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2764000000014

第14章 爱情策划:构筑温馨爱巢(3)

杰奎琳为什么要嫁给肯尼迪。她喜欢权力,也喜欢金钱。她的目的是需要肯尼迪以便超越她的阶级。和上等人结婚,这首先意味着以有钱人为配偶。因为她知道自己不可能从家庭中继承很多的资产,而且也没有自己的职业,想要继续过着已经习惯的生活就必须嫁给上等人。所以她认为,女子应该和她找到的最漂亮的、最有钱的男人结婚。她同约翰·肯尼迪相识后,很快发现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最理想的男人。他年轻、漂亮、有钱,他不仅仅是遗产继承人,而且本身就有钱,同时还是名门家族子弟。而对于肯尼迪的放荡不羁杰奎琳也早有耳闻,知道他在众议院期间,曾在全国获得了“华盛顿寻欢作乐的年轻单身汉”的名声。但杰奎琳深知肯尼迪的勃勃雄心是竞选总统,他要想从政,去实现更高的志愿,必须对其放荡行为有所收敛。

杰奎琳知道肯尼迪为了事业的需要必须做出明智的选择:结婚成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他今后的前程。而杰奎琳自知自己的妩媚动人,沉着机智,甚至虔信天主教都很对这位年轻单身汉的胃口,她相信自己能够使肯尼迪放弃放荡不羁的独身生活而娶她为妻。

从1952年12月起,在他们的交往中杰奎琳发现肯尼迪是她追求的第一位有力量、有胆识的年轻人,他新鲜、富有吸引力,于是她决心要得到他。随着对肯尼迪兴趣的逐渐增长,她变得不那么矜持了,肯尼迪开始赢得杰奎琳的爱情。

杰奎琳运用她那活跃的想象力所能想出的一切诡计和骗术去诱惑他。在这过程中她始终不忘父亲的教诲,不要给予太多,要有所保留,要使人可望而不可即。对肯尼迪来说,这一招术果然奏效。他终于落入了杰奎琳的爱情策划圈。

实际上这桩婚事对两人及其父母都有好处。对于肯尼迪来说这将大大提高他的政治地位,他很快将成为有妻室儿女的人,这正是中心地带的人所期望的,这将会给他通往最高权力铺平道路。对于肯尼迪家族来说,也将大大改善他们的社会形象。对于杰奎琳的父母来说,把女儿嫁给了肯尼迪这个有钱的家族,从此可免去为女儿提供大笔的生活费和支付她的一切开销。

对于杰奎琳本人来说,将得到更多的声望和荣誉,从而实现一个少女的美梦。

对于肯尼迪来说,杰奎琳的确是一位合适的伴侣。她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办事机敏而且精明,她的才智有时出人意料,令人惊奇。每当她陪同丈夫一起旅行时,她那妩媚动人的微笑总会给候选人肯尼迪增添无限的光彩。

对于杰奎琳来说,肯尼迪年轻漂亮,潇洒大方风度翩翩,既有财富又前程似锦,是一个难得的标准丈夫。

在世人看来,这样的婚姻可谓幸福美满,珠联璧合。

作为一对夫妻,约翰·肯尼迪与杰奎琳的特点在于他们差异,而不在于他们的共同性。他们的婚姻充满了矛盾,两人各行其是。肯尼迪有他作为政治和性冒险家的生活,而杰奎琳也有她自己的生活。她是母亲、妻子和女主人。由于她的不断努力和精心设计,使家庭的生活环境幽静、舒适、超凡脱俗。杰奎琳是在远离政治斗争喧嚣的优雅的社交界长大的。起初,她在政界很难找到能吸引她的东西,但政治却占用了她丈夫的大部分时间,一次她对记者谈起新婚生活时说,我好像嫁给了旋风一样。就拿我同丈夫见面这件事来说,政治多少是我的一个敌人。在肯尼迪的世界里,政治和肯尼迪家族始终是第一位的。杰奎琳经常发现,在某些时候她显然是第二位的。另外,肯尼迪在婚后一直想方设法过一种已婚和独身的双重生活。尽管在她的婚姻中有这些不愉快的事,她还是努力成为他的好妻子。她并不认为自己嫁错了。在他们婚后的生活中,她尽量避免接受竞选运动和四下握手的辛苦生活,肯尼迪对此表示理解,也不强加于她。但后来杰奎琳在丈夫的政治生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杰奎琳是一位独特的、不关心政治的第一夫人。她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她的丈夫也不让她过问自己的事情。出于自愿和丈夫的默许,她把主要的精力用于发展个人兴趣。她喜欢骑马,爱马如命,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她的生活实际上就是玩马,马是她的主要消遣。除此之外,她还安排精美的白宫宴会和招待会,培养两个子女。当“飓风”向她的丈夫袭来时,她为他提供了一个优雅、舒适的避风港。

肯尼迪与杰奎琳在婚后10年生活中很少公开流露他们的感情。尽管在求名利和婚外性生活以及金钱的使用上有矛盾,肯尼迪夫妇还是真诚相爱的。肯尼迪对杰奎琳非常敬佩和钟爱,而杰奎琳是一位很好的妻子和母亲,他们夫妇是很好的朋友,又是独特的伴侣。杰奎琳对丈夫虽说有点儿敬而远之,但热情而真诚。

