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按常理出牌
2689400000017

第17章 准则做事不必有始有终(2)

经常会有这样的异议,从长远来看,让许多平行运作的项目同时取得成功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一次接受太多的工作,那么总会有惨遭失败的时候。

对此人们应该说什么呢?那么好吧,这是完全正确的!

着手去做很多事情,但每一件都不要做完,所以这条规则的后半部分,与“着手去做很多事情”相对应的就必须是“但每一件事情都不要做完!”

谁要是在项目刚开始时就想到了可能遇到的困难,那么他肯定不敢同时再进行别的项目以吸引公司领导的注意,从而得到继续晋升的机会。所以你干脆就忘记通常的观点--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如果你本来的目的是要看到工程圆满结束,而不只是看到它成功的开始的话,那么你会额外地对这个项目投入很多感情。每一个你想亲自把它进行到底的项目,都像一个重重的锚,牢牢地把你固定在你现在的职位上,而其他人则会笑着从你身边超过去。

事实上,工程项目往往是人们用来排挤公司内部竞争者的高明手段,方法就是帮他找到一个长年的项目,甚至为了他把这个项目再继续“吹”长一些。人们延长这些项目的时间,使得他们的竞争者几乎无法完成这份工作。花在那个项目上的时间起码不少于4年。这样一来这位同事在这段时间里就完全无法脱身了。而其他人则在此期间成就了一番事业。所以,你开始做事情,就想把它做完,是一个不可取的想法,帮你自己一个忙,不要指望靠这个来实现你的抱负。

要全程管理一个好几个月才能完成的项目,对你的事业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低估的风险。每一个项目都有可能失败,失败对于你的前程绝不是什么好事!需要经过考验的成功远没有直接被接受的成就有用。失败的危害比我们通常所想象的还要大。

在“联合国”,经历了重大的失败(比如说公司创办者在他的公司破产之后)的人会得到一定的“经验教训”津贴,因为从现在起他知道了哪些东西是他将来应该忽视的,而在德国,则要缴纳税款,就好像在这个人额头上烫一个记号,让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在德国,任何一家银行都不会再贷给一个破产的公司经理一分钱。因为一个破产的经理是没有任何信誉可言的(这里仅仅是指最高领导层,被聘用的企业经理和董事在这里应该算作例外。即使他们毁了很多公司,它们也还是能找到工作。但是你还没有到达这个位置),所以你要避免成为失败的负责人。

如果一家大企业突然破产了,你就不得不重新换一家公司。几乎没有一个平步青云者,会给他们的继任者预订好一所干净、整洁的房子。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继任者必须接管这一片混乱的局面,而且要处理这次糟糕的失败。

现在你大概会问,这些政策会不会影响到你的事业。别担心。只要你不继续做这件事,那么你的继任者的失败恰恰可以突出你的优点,甚至提高你的超人形象。在管理层会议上经常可以听到这句很伤感的话:“人们费尽精力才把一项工作推上正轨,却很快就被别人弄砸了。”这句话会非常频繁地出现!

如果在之前的职务上启动的一个项目失败了,那么还有一句话是人们常对公司领导说的:“我离开那儿是错误的”或者“如果我留在那儿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当然很多时候人们根本不需要为自己开脱。请你放心:公司领导自己也会有类似的看法。聪明的人接受了开始阶段的工作,并庄严地表明完成任务的决心,而平常的人则会亲手去办他承诺过的事,像这样细小的区别是会被忽视的。

现在你知道了,平步青云者都会留下哪些事情,那么在你接受每一项新工作时,当然就应该小心行事,要看清楚,你的前任是否已经了解了“着手去做更多事情,但一件都不要做完”的规则。如果是,你就尽量不要接受这个工作!因为你想象中的机会,事实上是危害你事业的毒药。你不仅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失去所有。如果你的前任已经在这个职位上干了5年,那么你基本上就不用担心无法承担这份工作了。相反:你可能会有大量的行动需求。正如上面所描写的那样,这是发挥你的积极主动性的基础。

