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励志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2697900000011

第11章 顾炎武书

明末清初有一位爱国主义思想家,叫顾炎武。他从7岁进入私塾学习开始,就非常喜欢读书。据说,他不仅熟读了《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等儒家经典“十三经”,而且能够背诵。

顾炎武超人的记忆力并不是天生的。他从小就用背诵诗文的办法来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把一本书背下来以后,总是经常复习,反复背诵。他曾经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复习两百页读过的书,不复习完决不休息。他用这个办法,使读过的书能够终生不忘。

顾炎武这样勤奋地读了二十多年书,到他45岁时,除了古代的经史子集等着作以外,他还读完了各州、各府、各县的地方志和朝廷大臣的奏疏等共一万二千卷,阅读书籍的总数达到好几万卷。在他的家乡,再也找不到他没有读过的书了。于是,顾炎武开始周游天下,遍读天下的书。

顾炎武骑着一匹马,然后用另外两匹马和两匹骡子驮着自己的书,开始了长途旅行。他一路走一路复习自己读过的书。到了一个地方,就向当地人了解风土人情、名胜特产、历史传说等等,然后一一记录下来。如果发现与书本记载不相符合的地方,顾炎武就详细调查,把考查的结果记在书本有关章节的旁边。顾炎武经过长期读书和积累,写成了《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和《日知录》三十卷等着作,成为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

心得·启迪

顾炎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对一个没有志向和毅力的人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但是顾炎武做到了。如果你已有了远大的志向,就要不辞辛苦,奋发向前!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曹雪芹(?——1763年,一说1764年),清代伟大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人,世代任江宁织造,家势贵盛。

曹雪芹的祖先是东北辽阳地区的汉族人。他家在明朝末年成了清朝皇帝的包衣(家奴),隶属于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清军进关,他家祖先也跟随入关,而且立下军功,从包衣一跃而成为功臣,当了官,也发了财。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皇帝小时候的保姆,这样,他家和皇室的关系更近了一层。康熙皇帝亲政以后,对曹家特别信任,让他家世袭江宁织造(驻在南京)官爵,还兼管两淮盐政。

13岁前的曹雪芹生活是优裕的。生活上有母亲、祖母的照料和百般宠爱,当时曹家藏有丰富的图书,曹雪芹天资聪慧,又广闻博识,这些都是日后从事文学创作的基础。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雍正皇帝借口曹家贪污公款,撤了曹頫的职,又把他家查抄了。

曹家被抄以后,即由南京迁到北京。从此,家道衰败,以致陷入“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状况,也使曹雪芹告别了如梦年华,踏入了人生道路上的荒凉境地。他被迫来到北京西山脚下一个偏僻山村落户。此处是“野水临门”、“蓬蒿浸径”,只有一间用茅草盖的屋。住在这里,几乎什么门路都没有,主要靠卖字画换钱度日。

曹雪芹生活困顿,身居蓬蒿之中,心情虽然更加沉郁,但他没有去攀附权贵,宁愿寄情于山川白云,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

曹雪芹不幸的家庭变故,使他饱受了世态炎凉、人间沧桑,也成为他创作《红楼梦》的强大动力。不朽的巨着《红楼梦》是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写成的。他开始写作,没钱买纸,就用废纸替代,甚至把皇历拆了,把书页反过来折上,订成本子用。文学是痛苦的事业,伟大的作品往往出自苦难者之手。曹雪芹正是在抚今追昔的无限感慨中,呕心沥血写就了《红楼梦》。正像曹雪芹自己所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当《红楼梦》快要写成时,意想不到的灾难降到曹雪芹头上,曹雪芹唯一的儿子被传染上了痘疹。那时候,出痘疹要吃牛黄、珍珠等贵重药品,他家穷得连锅都揭不开,哪里有钱去买药呢?曹雪芹眼睁睁地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一天天憔悴下去,真伤心透了。到了秋天,孩子病死,曹雪芹因为过于伤心,身体也垮了。不久,他也染上痘疹,病在床上。冬天,曹雪芹的病更重了。除夕那天,除旧迎新的鞭炮响了,可是这位文学巨匠却“泪尽而逝”,寂寞地离开了人间。

心得·启迪

人世沧桑,曹雪芹一一过目,铭刻于心。深蕴抱负而又被现实深深刺痛的他,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在苦难中沉沦,反而激发了他对理想人间的追求、对人性美的追求。正是这份执着的追求,才会在茅草瓦砾间崛起一部光耀千古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