿色大学建设典型路径、策略及其主要内容很值得参考。其次,鼓励引入碳排放补偿成本,加强校园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与活动的绿色评估和绩效考核,保证有限资金的绿色使用,并对项目绩效进行正确评价。最后,推动学校建立“绿色基金”。

根据国外学校的经验,基金的设立对于推动绿色校园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一,绿色校园的建设项目通常会由于具有较高的外部性和较低的经济收益而被忽视,如果通过一定的财政支持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其二,通过基金借贷的形式能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的审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其三,基金的投入,常常还能起到一种吸引人气、鼓励参与、激活项目、盘活资源的效果。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的精英学生更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因此,在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知识宣传中,不仅要重视个人环境理念和意识的传播,更要重视对学生是未来社会领导者的责任意识的培养。

如何建设“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建设,尤其要强调绿色文化建设。要将绿色校园塑造为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摇篮,通过绿色文化氛围营造,强调它的民族性。

自从洁白的鸽子口衔橄榄叶飞过长空的一刻起,那一抹绿色就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和平、健康、友谊……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起来,那就是保护环境、保护家园如同保护生命一样重要。于是,一场“绿色革命”席卷世界。“绿色”的涵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色彩概念了,它已成为了一种公益行动的代称。作为教育基地的学校,更加责无旁贷地要将“绿色”的教育深入贯彻。除了灌输关于“绿色化”的纯知识之外,还不应当忽视学习场所的“绿色化”建设。

的确,“绿色”这个概念对于学校来说意义重大。在这个人群聚集的场所里,人的需求是第一要重视的问题,从精神文化的需求到基本生理舒适度的需求都不可忽视。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大多为未成年人,清新的空气、色彩生动的校园、和谐秩序的教学,都是对教育基本的需求。就单从“绿色”的基本意义来讲,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在认识到建设“绿色学校”的重要性的同时,关键还要看行动。具体来说,“绿色学校”可分为两大部分进行建设,即校园绿色化和校园理念绿色化。

绿色校园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校园环境的建设来体现和谐的自然观。同时,要充分发挥引导成长作用。校园绿色文化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教育要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日本某大学的奠基仪式上,参与者栽完奠基树后,利用铺装的形态把小树的形态记录了下来,这样的技巧就可以实现我们想要表达的,校园成长这一主题。可以在我们的学校中建设一个过程花园,把外部做得很美观,内部是学生亲手栽植花圃的试验田或苗床。设立苗圃花园,让学生自己设计、实施、维护。毫无疑问,这同样也是一种景观,但这要比普通、简单的绿化景观要重要得多,学生对它的记忆也要深刻得多。绿色校园建设过程,很多观念的更新和转化显得尤为重要。

绿色校园建设还应追求一种归属感。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是简单地用数字表明楼号,而清华大学则用花名命名,他们把一种植物的文化、绿色的文化、景观的文化和学生居住的环境结合在了一起。营造归属感是很重要的,例如常常听到的纪念林、纪念树等,这些做法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一种认知和归属。我们应该努力传递绿色文化建设中的那种归属感,深刻文化场所的记忆感,这是绿色校园建设中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此外,绿色校园建设还应着力做到游憩、休憩与文化的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憩的概念要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展开。

用“绿色理念”建设校园

从行动上“绿化”校园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重在合理规划、落实到位。只要学校有关部门真正动起来,学校的形象一定是会有很大的改观的。但是,仅仅种花种草,这只是一种相对表面化的“绿色行动”。“绿色”的范围相当宽泛,不仅仅是具体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可以说在学校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从“绿色”出发,来体现各个角度的“绿色理念”。只有这样才是全方位的来建设“绿色校园”。

首先是校园基础建设“绿色化”。这主要是指校园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导入“绿色”理念。例如学校建筑用料的环保选择——现在建筑家装市场已全面启动“绿色消费”,这是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在一个无污染、保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是学校应首要提供给学生们的学习的必要条件;还有建筑布局的绿色化也是学校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每个学校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楼梯、拐角、空地、长廊,将这些空间合理布局、发挥各自的使用目的,同时还要尽量考虑人性化的需求。

其次是教育理念“绿色”化。这是一个针对教育者的提议。作为教育为主的校园,每一位教育者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会使用各种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在当今社会,面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成长和教学以人为本的需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融入适当的“绿色”理念。

再次是启动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也是校园教育“绿色化”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提出的前提就是由于过于强调应试教育,最终在学生的全面素质成长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警觉,如不良媒体的宣传、不良网站的侵蚀、不良社会风气和习惯的感染等影响,最终对学校正面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学生甚至在心理上出现了一些缺陷,这其中就有学校在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环节出现的严重缺失。因此,如何建立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目前学校的当务之急。

总的来讲,在每个学校关注实质的绿色指标的同时,也不应忽略精神层面的绿色概念。更重要的在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重新理解“园丁”这一光荣称号的现实意义,因为我们在培育人才的同时,还在播种未来的希望。

创建绿色校园,从低碳生活开始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环境恶化,为了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厉行低碳减排,倡导绿色生活。

首先,我们要做“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传播者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发展方式,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树立低碳减排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踊跃担当低碳减排的宣传员,以低碳减排为己任,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环保的绿色生活习惯。抵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把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营造低碳环境,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

其次,我们要做“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