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绿色地球
2684500000011

第11章 大自然的报复(2)

汽车是工业文明的象征,大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想不到又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公害——汽车尾气。一个日本交通警察就是汽车尾气的受害者。当时他正在十字街头紧张工作时,忽然身子摇晃了一下便晕倒了。诊断结果,是因为汽车尾气引起的呼吸中毒。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铅化合物、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经过呼吸进入人体后,不仅可以使人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还能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根据测定结果,当汽车发动机处于空挡时,排出的废气比行驶时还多。那个日本警察在车辆活动频繁的交通路口,当然更加容易受到影响。为了清除汽车尾气这个城市公害,必须加强对汽车尾气监测,禁止超期服役的汽车行驶,不准尾气排放较多的车辆进入市区。只有加强管理措施,才能斩断害人的汽车的黑尾巴。

汽车和工厂排出的氮化物和碳化氢经太阳紫外线照射能生成一种有毒的光化学烟雾,强烈地刺激人的眼睛和鼻喉。

光化学污染

光化学烟雾是大气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在一定的地理、气象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须有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以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地理、气象条件。前面提到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就是由于美国洛杉矶市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才发生了光化学烟雾。

当年的美国洛杉矶市就拥有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排放出大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再加上该市为依山面海的狭长盆地,每年很多天都在逆温层下,5月到10月间阳光强烈,汽车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二次污染。它对人的眼睛、呼吸系统、皮肤都有直接伤害,严重时可致死。植物生长及抗虫力下降等。

水资源危急

世界水资源忧患

进入20世纪之前,人们曾把水看作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无偿赠品,尽情地使用它,享受它。不是吗?从天而降的雨露滋润着大地万物,江河湖海奉献给人们吃不尽的鱼虾贝藻,流水载舟把人们送向要去的地方;水为人们灌溉,为人们发电,供人们食用、观赏、游乐……地球上循环往复的水似乎是永远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然而进入20世纪中叶后,无私的水开始变得吝啬,水不再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无偿的赠品,而开始变成稀缺品,而且是无可替代的稀缺品了,越来越多的缺水的呼声开始从世界的各个角落传出。

仅仅是1990年这一年就发生了多起缺水事件:法国南部的河流水量比正常年份下降了50%;阿尔及尔首都阿尔及尔的储水量下降了2/3;日本东京地区因水资源紧张要求市民减少5%的用水量;秘鲁首都利马700万市民有近半数得不到水供应;泰国5万居民面临饮水困难;希腊首都雅典的两个大水库储水量由原来的11亿立方米降为2.8亿立方米……

这里列出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现在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缺水,严重缺水的达40多个。水源不足不仅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且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健康、甚至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12亿居民得不到每天必须的20升用水,20亿人不能饮用消毒过的水。发展中国家的饮水更为困难,这些国家至少有1/5的城市居民和3/4的农村居民不能获得比较安全的饮用水,4/5的常见病是水污染和不卫生引起的,每年有2500万儿童因饮用不清洁的水染病而死亡。在印度一些严重缺水的城市,只有医院和大饭店的用水才能得到特殊的照顾,市民们不得不半夜起来排队取水,而千千万万个农村根本没有供水设施,农民必须长途跋涉到有河水或井水的地方去取水。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由于连年酷旱,土地龟裂,牲口毙命,数以十万计的人因缺水而死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水会议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人类在资源上遇到的下一个危机就是水。

严重缺水的中国

就在缺水的呼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此起彼伏之际,水荒的困境也开始悄悄逼近华夏大地。在我国400多个城市中,就有近300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40多个严重缺水,被列为水荒城市。全国每天总缺水量达1400多万吨,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更为严重。

原有“八水绕长安”之誉的古城西安,地下水位下降,水井枯竭,水荒逼近。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济南,1989年到1990年,群泉干涸达18个月。

被誉为“华北明珠”、“水国天堂”的白洋淀,曾一度干涸,许多珍贵鱼种濒于绝迹,野鸭、鹳鹤等水禽大量减少,“明珠”、“天堂”已名不符实。

不仅北方面临着缺水的危机,就连山青水秀的南方也感到了水荒的威胁。凡到桂林的人,几乎都要乘船游漓江,观赏两岸绮丽的风光,可是现在由于航道缺水,漓江已失去往日迷人的风采,令游客们发出了“不游漓江遗憾,游了漓江更遗憾”的感叹。就连守在太湖边的无锡市,1990年缺水竟达两个星期……

