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百家姓(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2721700000014

第14章 韩hán

【历代名人】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创始人韩国公族,与李斯同师事荀卿。他纵观天下形势,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实现“法、术、势”合一,以收“道法万全”之效果。

韩昭侯:战国名君,建立了因功行赏制度,于是韩国大治,诸侯不敢来犯。韩非:战国末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韩非子》一书,为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信:西汉初期官至大将军,封为楚王,后贬为淮阴侯。着名军事家。他智勇双全,治军严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屡建奇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颂。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着有《兵法》三篇。

韩当: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省迁安)人,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三国吴名将、都督。因为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被孙坚赏识。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佐孙氏屡建战功,熟悉水战,勇猛过人。222年夷陵之役,与大都督镇西将军陆逊、昭武将军朱然共同在南郡的涿乡攻击并大破蜀军。转任为威烈将军,封都亭侯。曹魏的上军大将军曹真攻击南郡,韩当保守东南方,在边境身为将帅,激厉将士同心固守,又敬重督司,遵行法令,孙权称善。223年,封石城侯,升迁为昭武将军,遥领荆州冠军郡太守,后来又加都督的称号。统帅敢死及解烦营兵万人,讨伐丹阳郡贼寇,击破。旋即病逝。儿子韩综承袭侯爵、统领兵马。

韩擒虎:东垣(今河南省新安)人,字子通(538——592),出身将门,父为北周大将军,袭封新义郡公。因军功升至上仪同,曾任永州、和州刺史。隋朝建立后,经高颎推荐为庐州总管,坐镇庐江(今安徽省合肥),为灭陈做好准备。开皇八年(588年)十一月,隋以韩擒虎为先锋,率精兵五百人自横江夜渡,袭取采石(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向建康挺进。所过之地,陈军丧胆乞降,由是很快便攻下建康城,并俘陈后主于枯井之中。韩擒虎以功封上柱国,出为凉州(今甘肃省武威)总管。不久召还,开皇十二年(592年),突发病而死,时年五十五。

韩愈: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滉:唐代画家。字太冲,长安(个陕西省西安)人。德宗朝宰相,这样一位高官显贵,却尤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宣和画谱》记载他有作品三十六件,其中表现农村生活与生产的就有二十四件。他的画,与张萱、周棠所表现的绮罗人物有所不同,两者似不可比,把选材重点从宫廷、豪门生活扩大到当时的农村,这是我国风俗画发展中的大进步。韩滉描写农家风俗的绘画,至今传世的只有这幅《五牛图》。

韩偓:唐代诗人。字致尧(亦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历任左拾遗、刑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辞不受。后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惧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他十岁能诗,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诗多感时伤乱之作,颇具风骨。而其《香奁集》则轻薄香艳,开“香奁体”诗风。着有《玉山樵人集》等。

韩琦:河南安阳人,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有歌赞之:“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世忠:南宋大将。他与岳飞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先在河北屡败金兵,后驻镇江曾以八千兵迎击金兀术,激战黄天荡,金兵闻之胆寒。

【姓氏溯源】

韩姓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封叔虞于唐,史称晋国,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称唐叔虞。春秋时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统一。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以后,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叔父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当时的韩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韩氏一直在晋国位列公卿。至战国初,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赵、魏三国。起初,韩国建都于平阳,到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于新郑,历经八代,至韩襄王仓于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于是其宗室子孙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多聚居在古时的颍川郡。到西汉末年,河南尹韩骞因躲避王莽之乱,移居古时的南阳郡,是为河南、陕西韩氏。二是他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的大汗氏,后改姓韩。

秦汉时期,韩氏迁移到今天的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和北京及北部的一些地方。唐宪宗作皇帝时,河南河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孟县南)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成为韩氏进入广东最早的人。唐朝末年,河南固始一些韩氏人在福建安家落户,清代康熙年间,大陆韩氏己有人迁入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