杰奎琳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肯尼迪对自己的有才智和时髦的妻子显然感到骄傲。作为总统他对妻子到处受到注意感到十分高兴。杰奎琳在随丈夫出访墨西哥时,用西班牙语向听众发表演说令人折服。1962年他们夫妇访问法国时受到了热烈欢迎,杰奎琳讲得一口流利的法语,使在场的法国人以及戴高乐将军都为之倾倒。在离开巴黎时,肯尼迪脸上带着一种讨人喜欢的爱尔兰式的微笑,以幽默的口吻对记者介绍说:“我就是陪伴杰奎琳·肯尼迪来巴黎的那个男人,我为此而感到十分荣幸。”

杰奎琳不但在事业上支持丈夫,而且更不愧是丈夫的贤内助。她尽心竭力为丈夫抛开对世界事务的烦恼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这种努力最终使杰奎琳成为美国的第一夫人。

1963年9月12日肯尼迪夫妇在新港哈默史密斯农场庆祝他们结婚10周年。至此,他们的婚姻虽说经历了许多风暴、牺牲、危机、姻亲纠葛、失望和肯尼迪的不专,但婚姻仍然完好无损。他们都很健康,有一对子女,经济空前的坚实,他们是世界上最有名望的夫妇。

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行动是忠心的最好说明。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最动人的爱情”发生于40岁的英国未婚国王与一位有夫之妇之间。

伟大与否,众人褒贬不一。但时间证明,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真实、稳定、和谐、美满的。这位英国国王的震惊海内外的逊位决定,成了本国著名诗人白朗宁的情诗“你的爱情使我那样富有,纵使用王位交换我也不肯屈就”的绝佳注脚。而作为罗敷有夫的辛普森夫人究竟魅力何在,让爱德华八世甘心放弃王位而选择爱情呢?应该说,这得力于辛普森夫人对爱情的成功策划。

其成功之处首先在于她对自己的定位明确,树立个人独特的魅力优势。试想,爱德华八世从年轻时代就广有社交,接触过许多才貌俱佳的小姐和夫人。而辛普森深知自己的资色并不出众,只是一个中等身材、长相清秀的女人。要想引起爱德华的注目,就必须展示自己独具的魅力。因此在与爱德华八世的交往中,她不断展示于他面前的是许多别的女人身上都没有的东西,有别于当时贵族女子在举止方面过于注重礼节的程式化。辛普森夫人的举止高雅优美,显得率直自然,又有恰如其分的温存,加上她谈吐不凡,风趣幽默,王子完全被她那潇洒文雅的仪态、富有谈吐的魅力迷住了。

其次辛普森夫人对爱德华八世的心理分析准确,她知道王子作为一个男人,需要一个全职能的女人:有母亲般的慈爱,大姐般的厚爱,有情人的温柔抚爱,有小妹的娇稚憨爱。因此,辛普森夫人总是能够体察入微地理解王子的苦怒哀乐,给他分忧,为他解闷;这种投其所好的结果是王子感觉再也离不开她了,而最终选择了与王位水火不相容的婚姻。

由此可见,在爱情策划中,分析一下自己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优势和不足,根据他的心理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找出自己对他最具杀伤力的吸引点,树立起自己独特而鲜明的魅力形象,确实可以使自己在爱情生活中更加从容,也更有把握。

爱德华八世生于1894年6月23日,父亲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母亲是玛丽王后。同胞四人,他是长子,英国也有传嫡传长的传统。在1910年5月6日,立为威尔士亲王,成为王位的继承人。即位时,称爱德华八世。

1930年的某一天,爱德华王子到他的女友弗内斯夫人家做客,见到了一位女宾。弗内斯夫人说:“阁下,请允许我介绍我的美国朋友辛普森夫人。”这位辛普森夫人(原名沃里斯),十年前在美国圣地亚哥的一次盛宴上与爱德华王子有过一面之交,她在王子面前行了一个屈膝礼,并未料到今生今世竟能与他重逢。她在大约五年前与前夫美国军官斯潘塞离婚,而后,在1928年,嫁给了在英国一家船舶事务所任职的美国人辛普森先生。辛普森夫人的风趣谈吐和动人举止立即使王子着了迷。从此以后,无论在贝尔维德雷堡,在圣詹斯宫,还是在高尔夫球场,在剧院,或者在别的什么地方,时常可以看到辛普森夫妇与爱德华王子在一起。爱德华王子经常赴法国度假,有时辛普森先生因生意上的事脱不出身,辛普森夫人就独自与他人一起陪伴王子。到1934年,爱德华王子已深深地爱上了辛普森夫人。

