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你学成语(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2725700000010

第10章

【解义】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相传越王勾践回国后坐卧在薪草上,“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臣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须歃血为誓。”

【例句】他隐居山林,~,五年后终于打败了对手。

握手言欢

【注音】wò shǒu yán huān

【解词】言欢:说笑,谈笑。

【解义】指亲热地握手谈笑,多用以形容重新和好。

【出处】巴金《生之忏悔·两个孩子》:“一连打了三天,然后那两位军阀因别人的调解又握手言欢了。”

【例句】姐妹俩解除了误会,又~了。

wū

乌合之众

【注音】wū hé zhī zhòng

【解词】乌合:像乌鸦那样的暂时聚合。

【解义】比喻临时杂凑起来、没有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例句】据警方透露,所谓金龙帮不过是一群~。

乌烟瘴气

【注音】wū yān zhàng qì

【解词】乌:黑。瘴气:山林中的一种湿热而有害的空气。

【解义】比喻人品很坏,不干正事。也形容秩序混乱,风气败坏或社会黑暗。

【出处】巴金《谈我的短篇小说》:“国内反动势力占上风,一片乌烟瘴气。”

【例句】这伙人把茶室搅得~。

污泥浊水

【注音】wū ní zhuó shuǐ

【解词】污:污秽。浊:浑浊。

【解义】污秽的泥,浑浊的水。比喻一切落后、腐朽和反动的东西。

【出处】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例句】莲花出于~,却洁白高雅,一尘不染。

wú

无病呻吟

【注音】wú bìng shēn yín

【解词】呻吟:病痛时哼哼的声音。

【解义】没有病而发出呻吟声。比喻本来无忧无虑,却要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缺乏真情实感,矫揉造作。

【出处】宋·辛弃疾《临江仙·老去浑身无着处》:“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例句】这几首诗吟风弄月,毫无思想内容,完全是文人墨客的~。

无地自容

【注音】wú dì zì róng

【解词】无:没有。

【解义】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躲藏。形容羞愧到了极点。

【出处】《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例句】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真感到~。

无动于衷

【注音】wú dòng yú zhōng

【解词】衷:内心。

【解义】内心动也没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清·方苞《修复双峰书院记》:“视亡国易君若邻之丧其鸡犬,漠然无动于中。”

【例句】儿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作为父母,怎能~!

无独有偶

【注音】wú dú yǒu ǒu

【解词】独:单独,一个。偶:一对,成对。

【解义】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一个可以跟他配对的。多用于贬义。

【出处】刘复《奉答王敬轩先生》:“先生与这位老夫子,可称无独有偶。”

【例句】~,他竟然也是北大的毕业生。

无恶不作

【注音】wú è bù zuò

【解词】无:没有。作:干。

【解义】没有一件坏事不干的。形容干尽了坏事。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三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例句】有几个~的乡绅恶霸被我们拉到东山坡下就地正法。

无风起浪

【注音】wú fēng qǐ làng

【解词】无:没有。浪:波浪。

【解义】没有风却掀起了波浪。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是非来。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桂指香〉》:“没来由打水不浑,平白地无风起浪。”

【例句】俗话说~,你应该有一个精神准备,免得到时束手无策。

无济于事

【注音】wú jì yú shì

【解词】济:帮助,补益。

【解义】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三回:“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去,亦无济于事。”

【例句】学生学习成绩差,家长要耐心辅导,打骂是~的。

无价之宝

【注音】wú jià zhī bǎo

【解词】宝:宝贝、宝物。

【解义】不可用金钱计价的宝物。指极其稀有珍贵的东西。

【出处】孙犁《石猴平分杂记》:“这是无价之宝,七班把它埋的严实极了,什么东西也拿出来,就是不肯露这个。”

【例句】优良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

无坚不摧

【注音】wú jiān bù cuī

【解词】坚:坚固,指坚固的东西。摧:摧毁,毁坏。

【解义】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刘伯承《回顾长征》:“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例句】以郎平为首的中国女排,真是一支~的队伍。

无拘无束

【注音】wú jū wú shù

【解词】拘:限制。束:捆住。

【解义】不受任何拘束。形容非常自由。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事?”

