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2764000000020

第20章 智力开发,关系人生成败(1)

1智力探幽:何谓智力

(1)智力的内涵

关于智力的含义,众说纷纭,目前尚在探索研究中。但总的来说可以这样理解:智力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确保认识活动有效进行和发展人脑聪明智慧功能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具体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基本方面,是它们有机结合而成的。

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生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有四个功能区域:一是从客观外界现实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进行收集整理的贮存区;三是对收进的信息进行评价的思维判断区;四是按新方式组合各种信息的想象区。人脑的这些功能表现在各种认识活动之中。

正常的人不仅具备智力活动的条件,而且人的智力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智力的独有特性

智力是由各种因素所组成的整体结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因此,智力除应当具备思维所有的特性以外,还有其他一些独有的特性。现分别略述如下:

①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智力能够针对既定目的而开展活动。智力活动必须围绕着一定的目的展开,以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如在物理、数学中,通过定性分析,阐述性质概念,并不出现具体计算,就可以增强智力活动的针对性。智力活动的针对性,存在个别差异。有的人针对性强,善于抓住关键,目的明确;有的人缺乏针对性,抓不住关键,目的不明确。

②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智力的各种因素的相辅相成,协调一致。智力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五个基本因素构成的完整结构,因此,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活动是智力活动有效性的基本条件。在智力活动的统一性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有的人的智力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智力的各种因素都处于相当高的水平;有的人智力具有较高的统一性,智力的各种因素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有的人的智力缺乏统一性,智力的各种因素不是处在同一的水平,而是有的高,有的低。

③顺序性。

顺序性是指智力活动必须善于遵守一定的逻辑次序,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斯大林推崇列宁说话的逻辑力量,逻辑力量就是指智力的顺序性。智力顺序性强的人,说话有内在的逻辑性,思维连贯,不会发生偏差、任意跳跃或自相矛盾。

④严密性。

严密性是指智力活动能够严格、缜密地按照客观事实进行,从而得出合乎规律的科学理论。

曾经有一千多年被奉为金科玉律的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定律——“落体的速度同它的重量成正比”,被伽利略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否定了。大小不同两个铁球从斜塔上同时坠落,同时着地,证明了“落体的速度同它的重量无关”。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定律。这表明,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除当时条件的局限外,智力活动的严密性也不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方面的科学论断,体现了他

们智力活动的高度严密性,他们智力活动的每一步骤都经得起检验,得出无可辩驳的科学结论。如果人们的智力活动缺乏严密性,这就表现出他们智力活动的步骤经不起推敲和检验,将重复出现不正确的结果。

⑤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在智力活动中善于发现和创新。创造性是智力特性的集中表现,富有创造性的人,善于发现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有批判地对待一切,反对人云亦云,能大胆创新,有独到的见解。智力活动的创造性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有的人善于别出心裁,革新独创;有的人往往墨守成规,照例行事。例如,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智力活动创造性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接受和发现相结合的创造性学习;没有创造性的学习就是消极被动的学习,是因袭的承受的学习。

2智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智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体现为智力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大脑制约性和年龄制约性。

(1)智力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智力发展的社会制约性指的是智力发展受社会制度、社会需要、方针政策、智力投资、教育设施、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等社会条件所制约。这种社会制约性属于外因的制约。如果社会制度优越,迫切需要各种人才,采取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方针政策,对智力开发有较大的投资,教育发达、社会科学文化水平较高,那么就能大大地推动智力的开发和发展。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更加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百业俱兴,加剧对人才的需求,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智力开发的方针政策,发展教育,鼓励成才,并给以物质精神奖励,因而造就了大量卓著的中青年专家和学者,涌现出许多发明,从而加速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热衷于智力开发。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计算过,美国从1900年到1957年物质投资增加45倍,教育投资增加85倍,而产生的利润前者为35倍,后者竟达175倍。职工的文化水平每提高1%,社会生产率则提高14%。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的智力投资最多,仅工商业方面每年训练与培养人才的总预算就达到800~1000亿美元。后来,日本更加重视在应用科学方面开发人们的智力,结果机器和产品日新月异,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总的来说赶上并超过了美国。此外,日本更加重视教育,增加基础教育的投资,严格挑选中小学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因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水平。据研究报告显示,在本世纪内所进行的几次标准智力测验,日本儿童的智商都超过美国同龄儿童。日本普通儿童的智商为111分,美国为100分,相差11分。估计智商达到130分或130分以上者,在日本人口中至少占10%,而在美国大约只占3%。

