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你学滑冰(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
2726100000005

第5章 速度滑冰(3)

培养高水平的速滑运动员,应从少年儿童时起进行多年系统的训练。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训练周期大约3年左右,大体上经过3~4个周期,才有可能培养成为优秀的速滑选手。在全年和多年的训练中,应科学地系统地制定全年和多年的训练计划。训练时期要根据训练的主要目的和要参加的重大比赛任务,结合少年儿童或运动员的不同情况科学地加以划分。

训练时期可按年度分成几个不同时期:

1准备期:为参加比赛作好身心准备;

2比赛期(竞赛期):使身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参加比赛;

3过渡期(休整期):消除因紧张竞赛所产生的身心方面的疲劳;

也可按季节或陆地(无冰期)训练、冰上(冰期)训练划分时期。无论怎样划分时期,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和根据训练比赛任务来确定,不能把分期绝对化。

速滑训练方法

速滑训练的方法很多,有重复法、变换条件法、综合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

1间歇训练法:是利用某种手段作某个练习,中间有一定时间间隔的训练法。

2综合训练法:是利用不同手段和各种练习进行训练。采用这两种方法可选用下列训练手段进行训练:

(1)各种跑:对提高心肺功能效果较好,在复杂地形上跑还可增强腿部力量;

(2)自行车练习:除具有跑的效果外,还可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

(3)在山地和沙地上训练:可提高强度、难度,对提高腿部肌群力量效果较好;

(4)各种高质量的屈膝走:对心肺系统和肌肉系统都能产生较强的刺激,是现在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5)各种模仿性跳跃练习:主要提高专项肌群的能力;

(6)滑軱辘冰鞋练习:可改进速滑技术和提高专项能力;

(7)滚动跑台、模仿动作滑行台、滑行板练习:对提高专项能力有显着效果;

(8)各种负重练习:是提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和静力的主要手段;

(9)全面发展力量操和橡皮筋练习:能协调和发展全身力量;

(10)各种柔韧性练习:对发展各种素质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并对防止运动创伤有积极作用。

70年代初,增加了“世界短距离速滑锦标赛”,80年代初,增加了“短跑道速滑比赛”,由于男子全能比赛和短距离比赛对运动员的素质和机能要求极不相同,所以男子全能和短距离项目分别进行训练和比赛的趋势逐渐明显:前者以耐力和速度耐力为主,而后者则以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为主。女子全能比赛距离较短,对机能的要求与短距离差别不大,因此分项训练的特点尚不明显。

竞赛项目

世界锦标赛的竞赛项目,男子为500、1500、5000、10000米;女子为500、1000、1500、3000米。世界男女短距离锦标赛竞赛项目,均为500、1000米,世界青少年速滑锦标赛竞赛项目,男子为500、1500、3000、5000;女子为500、1000、1500、3000米。冬季奥运会竞赛项目,男子为500、1000、1500、5000、10000米;女子为500、1000、1500、3000米。各种比赛,除奥运会项目按男子500、5000、1000、1500、10000米,女子1500、500、1000、3000米的程序进行外,其他比赛如天气情况允许均应在两天内进行,编排顺序按第1项短距离、第1项长距离和第2项短距离、第2项长距离的次序比赛。

竞赛通则

注:短跑道速滑比赛除外。

运动员必须按逆时针方向滑跑。内道起跑的运动员,滑行到换道区时应换到外道滑跑,外道运动员要换到内道。在换道区争道时,出内弯道运动员要主动让道。起跑时,在“各就各位”口令下达后,运动员要在起跑线与预备线之间静止站好;“预备”口令下达后,立即做好起跑姿势,鸣枪前不准活动,保持静止,枪响后即起跑。在弯道滑跑中,冰刀不准切入雪线。2名以上运动员在同一条跑道滑跑时,后面运动员必须与前面运动员相距5米之外,在不影响前面选手正常滑跑情况下,可以超越。运动员的冰刀触及终点线,才算到达终点。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不属于自身的原因而影响了正常滑跑或摔倒时,经裁判长允许,可以休息30分钟后,重新参加该项比赛,但因冰场不洁或冰刀损坏,则不能重新比赛。