【例句】小鸟在天空~地飞翔,自由极了。

无可非议

【注音】wú kě fēi yì

【解词】非议:批评,指责。

【解义】没有什么可以指责或批评的地方。

【出处】《三家巷·三一》:“你们的盛情是可感的,动机是无可非议的。”

【例句】他们对这次活动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周全,是~的。

无可厚非

【注音】wú kě hòu fēi

【解词】厚:重,过分。非:责备。

【解义】不可以过分责难。

【出处】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作者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

【例句】她已经是中学生了,想穿得漂亮一点也~。

无可奈何

【注音】wú kě nài hé

【解词】无:没有。

【解义】毫无办法可想。

【出处】唐·白居易《无可奈何歌》:“无可奈何兮,白日走而朱颜颓,少日往兮老日催。

【例句】这孩子,无论你说什么,他就是不肯学习,我真是~。

无孔不入

【注音】wú kǒng bù rù

【解词】孔:小洞。

【解义】比喻利用一切机会活动。多用于贬义。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况且上海办捐的人,钻头觅缝,无孔不入,设或耽搁下来,被人家弄了去,岂不是悔之不及。”

【例句】这个超级大国依仗着自己的国力,~,几乎把手伸向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无人问津

【注音】wú rén wèn jīn

【解词】津:渡口。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探求途径。

【解义】没有人来尝试做某件事或过问某件事。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后遂无问津者。”

【例句】这些货物摆在柜台上已一个多月了,一直~,应该购置一些适销对路商品,来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

无伤大雅

【注音】wú shāng dà yǎ

【解词】伤:伤害,妨害。

【解义】指对事物的正当方面没有什么妨害。多就文艺作品虽含诙谐、讽刺意味但仍不失于雅正而言。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五回:“像这种当个顽意儿,不必问他真的假的,倒也无伤大雅;至于那一种妄谈祸福的,就要不得。”

【例句】你不要多心,这样做也~,别人不会有什么挑剔。

无所适从

【注音】wú suǒ shì cóng

【解词】适:往。从:跟随,听从。

【解义】不知跟随或听从谁才好。形容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宋·姚宽《西溪丛语》上卷:“观古今诸家海潮之说者多矣……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例句】他一会儿这样指挥,一会儿又那样指挥。朝令夕改,让人~。

无所畏惧

【注音】wú suǒ wèi jù

【解词】畏惧:害怕,惧怕。

【解义】没有什么可以惧怕的。形容什么都不怕。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例句】面对敌人的恐吓,他镇定自若,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无往不利

【注音】wú wǎng bù lì

【解词】往:到。利:顺利。

【解义】不论到哪里,没有不顺利的。形容处处都行得通,什么事情都办得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贫道今日幸把些尘垢全部拭净,此后是皓月当空,一无渣滓,诸位才女定是无往不利。”

【例句】他办事~,因此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无微不至

【注音】wú wēi bù zhì

【解词】微:细微,指细微之处。至:到。

【解义】没有什么细微的地方不考虑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清·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张姬爱儿如己出;姬病,儿侍奉汤药,无微不至。”

【例句】宾馆工作人员~的服务,受到客人们的一致好评。

无隙可乘

【注音】wú xì kě chéng

【解词】隙:裂缝,空子。

【解义】没有空子可钻。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八回:“督署禁卫森严,无隙可乘,只好决定向丁公馆下手。”

【例句】自从实行警民联防以来,盗窃分子再无~。

无懈可击

【注音】wú xiè kě jī

【解词】懈:松懈,破绽,漏洞。

【解义】①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漏洞。②叫人找不到破绽。

【出处】《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例句】他的辩护词真是~。

无与伦比

【注音】wú yǔ lún bǐ

【解词】伦比:类比,匹敌。

【解义】没有能比得上的。

【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自秦、汉已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例句】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在世界建筑史上是~的。

无足轻重

【注音】wú zú qīng zhòng

【解义】不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一十四回:“但此尚不过王揖唐一人的心理,无足重轻。”

