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1)
2762200000014

第14章 俄土战争(1)

俄土战争指俄国与土耳其为争夺黑海及其毗连地区的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所进行的战争,旨在结束奥斯曼帝国和克里木汗国对俄国的侵略,合并13世纪被蒙古鞑靼人侵占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夺取黑海出海口。这是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18世纪下半叶起,俄土战争的起因是:关于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以及俄国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为此而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的各族人民蓬勃发展的反对奥斯曼帝国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1676~1681年的俄土战争是在乌克兰同俄国重新合并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侵乌克兰而引起的。土耳其反对重新合并。

它在1672~1676年的波土战争中占领了波多利亚,以后又依靠右岸乌克兰的黑特曼多罗申科,企图将整个右岸乌克兰地区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1674年,左岸乌克兰的黑特曼萨莫伊洛维奇被选为乌克兰的总黑特曼。多罗申科率部12万人于1676年占领了黑特曼首都奇吉林,企图借助于土军恢复自己的统治。

为阻止这一企图,俄国—乌克兰联军在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的率领下,于1676年春渡过第聂伯河,包围了奇吉林,并于8月2日夺取该城,俘虏了多罗申科。在奇吉林远征期间,俄国—乌克兰联军与土耳其鞑靼军争夺奇吉林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

1679~1680年,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率领的俄国—乌克兰联军依托新筑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线,击退了克里木鞑靼人的多次侵袭。土耳其由于未能达到目的,被迫于1681年1月23日签订了巴赫奇萨赖和约,承认左岸乌克兰与俄国的重新合并。俄军和乌克兰军的一致行动,对在战争中战胜土耳其鞑靼军起了重要作用。

1686~1700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侵略斗争的继续。战争是在俄国加入反土“神圣同盟”之后爆发的。

战争过程中俄军进行了克里木远征和亚速远征。由于俄瑞战争迫近,以及同盟的其他成员国与土耳其缔结了和约,俄国政府也同土耳其缔结了君士坦丁堡和约。

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转归俄国。战争证明俄军必须进行改革。

1710~1713年的俄土战争是在北方战争期间进行的,以俄国的失败告终。俄国被迫放弃亚述,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

1735~1739年的俄土战争是1733~1735年俄波战争后由于俄土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引起的。

1736年5月31日,米尼赫元帅的第聂伯河集团军以猛攻夺占彼列科普,尔后又占领克里木汗国首都巴赫奇萨赖,但后来由于发生了流行疾病和缺乏粮秣及饮水,俄军被迫撤回乌克兰。拉西将军指挥的俄顿河集团军,在布列达利海军中将的顿河区舰队的支援下,于1736年6月30日攻占亚速。1737年7月顿河集团军在区舰队的协同下强渡锡瓦什湖,在萨尔吉尔河交战中击溃了克里木汗的军队。7月13日,第聂伯河集团军以猛攻夺取了奥恰科夫。

同年,奥地利参战,但奥军屡遭失败。为了与活动在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协同作战,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从而使战争产生了转折。8月,第聂伯河集团军在斯塔武恰内战役中击溃了土军。

根据摩尔达维亚代表团的请求,摩尔达维亚被接收加入俄国版图。俄国由于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且同盟国奥地利及退出战争,不得已与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在1735~1739年的俄土战争中,强渡地形复杂的水障碍的经验丰富了军事学术。

1768~1774年俄土战争是由奥斯曼帝国对俄国的侵略行动和反对俄国在波兰扩大影响而引起的,是俄国争夺黑海出海口斗争的继续。10月6日,得到法奥两国支持的土耳其对俄宣战。

为此,俄国将戈利岑将军的第1集团军从基辅调往霍京,将鲁缅采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调到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地区作战。1768年12月,克里木汗卡普兰·格来的军队入侵乌克兰领土。俄第2集团军在击退敌人对乌克兰的进攻后,前出至亚速海,封锁了克里木。在多瑙河战区,戈利岑与20万敌军作战。

在对霍京的两次猛攻失利后,他被迫于1769年6月率部撤过德涅斯特河。11月,土耳其驻防军由于缺少食物,放弃了霍京。第1集团军在新任指挥官鲁缅采夫的指挥下向雅西展开进攻,于10月7日占领该城;第2集团军沿南布格河作战。1769年7月,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的分舰队从波罗的海驶入地中海参战。

在1770年的战争中,第1集团军在坑田墓地附近及拉尔加河和卡古尔河河畔击溃了敌军。俄国分舰队在爱琴海的出现,促进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

在切斯梅海战中,俄国分舰队击溃了土耳其舰队,从而保障了自己在爱琴海的制海权,并完成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9月,俄军以猛攻夺取了宾杰里要塞,7~11月,先后攻占了伊兹梅尔、基利亚、布赖洛夫和阿克尔曼。

1771年,第1集团军展开军事行动,在多瑙河区舰队的协同下,于2月占领了茹尔扎,3月封锁了土耳恰和伊萨克恰要塞。多尔戈鲁科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在亚速海区舰队的协同下,于6月25日以猛攻夺取了彼列科普,并占领了克里木。

奥军推进到俄国边境之后,俄第1集团军转入积极防御。

该集团军分3个集群在1000公里的正面作战,于6月和10月多次击退企图以优势兵力冲入多瑙河左岸地区的土军。俄国舰队在地中海成功的行动,促进了埃及和叙利亚的阿拉伯人1771年反土起义的爆发。俄国在陆海战场的胜利迫使土耳其于1772年5月30日在茹尔扎同俄国签订停战协定。11月12日,俄国又同克里木汗萨希布·格来缔结条约。

根据条约,克里木脱离土耳其,处在俄国的庇护之下。

1773年的军事行动是在巴尔干战区进行的。6月,鲁缅采夫集团军渡过多瑙河,包围了锡利斯特里亚要塞。5~6月,苏沃洛夫将军的部队多次成功地袭击了图尔图卡伊。

但由于兵力不足,鲁缅采夫集团军被迫撤过多瑙河。9~10月,俄军企图攻打瓦尔纳和叙姆拉,均未果。

1774年6月,鲁缅采夫率俄军52万人强渡多瑙河。6月20日,俄军在科兹卢贾附近击溃土军4万人。萨尔特科夫的部队在图尔图卡伊附近击溃土军15万人。鲁缅采夫所部封锁了叙姆拉、鲁叙克和锡利斯特里亚诸要塞,其先头部队越过了巴尔干。

在这种形势下,俄土双方于7月24日签订了楚库克—凯那尔吉和约。和约确认了俄国在这次战争中的胜利,保障了俄国自由进入黑海。

在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中,陆军和海军的战略协同动作、强渡大的水障碍、山地进攻、争夺要塞等方面的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鲁缅采夫在战争中创建了协同陆军完成战斗任务的利曼桨船区舰队。

战争中,广泛采用新式疏开战斗队形——师、团方阵,采用与射击兵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队取代线式战斗队形。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制定的教令和守则反映了部队的战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