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消费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2)
2695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遇到有关经济以及消费的问题,我们经常会上当。就像史努比漫画中查理·布朗每次见到红发女孩就会脸红心跳、停止思考一样,我们的大脑也经常“热得发昏”。遇到省钱、花钱、投资这些事儿时,我们的大脑不再是合理的计算器,也无法遵循经济学教科书上的数学模型,找到“效用最大化”的解答,其实这一切可以用心理学原理来解释。

平时,在我们两耳之间的“特制计算机”和我们如影随形,工作正常。可在某些时候,“中央处理器”却很迟钝,记忆力也靠不住,隐藏着超乎想象的缺陷。非但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喜悦、不安、愤怒、羡慕、嫉妒、厌恶等情绪,在必须下决策时,它们也会突然出现,迫使我们得出违反合理计算的结论。换句话说,心理上的喜怒哀乐其实都可以支配我们的情绪,左右我们的决定。这一切看似荒谬、怪诞,但在心理学上却是合理的。

不过大家不必担心,只要了解这一切就行了。要了解这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试试看。本书提供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心理学原理诠释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惑,全面呈现了人们每天面临经济决策时所体验到的矛盾与挫败。对照这些案例和你自己的亲身遭遇,你就能理解自己是通过什么样的认知过程做出决定、大脑又是如何运作的。

了解这一切的目的,当然是要学习如何读懂别人的心理,如何善用大脑分析原因。只要我们能学会用更好的方法增强判断力,就能成为思虑周密的消费者。

在我们所犯的错误当中,有些并不特殊,甚至可说是稀松平常;有些错误有迹可循,只要我们认清错误的真面目,就不会重蹈覆辙。举例来说,为什么薪水和年终奖金的用法会不一样?我在第一部提到人们会对相同的金额赋予不同价值。换句话说,大家习惯“在大脑里分类计算”。某一笔钱是怎么进口袋的、怎么出口袋的,都会改变那笔钱的货币价值。

大家都知道,人的眼睛会产生错觉,把假货看成真货。眼睛的错觉和认知的错觉总在无意间自然出现,使我们基于错觉直接下判断,忽略细节,偏离目标。

即使在我们眼前的是相同的信息,也会因为说明和呈现信息的方式不同,而使我们做出完全相反的选择。例如脂肪含量5%的酸奶比无脂肪含量95%的酸奶好,含有20%一般羊毛混纺的克什米尔毛衣比不上含有80%克什米尔羊毛的毛衣。

当抉择有风险的时候,我们对于风险造成的利益和损失也会有不同的衡量——相较于利益带来的喜悦,人们更在意损失带来的痛苦,所以会为了回避损失,而采取难以理解的行为,例如在危险的赌局中大胆下注,这些都是人们的心理在作怪。

我们每天都感到无所适从,却必须不停做决定。无论是金融专家还是医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不是最好的。第二部说明了我们对风险的看法并不单纯,对数据、几率、百分比、统计数字的看法也会受到许多事物的影响。数字并不是冰冷客观的数值,而会受到情感渲染,导致我们得出令人吃惊的不合理的结果,就像情感犹如不宜驾驭的黑马,影响我们对未来的判断。例如我们在买卖股票时难免感情用事,这时候,你需要了解一下自己的消费心理,看穿人生的镜像游戏。

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自己知道自己不懂的事,相信自己有更强的力量和能力。简单说来,就是过于自恋。例如失败时觉得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成功时认为是因为自己很厉害,这些都是心理上的不成熟。我们总是只看见自己想看的。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自己的主观认知和客观事实互相矛盾,可是谁也不想舍弃自己的信念和偏见。

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实验经济学等领域不断在研究人的决策过程,累积的研究量多得惊人。这些研究发现,“当事人的决策总能实现最大利益”的经济理论并不正确。研究也发现人们是基于什么理由、如何做出不合理的决策的。在这个研究领域,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DanielKahneman)[1]于2002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说是划时代的大事。本书也多处引用卡纳曼的研究成果。人类的大脑容易过热失控,不过再怎么笨的行为总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犯的错误有许多是可以预测的。换句话说,这些行为的逻辑有别于数学逻辑,虽然不像数学那么有规律,但许多实验已经证实,这些行为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思考快捷方式(详见)。许多杰出的实验揭露了一连串经济学的错误,让我们得以看到无意识的认知如何作用,如何帮助我们过滤眼前的信息,以决定相应的行动。

科学家在脑和神经生物学领域也针对合理性进行了一连串的研究,我会在第三部中详细介绍。该领域通常是以大脑显像技术来追踪脑内的活动。研究结果显示,人的决策行为受到相关大脑部位的神经细胞的左右,在无意识的过程和可以介入操控的过程之间,在情绪与认知之间(简单说来就是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不断进行拉锯以完成决策。

可惜感性和理性经常发生冲突,所以人们容易落入认知的陷阱,做出不合理的选择。在做决策的时候,感性总会出来捣乱,又哭又闹的时候怎么可能冷静思考?情绪机制这时候做了我们自己的主导,例如,明明想减肥,却在面包上涂满奶油大快朵颐。

不过,情绪机制不只扮演阻挠和干扰的角色。为了做出适当的决策,让合理性这部机器发挥功能,我们除了在理性上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还需要感性帮一点忙,扮演助手的角色。

假如人类的大脑只会以深思熟虑的方式思考,也就是只靠前额叶皮层运作(这是区分爬行类、其他哺乳类和人类的部位,也是高等认知活动的基地),那么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确可以正确说明我们的决策行为。不过,假使大脑真的是这样,那么人类就不是地球上的居民了,而是外星人或数学能力优异却没有情感的尖耳火星人。电影《星舰迷航记》中的史巴克博士正是如此。

幸好人生和电影不一样,本书比以往的心理学理论更加丰富多彩、兴味盎然又充满想象力,你会知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才是决定你要不要花钱的因素。我们的神经回路无穷无限,可以教导我们许多事。书中没有无趣的内容,只要读到最后,你一定会明白我所言不假。

利玛窦·墨特里尼

注释:

[1]卡纳曼于1934年生于以色列,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前期,他和经济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Tversky,1937-1996,他是卡纳曼一辈子的朋友,也是研究伙伴)共同以实验证明,人在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必会采取合理的决策。他们提倡以“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取代“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UtilityTheory),其研究催生了“行为经济学”这门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