【例句】我们不要去过问一些~的闲事。

wǔ

五彩缤纷

【注音】wǔ cǎi bīn fēn

【解词】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

【解义】形容色彩繁多艳丽。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三回:“铺设得五色缤纷,当中挂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

【例句】~的礼花绽放在广场的上空,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五谷丰登

【注音】wǔ gǔ fēng dēng

【解词】五谷:泛指粮食。

【解义】泛指粮食丰收。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先声》:“处处四民安乐,年年五谷丰登。”

【例句】今年又是一个~的丰收年。

五光十色

【注音】wǔ guāng shí sè

【解词】色:色彩。

【解义】形容色彩鲜艳或花样繁多。

【出处】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例句】首饰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金银珠宝制品,太阳一照,~,耀人眼目。

五湖四海

【注音】wǔ hú sì hǎi

【解词】五湖:我国的几个大湖。说法不一,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四海:古时认为中国四面环海。

【解义】泛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出处】《祖堂集·十五·伏牛和尚》:“割爱辞亲异俗迷,如云似鹤更高飞;五湖四海随缘去,到处为家一不归。”

【例句】长江三峡工程,汇集了来自~的能人。

五体投地

【注音】wǔ tǐ tóu dì

【解词】五体:指头和双手双脚。

【解义】佛教最恭敬的礼节。两手、双膝和头同时着地。比喻钦佩到了极点。

【出处】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诸君,你看从前维新老辈的思想议论气魄,怎么不叫人五体投地呢!”

【例句】看到他那精湛的武艺,这个叫小宝子的孩子佩服得~,跪在地上不起来,要求拜师讨教。

舞文弄法

【注音】wǔ wén nòng fǎ

【解词】弄:玩弄。

【解义】指在笔墨文字上玩弄技巧,使法律条文在概念上有所变动。多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例句】他们整天~,来达到作弊的目的。

舞文弄墨

【注音】wǔ wén nòng mò

【解词】舞:玩弄,耍花样。

【解义】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而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

【出处】《隋书·王世充传》:“明习法令,而舞文弄墨,高下其心。”

【例句】这些无耻文人,除了~之外,还能干什么呢?

wù

物换星移

【注音】wù huàn xīng yí

【解词】物换:景物改变。星移:星辰的位置移动。

【解义】形容时序变迁。

【出处】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贺新郎·赋滕王阁》:“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歌翠舞。”

【例句】千百年来,~,但民间有些习俗仍然难以改变。

物极必反

【注音】wù jí bì fǎn

【解词】极:极端、顶点。反:指走向反面。

【解义】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出处】宋·朱熹·吕祖谦《近思录·道体》:“《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是。”

【例句】营养丰富的食物对人体有益,但~,长期过量的食用,却会导致某些病症的发生。

物美价廉

【注音】wù měi jià lián

【解词】价:价格。廉:便宜。

【解义】指物品质量好,价格便宜。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紫旒道:‘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要印一部书。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所以特来求教。’”

【例句】不管是谁生产的,在竞争中都只能以~取胜。

物是人非

【注音】wù shì rén fēi

【解词】物:景物。

【解义】景物依然如故,而人事非同往昔。后多用来表示人事变迁之后对故人的怀念。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回首时今来古往,伤心处物是人非。”

【例句】离别四十年,他又回到故乡,却早已~,只留下一片怅惘之情。

物以类聚

【注音】wù yǐ lèi jù

【解词】类:同类。聚:集聚。

【解义】指同类的东西经常聚集在一起。现多比喻坏人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出处】宋·普济《五灯会元·三十九·温州护国钦禅师》:“如藤倚树,物以类聚。”

【例句】他们俩又在一起鬼混,真是~。

X

息事宁人

【注音】xī shì níng rén

【解词】息事:把事情平息。宁人:使人安宁,和睦共处。

【解义】平息事端,使人安宁。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畏鬼者常情,非辱也。谬答以畏,可息事宁人。彼此相激,伊于胡底乎?”