沃里斯的姿色并不出众,中等身材,长相清秀,一双眼睛明亮幽深。人们认为这双眼睛富有多变的表情,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情深意浓的女人,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她深知亲王爱她并非长相出众。“爱德华晓得,我的天赋不高,从来没有人称赞我漂亮,甚至连清秀也说不上。”“我一点不美,他满可以选择世界上任何一个美人。我也不年轻,在我国,像我这样的人早就被认为是黄脸婆了。”亲王喜爱她的理由是因为她有美国式的独立精神,爽直的性格、幽默感和乐观态度以及对他的国事的特别关心。当然,她举止大方,眉目传情,言谈风趣,是相当具有独特魅力的。在与爱德华八世的交往中,沃里斯不断展示于他面前的是许多别的女人身上都没有的东西。比如:她是彬彬有礼的,又是真挚亲切的。英国上流社会中的女人总是戴着手套和别人握手,而沃里斯却是赤手相握。有的贵族女子,在举止方面过于注重礼节的程式化,表现得矜持甚至有点傲慢,以显示自己的尊贵,而沃里斯的举止却是高雅优美的,显得率直自然,又有恰如其分的温存,给人一种友好的感觉。

沃里斯的谈吐不凡,不仅是流畅的英语说得温柔动听,善于动情,而且用语丰富,极有表现力,给人一种舒心惬意、难以形容的美感。她的谈吐的创造性在于她的风趣幽默,表明她是一个有文化教养、非常聪颖、智慧的女人,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王子只要和她在一起便会感到轻松愉快,好像时间也过得特别快。和她在一起就有一种幸福的享受感,不愿离去,不忍离去,他简直是完全被她那潇洒文雅的仪态,富有魅力的谈吐迷住了。王子从年轻时代就广有社交,接触过许多才貌俱佳的小姐和夫人,但还没有一个人能像沃里斯那样令他着迷入魔,这是情不由己的。

沃里斯特别爱笑,她的笑容像花朵绽开在脸颊上,美得很;她的笑声像夜莺歌唱在明月之夜,更美甚。她的笑有很强的感染力,制造了一种愉快融洽的气氛。她不仅自己笑,而且还有感染别人的本领,让别人也能忘情地欢笑,快乐而自由,无拘又无束。她的笑是多种多样的,有含蓄的嫣然一笑,有明朗的粲然一笑,前者轻抿嘴唇很美,后者显露牙齿也很美。她那温柔的、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她那尽情的畅怀的大笑令人痛快。在她的笑容中,展示了女性的千娇百媚;在她的笑声中,抖落了女性的万种诱惑。据国王谈起自己的感受:我和她在一起,常常情不自禁地发出共同的笑声,有时会心地对视而笑,笑对他们的爱情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终于产生了难分难解之情。沃里斯是个笑美人,她的美在笑中。

最难得的是沃里斯的善解人意,她能体察入微地理解你的喜怒哀乐,给你最需要的支持和安慰,为你分忧,为你消闷,给你力量,给你幸福。有了这样一个女人,你就可以享受到女性的各种性质的爱。有时,国王像逗小妹妹似的使她格格笑起来。有时,国王却把头靠在她的肩上,像个寻求抚爱的孩子。总之,国王是感到再也离不开她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幸福都在这里。她自言这是一种奴隶式的痴情迷恋。他对她说:“有你,我不当国王”,“你就是我整个的世界”。也许,还有许多难于言传的微妙之处,沃里斯的全部的奇美,只有爱德华王子才能知道,才能深解。

英国报界为了维护国王声誉,都自觉地始终不置一词。1936年12月3日,《泰晤士报》首先打破沉默,发表《国王与君主政体》一文,文中提到“与王位水火不相容的婚姻”,不过没有点出辛普森夫人的名字。

事态的发展促使爱德华八世立即做出了决定。就在12月5日这一天,他通知首相同意逊位。12月9日,内阁要求国王重新考虑逊位决定,但随即被告知,国王无意改变此项决定。12月11日,下院通过了逊位法案。这天下午1点52分,王室对逊位法案表示同意。

就这样,爱德华八世结束了325天的统治,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自愿逊位的国王。这天夜里,他离开英国,开始过自我流亡生活。

这一双恩爱夫妻在一起共同生活了35年,两情笃深,鱼水相谐,高尚纯洁,生死不渝。

他们的爱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远离豪华喧闹的王室宫廷,过着一种相亲相爱、形影不离的安宁生活,反倒叫人羡慕不已。这位国王在晚年多次对人说,“我的选择极对,绝不后悔当初的逊位决定。”

1951年,温莎公爵出版了回忆录《一个国王的故事》。1956年公爵夫人出版了回忆录《爱情自有其原因》。1964年5月,在公爵合作下,根据《一个国王的故事》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伦敦上映。

1972年6月4日,温莎公爵的私人葬礼在温莎城堡大约半英里远的一个小型墓地进行。早在乔治六世生前,公爵就已与他商定,死后葬在这个小型墓地,而不是葬在英国历代国王的传统安息地——圣乔治教堂。温莎公爵之所以做出这一安排,是为了让他的始终不被英国王室承认的平民妻子,有朝一日能长眠在自己身边。温莎公爵一度震惊世界的爱情,真正做到了至死不渝。而沃里斯能得一知己如此,也不枉费她的一番苦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