(2)智力发展的大脑制约性

智力发展的大脑制约性:这是指智力发展受大脑所制约,是属于内因的制约。在智力发展中任何外界影响——外因,都必须通过大脑这个内因而起作用。这种制约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①受大脑生长发育的制约。原先大脑是在遗传基因的控制下合成的,这是先天的、不成熟的大脑;以后大脑在外界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生长发育,成为成熟的大脑。

从脑重方面来看,新生儿的脑重平均为350~400克,近1岁已达到800~1000克;3岁增加到1200克,接近成人脑重水平;7岁为1280克,12岁为1400克,达到成人脑重水平。脑重的增长是大脑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它表示脑细胞的内容及体积、神经纤维及其髓鞘、树突及树突棘等方面的增长。一般说来,从出生到三四岁,大脑的生长发育最快,以后较慢,一直持续到十一二岁或更长一些时间,大脑各部位才先后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由生理学证实,到十六七岁时,标志大脑生长发育水平的脑电图才达到成人的正常稳定状态。总之,大脑以先快后慢的速度,逐步生长发育并达到成熟水平。大脑的这种生长发育规律,使智力活动遵循着“感知→表象→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进程,制约着智力的开发和发展。②受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规律的制约。大脑的智力活动,不外是不断接受内外界信息,不断对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析综合活动。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高一级分析;在高一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更高一级的综合。如此互为基础,不断结合,螺旋式上升,永无止境,逐步完善对事物的认识。这就是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规律。从思维形式来看,这种活动规律体现为:在不同水平上不断地进行判断和推理,形成概念和结论,提出假设和论证问题。显然,这个规律制约着智力的开发和发展。

(3)智力发展的年龄制约性

智力发展的年龄制约性是指智力发展受年龄的制约。在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地表现出智力发展的阶段性,实际上是智力发展的年龄规律,其中包含着受社会和大脑制约的因素。综合各家的研究结果,智力发展可划分为四个年龄阶段。①)基础阶段。0~17岁,智力发展迅速,以三四岁为智力发展的“关键时间”。这个阶段为一生的智力发展打下基础。②高峰前阶段。17~30岁,智力以较慢的速度发展着,逐渐接近最高水平。③高峰阶段。30~50岁,智力发展保持在最高水平上,其中以36岁左右为最佳年龄区,智力较易物化为成果。④衰退阶段。60岁以后智力开始衰退。

其中50~60岁,可能是交叉阶段,不是高峰阶段的延续,就是衰退阶段的提前。这受某些因素的制约。如果大脑能够不断进行新的有趣活动,则可延续大脑的衰退,使交叉阶段成为高峰阶段的延续;反之,则成为衰退阶段的提前。

智力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和大脑制约性必然交织在一起,集中体现为年龄制约性,即智力发展的年龄规律。这就是智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3智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它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心理特点的有机结合。智力主要是由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基本因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构成智力的各因素都发挥着自己的相对独立作用,而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每个因素的水平,都影响着整个智力的水平以及其他诸因素的水平。如果每个因素水平都高,彼此又都处于良好的结构之中,那么智力水平就高。一个因素的水平会影响其它因素的水平,使其他因素都受到阻碍,而影响到整个智力水平。可见智力是个完整的独特结构,但构成智力的各因素在智力活动中又起着各自的相对独立的作用。这就是说,从整体结构看,有它统一的性能;从局部看,各因素又具有各自所独有的性能。下面对各个因素加以论述。