【例句】两家隔壁住着,吵下去对谁都不好,还是我~,让他一步吧。

息息相关

【注音】xī xī xiāng guān

【解词】息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解义】呼吸相互关连。比喻彼此关系或联系极为密切。

【出处】朱自清《三记报章文学》:“无线电网繁密而敏捷,世界的每一角落息息相关,真是个‘天下一家’”。

【例句】中国留学生身居海外,但他们同祖国和人民~。

熙熙攘攘

【注音】xī xī rǎng rǎng

【解词】熙:快乐的样子。

【解义】形容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出处】明·袁宏道《破研斋集·登晴川阁望武昌》:“遥知郁郁葱葱地,只在熙熙攘攘间。”

【例句】上海的南京路,每天都~。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注音】xī xiào nù mà,jiē chéng wén zhāng

【解词】皆:都。

【解义】形容善于不拘一格地抒发感情,写成好的作品。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九回:“既已成竹在胸……票拟之下,便不免苏东坡喜笑怒骂之文章矣。”

【例句】鲁迅先生~,用手中的笔同敌人做斗争。

xí

习以为常

【注音】xí yǐ wéi cháng

【解词】常:平常,经常。

【解义】经常这样做,已经成为习惯了,也就看作是正常的事了。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闻其语,始知鬼、狐皆真。幸习常见惯,颇不为骇。”

【例句】他每天晚上工作到半夜一点多钟,已经~了。

席地而坐

【注音】xí dì ér zuò

【解义】本指古人铺座席于地而坐。后泛指以地为座席于地而坐。也就是就地坐下。

【出处】《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则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例句】在河边的草地上,大家~,开始了快乐的野餐。

xǐ

洗耳恭听

【注音】xǐ ěr gōng tīng

【解词】洗:清洗。

【解义】洗净耳朵,恭敬而专心地听讲。形容诚心诚意地听人讲话的态度。多用作敬辞。

【出处】茅盾《劫后拾遗》:“请一个人做什么报告,要大家枯坐洗耳恭听。”

【例句】每当上司跟他谈话,他都是一副~的样子。

洗心革面

【注音】xǐ xīn gé miàn

【解词】革:改变。

【解义】洗涤心肠,改变面目。比喻彻底悔改。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现在自知迷谬,从此脱离,要洗心革面的做好人了。”

【例句】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出息的青年。

喜出望外

【注音】xǐ chū wàng wài

【解词】望:希望或意料。

【解义】形容意外好事突然出现时的欢乐。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桂生喜出望外,做梦也想不到此。”

【例句】居住在台湾的爷爷终于回来了,大家真是~。

喜怒不形于色

【注音】xǐ nù bù xíng yú sè

【解词】喜:高兴。怒:生气。形:表现。色:脸色。

【解义】高兴和愤怒的情感都不表露在脸上。指人沉着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

【例句】他是个~的人。

喜气洋洋

【注音】xǐ qì yáng yáng

【解词】洋洋:得意的样子。

【解义】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态。

【出处】茅盾《尚未成功》:“他看看壁上的钟,七点还差几分,他又望望窗外小院子的盆景,都是喜气洋洋地对他笑。”

【例句】今天同学们~地去春游。

喜上眉梢

【注音】xǐ shàng méi shāo

【解词】眉梢:眉尖。

【解义】形容高兴的神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出处】康濯《三面宝镜》:“听的人自然都喜上眉梢,点头称是。”

【例句】他父亲听说他考上了北大,不禁~。

喜闻乐见

【注音】xǐ wén lè jiàn

【解词】喜:喜欢。乐:乐意。

【解义】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例句】我们应当深入生活,多创作一些为群众所~的好作品。

喜笑颜开

【注音】xǐ xiào yán kāi

【解词】颜:脸色。开:舒展。

【解义】心里高兴,满脸笑容。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卷:“故人相见,喜笑颜开,遂留于衙署中安歇。

【例句】在全区语文统考中,我们班夺得第一名,老师和同学们都~,互相祝贺。

喜新厌旧

【注音】xǐ xīn yàn jiù

【解词】喜:喜欢。厌:讨厌,厌恶。

【解义】喜欢新的,厌恶旧的。多指用情不专。

【出处】巴金《秋》第十六章:“他喜新厌旧,跟哪一个人都好不长久。”

【例句】这衣服才穿了半年你就不喜欢了,真是~。

xì

细水长流

【注音】xì shuǐ cháng li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