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我的大学(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2721400000002

第2章 导读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特别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部作品。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三部。小说叙述了饱尝人间辛酸的柯留沙,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秘密参加革命活动的故事。

贫苦的生活使他在伏尔加河流浪,和搬运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后来,他在面包店找到工作,参加了大学生的秘密组织,并开始向工人们传播革命理想,鼓励工人罢工。

在“社会大学”里,他学到了真正的大学里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最终成长为一个革命的知识分子。

全书人物众多却形象鲜明、性格各异,无论作家对之着力刻画还是寥寥数笔略加勾勒,全都显得轮廓分明、鲜活灵动,读来如见其面,如闻其声。

鲁迅在谈到高尔基时说:高尔基“是底层的代表者,是无产阶级作家”;“他的一生,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