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金手指点子库
2754200000020

第20章 情感妙点子(8)

可是,有时候刚刚完,他泪痕还没有干,就又东张西望的不好好吃饭了,或只是这一顿好好的吃,下顿饭又不按时吃饭,孩子就会反抗,而相互对抗的结果会变成家长在鼓励自己的孩子反抗。

5岁的戴维斯因为感冒了,发高烧,两天没有去幼稚园了。今天他略好了一点,想去游泳,母亲说:“你不可以去,你还没完全好呢。”戴维斯十分不高兴。一会儿母亲听到后门响了一下,戴维斯已经穿好了游泳裤,正准备下水呢。

“不行,戴维斯,你今天还不能游泳。”

母亲走过去把戴维斯拉了回来。戴维斯大哭大叫,又朝着门冲了过去。母亲走过去,关上了门,什么也没有说,她也没有阻止戴维斯哭泣。戴维斯哭了一阵,开始咳嗽。母亲还是什么也没有说,继续挡着门,不让戴维斯出去。最后戴维斯喊道:“我恨你,母亲。”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屋里。母亲继续去干自己的事,并不理会戴维斯。

这件事看起来仿佛是母亲在和戴维斯打权力战争,戴维斯想去游泳,可母亲挡着门不让他去。

这里母亲有一个迫不得已的原因。在一般情况下,母亲可以考虑使用结果法,让孩子从结果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但在这一例子中的结果却是母亲和孩子都难以承担的。

没有哪个母亲忍心让自己的孩子生病以获取自我教育的结果,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在此种情况下,母亲一定要利用一下自己的权威,这是她的责任,她要确保孩子不再生病。母亲在这里采取了非常冷静的态度,并没有激化和孩子矛盾,更没有为了维护自尊而采用过分激动的手段。

有些家长总是替自己辩解,仿佛所有对孩子的逼迫行为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利益才那样做的。

可是,家长真是为了孩子们吗?

家长自己的利益是不是也在里面?

如若孩子按照家长说的去做,家长是不是得到了自我的满足?

家长是真的想做一个好家长呢,还是想让其他人都知道,自己的孩子非常听话,从不违抗自己的命令?

家长是不是不顾孩子自己的意愿而行事呢?

家长是不是想占上风?

如若家长时常检查一下自己的动机,就会做得更加明智更加合理一些。

检查一下家长的管束结果,或许会得到一些启示。了解家长是否在和孩子进行权力斗争,主要不是方法,而是结果:家长“教育”孩子以后孩子仍然坚持原来的行为吗?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家长自己做到了吗?孩子是不是在反抗?家长的语调是不是告诉孩子们家长很霸道?家长的语调是不是表明他们比较专横,非常生气?

坚持立场一般是用无声和平静来表达的,为权力则是用争吵和生气的形式来表达的。

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对待孩子,以达到你所要求的目的。

戴维斯生气,是因为他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而并不表明他真的是“恨”母亲。母亲如若知道这只是孩子一时的执拗。坚持住了,戴维斯就会放弃。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帮助戴维斯冷静下来,避免对抗升级。

母亲把车停在了学校门口,4岁的乔治就是不下车。乔治病了一个星期没有去上学,现在病好了,他还是不想去上学。

母亲说:“快点,乔治,快要上课了,老师和同学都在等你呢,做个好孩子。”乔治却缩在车座上,不肯下去。

母亲向老师征求意见:“乔治不想去上学,我该怎么办呢?”

在此种情况下,应该采取和戴维斯的母亲类似的处理方法,把他拉下车,不说什么,也不发脾气,非常果断地去做,随着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如若母亲不生气,冷静地行动,就不会发生权力斗争了,也给了乔治一个受教育的机会。

当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要特别当心,不要使孩子的挑衅把你引人权力斗争中。

这里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是作为成人或家长的自尊心或权威感。

如若家长火冒三丈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本身,而是因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这时家长应该强迫自己退出冲突,不然,就会误入歧途,矛盾更加尖锐。

有一点家长应该明白,在今天的社会中,民主的意识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里,施行绝对的权威都是不受人欢迎的。

家长不应该也不能够再像以前那样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

在家庭中,家长一定要建立起合谐的合作氛围,对孩子施行引导和鼓励,用民主的态度来代替专制主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孩子产生冲突。

家长的地位不再是权威人士,而是通情达理的引导人,对孩子不是施行压力逼迫,而是引导、影响,家长的目标不应该是让孩子服从自己,而是应该服从社会规范,家长不是用惩罚来制服孩子,而用结果法来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决定。

当自己的孩子反抗自己时,家长的特权受到了最大打击。如若家长所关心的事的正确的处理,而不是自己的权力的范围,就会得到孩子的尊重。

如若用民主的态度来代替专制,家长就不会卷入权力斗争了。但用正确的态度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冲突,需要家长的毅力和耐性。

