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代的皇权与世家
2746800000009

第9章 前言

传统社会以家族为中心,婚姻之目的在于延续家族和祭祀祖先,在婚姻上所谓“合两姓之好”,即表示由双方家长决定子女婚事,至于当事男女则无婚姻自主权。既以尊长主婚,安排婚事或选择对象时,必然考虑门当户对,明清时代虽不如魏晋中古社会般重视阀阅联婚,但仕宦之家为了维护其政治势力及社会声望,士族间仍盛行联婚,本文的目地是以陈氏家族为中心,探讨其婚姻形态。

海宁陈氏与新城王氏、桐城张氏、无锡嵇氏并列为清代四大官宦家族。陈氏自明代中叶以降登录仕籍者,迄清末三百年间,凡进士、举人、贡生等两百多人,其中位居内阁大学士者3人,官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者达11人,鼎甲之盛,莫过于此,故陈氏实为科举世家之代表。

其次,陈氏家谱四度编修,谱中详细记载婚姻资料,包括婚嫁对象的籍贯和姻亲的功名及官位等。例如娶进门的媳妇必附上其父之籍贯和官职;女子出嫁也记载女婿的功名,有些连女婿之父的功名也载入。因此,由陈氏族谱为主,再参考其姻亲的族谱和地方志,就可明了陈氏姻亲的地域分布,以及清代士族间的通婚状况。此研究目的在于了解人口之问题,讨论婚姻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用来探讨清初江南士族的政治结合。谢国桢所论述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认为清初顺治、康熙间的党争是承袭明代东林党和魏党的关系,所造成的南北两派纷争,本文拟以党争之论题,进一步探究结党的士大夫间有何婚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