(1)记忆力:对过去经验的清晰反映

新版《辞海》中给“记忆”下的定义是:“对经验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三个方面。

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其间的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各人记忆的快慢、准确、牢固和灵活程度,可能随其记忆的目的任务、对记忆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而异;各人记忆的内容则随其观点、兴趣、生活经验而转移,对同一事物的记忆,各人所牢记的广度和深度也往往不同。

记忆,记忆,顾名思义,先有“记”,而后有“忆”。识记和保持就是“记”,再认或再现就是“忆”。“记”是“忆”的前提,没有“记”绝不会有“忆”,“忆”是“记”的验证,“忆”不出来或不准确就是“记”得不好。所以,记忆是个“记”与“忆”彼此紧密联系的完整的心理过程。

大体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记忆类型,这些类型包括: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等。

①视觉型。这是借助视觉来记忆事物的类型。在同样的视觉记忆中,有的人对形状的印象深,有的人对颜色的印象深。

在让人看许多红的正方形和蓝的圆形时,有人借助红和蓝的颜色来记,有人则通过正方形和圆形这类形状来记,方式各不相同。

②听觉型。这类类型的人能很好地记住耳朵听到的内容。有些人的音乐感非常强,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对于这些内容很容易记住。例如,常有这样的人,英语很不好,却能附和爵士音乐的节律,很容易地记住英语歌词。当然,盲人具有非常发达的听觉记忆能力。

现代的年轻人,从小时候起就喜欢音乐,因此这一类型的人在增多。

听觉记忆能力可以通过训练产生。例如,电话接线员能分清很多不同人的声音。工厂的机械工人借助锤子敲打机器声音,判断机器的有无故障。这些能力就不是天生的。

③运动型。这是通过动作来记忆事物的类型。这类人的手很灵巧,做过的各种体育动作或艺术技巧都能马上记住。

运动型记忆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整个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来记忆的,一旦记住就很难忘掉。像游戏、滑雪、骑自行车等动作,一旦记住便终身难忘。

④混合型。混合型是指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这三种类型的混合体。但是,这一类型是不平衡的,大都偏向于某一种类型。即使是视觉性强的人,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嘴读,用耳听,用手写,以构成立体的印象。

为什么英语单词本身比它的意义容易忘记呢?原因之一就是在学习单词时,大都只使用一种感觉——视觉。如果能通过多种感觉来进行记忆,也许就记得更好。

(2)思维力:透过现象看本质

思维是人的高级认识活动,通过思维,人们可以认识感知觉所不能直接反映的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可以借助眼前事物了解其他事物,间接地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

思维是人们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它不像其他事物那样可以明显地表露出来,思维有时借助动作(双手捧头)、视觉凝神等分量表达方式可以表现出来,但大多数思维过程是外人所无法觉察的。

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主动推理联想。

从已知的知识和体验中推理、演绎出新的知识和形象。

②构思假设。

思维一旦形成假设,就能正确指导人们的活动,减少盲目性,取得新的发明创造成果。

③控制大脑。

思维虽然是大脑的产物,但思维在大脑中不是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而是起着积极的、主动的控制作用。这点在气功学中得到了充分注释。气功人在运气过程中,通过潜意识的思维的暗示,意念集中,经过呼吸的慢慢调节,意念慢慢地集中于丹田。

根据研究表明,人在思维时,大脑会出现“神经细胞聚会”的奇妙现象。我们知道,大脑虽然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活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密的组织和分工的。当大脑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几个细胞和某个功能区是难以胜任的,要靠大脑皮层许多相关的细胞和功能区一起积极地活动起来,形成几千万、几亿个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开会沟通”,交换信息。这时,大脑神经系统的所有“通信网络”全部开通,使信息传递畅通无阻,记忆细胞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信息,这就是大脑思维的“神经细胞聚会”现象。

思维能动性强调大脑的兴奋期,在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或是睡眠刚醒的不活跃时期,思维的能动性很差。因此,在思考重大、复杂的问题时要选择有利于激发思维能动性的时机,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维具有如下几种形式:

①直观动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