理解孩子,鼓励孩子,运用结果法相互尊重,尊重事实,这些做法都可以帮助家长赢得孩子的合作,避免权力斗争。可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已经开始发脾气,使性子,局势已经有些僵化的时候,临时抱佛脚,想出一个逻辑结果来使孩子就范,把它称为运用结果法,此种方式是不可能的。在此种情况下运用结果法其实是把结果法降低为惩罚的手段,自然也就不可能得到结果法应有的效果。

避免冲突,争取合作是家长的理想,不管是从家长的角度还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合作是共同的愿望,冲突是不可能让任何一方觉得愉快的。

合作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了解、协调和改善的过程。在合作过程中,家长应该摸索出一些规律和技巧,鼓励孩子们和自己合作。

合作一定靠自愿,而不是强迫。

正确的行为是鼓励的结果,强制不能带来真正的认同和长期的合作。

怎样让孩子独立自主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的消息,有一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学校领导想派他出国深造,让人和他谈这件事的时候,原以为他会非常高兴,毕竟这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机会。

可是,这位学生听了这一消息以后却是愁眉紧锁,最后竟然对领导说他不想去,领导感到十分惊奇,经过调查发现,原来这学生虽然学习非常好,可其他的事儿竟然什么也不知道,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他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就把他的一切事儿都包揽了下来,除了学习以外,不让他做任何事儿,当他上了大学以后,因为是在外地求学,要住在学校里,他的母亲没有办法,只好在学校的旁边租了一间小房子,以便能够像在家里一样照料儿子的生活,不然的话他非退学不可。

听起来仿佛是奇闻,看起来仿佛是笑谈,可是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母亲,这样的孩子,而且还许多,或许就在你的身边。

很难想像,这样的孩子到了社会上怎样去生存,怎样去竞争,母亲不能照顾他一辈子,总有一天他要自己去面对生活,如若他都不能照顾自己,那又怎么能谈得上为社会做贡献呢?

在这里,艾伦以一位家长的身份,依据自己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些小的建议,和年轻的家长们一起谈谈怎样让孩子依靠自己,而不让孩子依靠他人。

1自己做主

当家长为孩子选购衣服的时候,不能只顾自己的感觉,而主要是征求孩子的意见,因为这不是你要穿的衣服,而是要穿在孩子的身上,所以,当然要听听孩子的意见。

但是,在服装店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家长带着孩子买衣服时,当孩子把衣服试穿在身上以后,家长仔细地端看一下,认为不错,就买下了,她从不问孩子:“你觉得怎么样?”

“你喜欢吗?”“你看哪件更合适?”

如若不想让孩子依靠自己,就得随时让孩子自己做主,而如若孩子越是依赖家长的想法或做法,他就越不能依赖他自己。

2不妨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4岁的孩子当然做不了什么大的决定,但只要给他规定好一个具体的选择范围,孩子就能做出决定。

譬如早晨起床后家长问孩子:“想吃什么?”

孩子不能回答,即使回答出来了,家长或许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所以家长应该这样问:

“你今天早上想喝牛奶还是想喝豆浆?”

星期天如若出去玩可以问孩子:“你想去公园还是动物园?”等等。

让自己的孩子做决定,能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思考,然后再做出决定,长大以后他做事就不会犹豫不决和不知怎么去处理事儿了。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样,孩子在游戏和学习的时候不管有没有人监督,他都会自觉的遵守规则和纪律。

3不要推卸责任

家长们要尝试着把孩子生活世界中的每一项责任都放在孩子的肩膀上。当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说:“你真是没有办法,是老师不对。…“这不是你的错,都是他人不对。”而要试着对孩子说:“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这都是由你自己造成的”“你总会遇到你不喜欢的老师,就看你怎样调整了。”

这些听起来仿佛都是小事,但如若不这样做,而反过来强化孩子的观点,认为他人应该为孩子负责,就是在教导孩子推脱责任。

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小事,孩子被椅子碰了一下,家长赶紧跑过来,把孩子抱起来,说:“这椅子真坏,把你碰疼了,咱们来打它。”

虽然这有点开玩笑的意味,但这实质上是在帮助孩子推脱责任。家长们应该告诉孩子,椅子就在它本来应该的地方,“我认为你下次应该注意椅子的位置。”

这样就可以把孩子自己碰疼的责任坦白地说出来,而让他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而不是推卸责任。

4教孩子诚实

孩子在做了一件事儿以后,如若他知道讲了真话以后家长就会责怪他,那么他就有可能说谎,或是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