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缺水,许多工厂被迫停产或半停产,全国因此每年减少工业产值达600~800亿元。全国农田每年有3.5亿亩受旱,1.6亿亩成灾。

缺水也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大连市1989年遇到严重水荒,全市200多条河流断流干涸,为城市供水的13座水库干了9座,有3.5万户居民面临断水危险;哈尔滨市因缺水有40万居民只能等白天用水高峰过去后吃夜来水;而青岛等严重缺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一直限制在每天30升左右。

北京地处半干旱的华北,水资源本来就不丰富。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9.1亿元,人口发展到1000万。四个城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2.6万人,城区人口从解放初期的100多万猛增到500多万,工厂企业达数千家。这数千家企业,1000多万人口将需要多少水!连年干旱又给北京供水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北京地区的官厅、密云、十三陵和怀柔等80多座水库的蓄水量急剧下降,有的水库已干枯。由北京、天津、河北三家合建的密云水库,由于北京供水紧张,已停止向河北、天津供水。

1983年夏季一场大旱,因缺水使北京全城90%以上的地区水压不足,给全市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夏季用水高峰时,每天缺水10多万吨,有353家企业被限制用水,其中大部分企业因缺水而停产,就连医院用水都困难,做手术得由楼下向楼上提水。地表水不够用,人们就开采地下水,打井成了热门营生,北京一下子就打井4万眼,可是水还是不够用,浅井不出水就打深井。因超采地下水,在北京地区已形成了1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大漏斗。

在北京城西100千米以外的山区,由于连年干旱,使这原来就缺水的山区发生了严重的水荒。门头沟区1985年又遇到了干旱,到了夏天荆条不吐绿,树木不发芽,满山遍野一片焦黄。在门头沟的书字岭村住着34户人家,好不容易找到了一股筷子粗细的泉水,尽管它又苦又涩,可总比没有强,人们排着队等着这少得可怜的“圣水”。杨树地村缺水更为严重,全村只有一口能出水的井,由村党支部书记亲自镇守,定量供水,每家三天能分到一担水。因缺水,村里耕牛渴死4头,羊渴死110只。门头沟区不仅是这两个村缺水,全区大部分地区都缺水,连年的干旱使这里荒凉冷落了。全区0.7万公顷耕地中能浇上水的只有0.13万公顷,余下的就靠老天爷赏水了。全区有30多个村庄缺水,1万多人处在缺水的危机中。

辽宁全省的城市每天缺水85万吨,年损失产值约30亿元。其中沈阳市每天缺水20万吨,大连市15万吨,锦州市10万吨,鞍山、本溪、抚顺、营口等市每天都缺水5万吨左右。有许多市因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沈阳市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米。有128个企业因缺水,每年减少工业产值在10亿元以上。1987年3月,大连市用水告急,全市工业和151万城市居民面临水荒威胁,水库储水量比1986年减少69.5%;中、南线水库的水只剩下17.7%,已接近于干枯;到4月中旬,中线水库就完全枯竭,影响了全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为111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35亿立方米,河川径流量为26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缺水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地表水不够用,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的超采使全省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出现了15处大漏斗区,总面积达7000多平方公里。1983年城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13亿立方米。农村灌溉面积是5571万亩,仅占应灌溉面积的83%,而且平均只灌溉2.5次,其余的农田都没有得到灌溉。济南从前被称为“泉城”,据说有72泉,市区泉群喷涌。但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地下水开采量逐渐加大,1970年日采量19.4万吨,到1981年日采量就达到90万吨。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昔日群泉喷涌的景象现在已很难见到。沂蒙山区的沂南县有76万人口,其中就有13万人饮水困难。高湖乡的明岭村,每年有7~9个月没有水,每到旱时全村出动,4000口人到处找水,来回往返9千米路,水源处白天黑夜都有人排队接水,夜间人们带着被子等水。只有一口山泉,碗口粗细,由于人们用铝勺在里边刮水,石头被刮得象镀了铝一样亮。这里的人平时不洗衣服,等攒成一大堆后到水库里洗。洗手、洗脸的水用后倒在罐内,澄清后喂鸡喂羊。佛山前村在水源断流后,人们就要翻过佛山到蒙阴县挑水,来回往返12千米。佛山山高路陡,坡度足有五六十度,挑着水上山要一步三喘。而且蒙阴县的泉水也不多,前边的人用瓢一滴一滴地接,后边的人排着老长的队在等。白天人们下棋等水,晚上就睡在那里等水。这里的人祖祖辈辈缺水吃,因缺水吃娶不上媳妇,因缺水打架。孝顺的女婿挑着水来看望老丈人,客人因能喝上一杯茶而感到尊贵。