全能冠军应是取得3个以上单项第1的运动员。若无人达到这一要求,以4项得分最优者(得分最少)为全能冠军。获得3个单项第1名,但有1项被取消比赛资格或因个人原因未滑完第4个项目的运动员,不能授与全能冠军,也不能计全能名次。

全能得分规定如下:500米成绩的秒数就是该项所得分数;1000米成绩的1/2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1500米成绩的1/3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3000米成绩的1/6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5000米成绩的1/10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10000米成绩的1/20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总分数只计算到小数点后3位,如遇几名选手的总分差别微小,应考虑到小数点后4位。

重大国际比赛

重大的国际比赛多数由国际滑冰联盟或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举办。

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

第1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是1893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到1980年共进行了74届,比赛项目有5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4项。

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

1936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1届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1956年前的比赛项目为5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4项,此后改为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4项。

世界男女短距离速滑锦标赛

第1届世界男女短距离速滑锦标赛在瑞典的埃斯基尔斯蒂纳举行,比赛项目第1天是500米、1000米,第2天同第1天项目。

世界青少年速滑锦标赛

第1届世界青少年速滑锦标赛于1974年在意大利科蒂纳举行,比赛项目有男子5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从1981年起,把参加者的规定年龄从不满20周岁改为不满18周岁。

世界短跑道速滑锦标赛

这种比赛是在冰球场上划的椭圆形单跑道上进行的,和其他速滑比赛的区别是比赛场地小,比赛激烈,要求运动员戴安全帽,冰场板墙要有安全措施。1976年和1977年国际滑冰联盟分别在美国的尚佩恩和法国的格勒诺布尔举办了两次国际短跑道速滑锦标赛,比赛后修改了比赛规则。1978年4月在英国正式举办了第1届世界短跑道速滑锦标赛。短跑道速滑比赛分为个人项目(5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和集体项目(男子4人接力5000米,女子4人接力3000米)。个人全能成绩由各项决赛名次得分总和评定。

欧洲男子速滑锦标赛

此锦标赛是从1891年开始的,规则与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相同。

欧洲女子速滑锦标赛

第1届欧洲女子速滑锦标赛于1970年在荷兰海伦芬举行,规则与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相同。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速滑比赛

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4年1月26日至2月4日在法国沙莫尼举行。当时速滑比赛只有男子项目5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从1976年的第12届开始,增加1000米项目。从1960年起,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速滑比赛中增加了女子项目(5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

除上述重大世界性比赛外,还有一些传统性国际比赛,如一年一度的“金色冰刀”比赛、“北欧各国速滑赛”等。

全国性比赛

全国冰上运动会

1960年前,多采用这种综合性比赛(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运动等),速滑比赛成年男子组项目有5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成年女子组项目有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

全国优秀运动员测验赛

比赛项目与全国冰上运动会相同。比赛项目和规则均按国际滑冰联盟的规定进行。

一级健将级速滑赛

比赛项目与全国冰上运动会相同。比赛项目和规则均按国际滑冰联盟的规定进行。

全国速滑比赛

这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型速滑比赛,规则与世界冰赛相同。

全国速滑冠军赛

1966年前称为全国速滑锦标赛,1979年改称现名,比赛项目分为成年男女全能组、青年男女全能组和短距离男女组。

全国少年速滑赛

是18周岁以下的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分两个年龄组﹕甲组18周岁以下,比赛项目有男子5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少女与成年女子项目同;乙组15周岁以下,男女项目均为500米、1000米、1500米。从1981年起,增加青年组(年龄为20周岁以下),比赛名称改为“全国青少年速滑赛”。

全国短距离速滑赛

比赛项目男女均为500米、1000米,1975~1979年,只是全国速滑比赛会的一个项目,1980年从全国速滑比赛中分了出来,单独举行。

全国运动会速滑比赛

是全国运动会的一个大的比赛项目,每4年举行1次,分为男女全能项目和男女短距离项目,计团体总分,是现在中国最重要的速滑比赛,到1979年已举行了4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