在生活中如若你的孩子坦白地向你承认:“母亲,我把杯子打碎了。”但最后却是换来你的一顿责骂或痛打,一副不再爱他的样子,那么孩子就会从中得到这样的暗示:“说实话只不过是使我的日子更不好过,而且仿佛母亲也不喜欢我了。”

所以,当他下次又不小心把杯子掉到地上的时候,你问他:“谁干的。”他就可能回答:“不是我干的,是小花猫碰倒的。”或说:“我不知道。”

家长如若想让自己的孩子做个诚实的人,她就应该正确的对待孩子所做的任何事儿孩子做了错事,应该教训他,但要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靠打骂来教训他。

记得有一次艾伦的儿子在客厅里玩,艾伦在卧室里写东西,儿子突然不小心把茶座上的一杯茶水弄倒了,水流到了地上,艾伦在卧室听到了声响,看到了这一切,但艾伦装做什么也不知道,只是留心观察儿子怎么做。

艾伦看到儿子先是看到向下流的水有点呆了,然后又非常害怕地向艾伦那里看了看,最后才轻声地喊了艾伦几声:“母亲,母亲……”艾伦向儿子走过去,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子。”“我把水弄到了地上。”艾伦看了茶座上的茶叶和地上的水,问儿子:“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儿子想了想,然后说道:“我们应该把水弄干净。”“对了。”艾伦让儿子拿来抹布,把茶座抹干净了,然后又把拖把拿来,把地上也拖得干干净净。做完了这些事以后,艾伦问儿子:“你知道你把水打翻了是不对的吗?以后你自己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再做这样的事儿了,知道了吗?”艾伦把儿子抱在怀里,亲了亲他的脸,又回房里写自己的东西去了。教训完儿子以后再拖着他亲吻看起来特别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孩子需要知道你爱她,即使是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也是一样。

如若有必要进行惩罚,你也一定要带着爱意,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只是告诉孩子说出真相是对的:“即使你犯了错误,我还是爱你,只要你以后别再这样做就行了。”让孩子们懂得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就是不能撒谎,不能把责任推给他人,你就还会十分地关心他们,十分地疼爱他们。

5不要鼓励孩子告状

孩子如若经常告诉家长他人怎样怎样,他就是在学会责怪他人,而你如若听从孩子的告状,就等于是对他们说:“家长会帮助你处理这些事儿,家长知道你还太小,做不了这些,所以你如若有任何应该让家长知道的事,就要告诉家长。”

此种态度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般说来,如若孩子对家长告状,家长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你打他人的小报告。如若别的孩子拿走了你的铅笔,你要自己想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只要简单的几句,就可以告诉孩子,怎样在大人不在的时候玩耍,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依靠自己的主人。当然,你一定要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如若别的孩子正在做比较危险的事儿,而你的孩子跑过来告诉你,你一定要重视,可是此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孩子大部分的告状行为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你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平时太忽视孩子了。所以,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但不要鼓励他告状。

6控制自己的身体

有的人觉得非常奇怪,乡村里的孩子,家长因为农活忙,没有时间照顾他,就让他在地里乱跑,有点不舒服也就让他睡一觉,第二天也就好了;而城市里的孩子,家长把他当成掌上明珠,而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让许多家长都操碎了心,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当家长只有一个宝贝儿子或女儿的时候,对他们的身体就特别的关注,有点小病小痛就急忙送往医院。

实质上,如若孩子只是打个喷嚏或咳嗽几声那种比较轻微的感冒,你去医院拿药和让孩子自然痊愈都是一样的结果,因为感冒有一个5到7天左右的周期,不管你吃药还是不吃药。

但你如若老是抱着孩子往医院跑,就会无意中让孩子形成对医生和药物的依赖性,如若孩子都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没有信心,那又怎么来依靠自己呢?

其实,在许多情况下,疾病的治愈不是因为医生或药物的缘故,治愈疾病的是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在许多情况下是有能力治疗自己的。

医学研究发现,我们的情绪状态和疾病就有非常大的关系。当我们处在高兴、快乐和愉悦的心境的时候,身体的免疫能力就会提高,不仅外界的病毒侵袭不了我们的身体,而且还能有效地清除体内原有的病毒;但当我们处在失望、沮丧、悲观和痛苦等低落情绪的时候,我们身体的免疫能力就会大大地降低,外界的病毒就非常容易乘虚而入。

家长们可以教给孩子正确的保健态度,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有到必要的时候再利用现代的医学和医生,而不要去医院看病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小鹰蜷缩在老鹰的怀抱里,就永远不能搏击长空。亲爱的家长们,松开你那紧缚的双手吧,让孩子们依靠自己,让他们在无限的天空里自由地翱翔吧!

让他们成为一个能够自己做出决定,能够对自己负责,能够依靠自己的人吧!

从小多做事,益德又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