利用你在新环境中的前100天,开始着手做尽量多的项目。你要占用重要的政策话题,总是围绕这个话题,让别人没有机会看到和听到这方面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有亲自把这些项目进行到底的想法。这是一个陷阱,不仅没有任何好处,还蕴含着大量的负面影响和危险。

“这就是为什么你给我打电话。”我沮丧地确定说,“你看到了我给你寄的明信片,并且认为我走入了错误的方向。但是我就是认为,我现在可以像所有其他人一样,很正常地去做我的工作。”

“这就是重点,”他打断我说,“如果你把所有的一切都做得和其他人一样,那么你就会和其他人一样,不能很快地前进。也许你会止步不前。我已经说过,你现在正有一个向前迈一大步的机会。显然你现在得到了业务管理部门的注意,因此你必须继续坚持努力。就像拳击运动员一样,只要他有一刻站在那儿不动,他就会轻易地被对手打败。所以不要露出破绽,并要继续努力。明白了吗?”

“是,长官!”我不经意地说出,“但是请允许我再提一个问题。如果我就这样让这个项目失败的话,这可能就不是公司的意愿了。那还能成功吗?”“是的。这样能成功。”他听起来很满意,“你看得很正确。你说出了我下面应该要对你说的话:不要因为其他人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目标。”

公司总是希望优秀的员工尽可能长地留任原有的位置,借以提高工作效率;个人总是在期待下一次变动和晋升,如果你把公司利益设置在个人利益之上,就为自己的成功设置了障碍。

谁认为,为了爬到更高的管理职位,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公司争取利益,那么,他就不仅拥有乐观的性格,并且还相信有圣诞老人。公司和追求成功者的目标不仅没有交集,并且在一定的时段内正好相反的。

只要随便看一下公司和个人设想的差异,就可以很清楚了。有方向的追求成功者希望,在每一个职位上只停留一段足以达到下一个级别的时间就可以了。当他们停止,去避免新手所犯的错误时,他们就已经在期待下一次的变动了。他们希望更多的金钱和更大的影响。

与之相反,公司则希望在每一个职位上都有一位高效率的人。他们每天在工作中“学习”的比例应该越低越好,而那些“笨的,但是高效率的生产者”的比例则是应该尽可能的多。这只有有经验的在职者才能做到。出于这个原因,公司就会尝试让每个优秀而且“正常运转的”员工尽可能长的停留在他此刻的职位上。任何一次人事变动对效率来讲都是弊大于利的。

当然,许多企业的管理层也确实非常认真的计划过,试图发展那些个人和公司目标紧密联系并随时作好自我牺牲的人。但这“需要时间”。不是现在,而是当工作量少一些的时候,或者已经有了高质量的继任者做好了准备的时候。很遗憾,公司的管理者大部分都会忘记他们之前说过的那些崇高的话,而去发展那些首先对自己事业成功负责的人。

如果你真的想继续前进,就必须把自己事业的成功摆在最高点。如果那些必要的措施同时也支持公司的利益,那就简单多了。

年轻的追求成功者要在良知的斗争中,保护那些和公司目标正好相反的目标。如果他们使用公司的经费,实现自己与公司正好相反的目标,他们最多会在道德上感到不安。

问题是,你真的会有那种行动,即从中会对你期望的成功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一定会对公司的利益产生负面的影响吗?

回答是肯定的。很自然,对于你今后事业的发展,你要对这种行为的必然性仔细斟酌。也许继续保持下去会更好一些,你总是会走到可能出现的界限边缘。使用所有一切你可以使用的,例如你部门的预算,为了你的事业成功而使用它们,而对公司的利用价值则要放在第二位。

你绝对不要试图去节约开支。公司给了你预算--而钱就是权力。去利用!应该总是尝试去用大手笔,而避免“小的”或者“节省的方法”。因为这些节省的做法对于成就事业没有帮助。巨大的、引人注目的击鼓声起到的作用,比那些平稳的、几乎听不到的沙沙声要有影响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