山西省的气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雨量集中在夏秋两季,冬季少雪,年均降水量只有534毫米,所以山西省是全国最严重的贫水区之一。多年来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4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9%。水资源年际变化大,枯丰期水资源量相差悬殊。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漳河和沁河等流域水资源较丰富些,西部晋西北区域水资源贫乏。因地表水缺乏,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靠大量开采地下水。特别是贫水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据调查,1984年全省有7145平方公里的水位下降区,累计超采地下水2~4亿立方米,使太原、运城、介休三大地下水漏斗区不断扩大。在临汾、侯马、榆次和大同等地区又出现了新的地下水漏斗区,而且发展迅速,下降速度每年1.5~3米左右。太原市全市的总用水量中有68%是地下水。每日提取地下水100~200万吨,超采约20万吨,平均每年提取地下水4~5亿立方米。1985年开始地下水漏斗区逐年扩大,由市中心区扩大到城区并向郊区发展。水井越打越深,水量越来越小。致使全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189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下降3米,最大深度达71米。地下水位的下降又引起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深度最大达1.38米,造成房屋裂缝,地下管道断裂。

内蒙古自治区有草原13.2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0.2亿亩,占全国可利用面积的1/3,在这10.2亿亩土地上饲养着4000万头牲畜。发展畜牧业是内蒙的一大优势,可是缺水却给这里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内蒙是全国缺水地区之一,全区水资源量509亿立方米,其中牧区水资源量只有130亿立方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呼伦贝尔盟和兴安盟地表水资源占全区的82%,哲里木盟和赤峰市占全区的9.4%,锡林郭勒盟以西的几个盟合起来仅占全区的8.6%。内蒙因缺水而导致“白灾”、“黑灾”、“旱灾”和风沙等灾害,给这里的人民和畜牧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新疆水资源主要来自冰川。近些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冰川储量在不断减少,干旱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在逐渐减少。我国西北地区有冰川面积3.09万平方米,储水量3万亿立方米,平均年融水量约250亿立方米,是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径流量的补给源。由于近些年来西北地区温度升高,冰川融水速度加快,亏损加剧,冰川储量以每20年减少1/5的速度衰减。当冰川亏损到一定程度后,将出现融水量急剧减少的现象,致使河流的径流量也急剧减少。气温的升高又使蒸发量加大,再加上降雨量的减少,草原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使西北地区的地表水资源逐渐减少。1970~1979年,整个新疆地区地表水径流量由805.9亿立方米减少到724.5亿立方米,30多年来水位以每8年1米的速度下降。

广西水资源本来不少,但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缺水的地方也不少。广西全区有86个县市,其中有23个县缺水。径流量最大的是防城县,为1949立方米,最小的是田林县,为349立方米,相差5.6倍。全区共有耕地3930.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2105.4万亩,还有1824.7万亩不能人工灌溉,经常遭到旱灾。旱区居民和牲畜饮水极其困难。如忻城县北更多,全乡共有27600人,饮水困难的就有21600人,占全乡人口的78%。

城市用水告急,农村用水告急,山区用水告急,平原用水告急,用水告急正在困扰着神州大地,说明缺水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生活的普遍性问题,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食物污染

食品污染的危害

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食物是否清洁安全成了我们每天都必须面对的大问题。

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到污染,人类的健康将面临严重危害。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