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2764000000022

第22章 智力开发,关系人生成败(3)

其次,戴高乐的大智大勇使丘吉尔为之折服。在与戴高乐的短暂接触中,丘吉尔已预感到在不久的将来,戴高乐才是真正的法国领袖。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写道:“从戴高乐冷静沉着的举止中,我感觉到他具有一种惊人的忍受痛苦的力量。”正是基于对戴高乐的钦佩和信任,丘吉尔给予戴高乐以巨大的支持。很难想象,如果不是丘吉尔为戴高乐提供了一个栖身之处,为他提供了一个再发展的前进基地,如果不是丘吉尔操纵英国政府首先承认戴高乐的“领袖”地位,会有戴高乐的“六·一八”吗?会有他自己的抗战武装吗?会有他的“自由法国”

吗?会有他的法兰西抗战运动领导人的合法身份吗?关于这一点,戴高乐在他的“六·一八”

宣言中说得非常明白,他就是要把同英国的同盟、把美国的巨大的工业资源,看成是自己成功的依靠。正是因为丘吉尔的英国给予的坚强有力的支持,戴高乐的事业才得以成功,也正是因为这种支持,才使戴高乐与丘吉尔之间建立了战斗的友谊。尽管这种支持与矛盾甚至冲突并存,尽管这种友谊与猜疑甚至戒心并存,但对戴高乐来说,这是不可或缺的。

再次,戴高乐以自己坚强不屈的形象以及善于组织和凭借法国爱国人士而逐渐获得大多数英国人的信任和支持。当戴高乐只身一人出奔英国后,与戴高乐打交道的大多数人,始终对他持怀疑态度,不愿同他合作。只有丘吉尔,全力支持正处于艰苦创业时期的戴高乐。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戴高乐始终没有低下他那高昂的头,始终没有玷污他那巨人的形象——他深知,他代表的是整个法兰西!戴高乐傲骨铮铮,寸步不让,屡试不爽。他用自己的实战,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在极端软弱的情况下,寸步不让是不可缺少的。

并且,在戴高乐看来,他也并非一无所有。他之所以能抱有将战斗进行到底,去争取最后胜利的坚强信心,这是建立在整个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力量这个基础之上的。法兰西民族千百年来繁衍不息、顽强奋斗的历史始终激励着他,他相信屡遭磨难的法国仍然有光明的前程。它不仅有几千万热爱祖国的儿女,有忠于祖国、甘为其献身的光荣传统,还有广袤千里的海外领地,有几十万尚可战斗的武装军队。在这个基础上,法国取得了盟国、特别是英国的支持,最终赢得了战争。

7智力能够使人正确地把握未来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若要取得成功就要抢占先机,而要抢占先机,就必须善于把握未来,这就需要拥有足够的智慧。只有拥有足够的智慧,才能在人生战场上高瞻远瞩,尽领风骚。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位富有智慧、善于洞察未来的成功人物。

松下幸之助经过50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使他成为世界上瞩目的超级企业家,赢得了多方面的赞誉和嘉奖。日本天皇先后为他颁发过四枚勋章。荷兰女王授予他“经济合作友好功绩奖”。比利时国王授予他“王冠勋章”。日本人称他为“财界元老”和“日本电子之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生活》杂志把他誉为:“最高产业者”、“最高改革者”、“民族思想家”。松下幸之助到底靠什么创造出如此巨大的丰功伟业?每当遇到这个问题,松下总是淡淡一笑:“靠的是稍微走在时代的前面。”而走在时代的前面,是需要富有智慧的。

松下幸之助的确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富有智慧、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和把握未来的本领。“松下王国”的创立、发展和腾飞的每个历史过程,都充分显示出他这一超凡越俗的才能。

1917年,松下幸之助在确定自己事业的方向上,靠的就是在自己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的强烈超前意识。严格地讲,松下幸之助能同电器产业结下不解之缘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他的祖上经营土地,父亲从事米行,而他进入社会首先是涉足商业,所有这些都与电器制造相隔甚远,况且有关电的行业在当时只是凤毛麟角。然而年轻而聪明的松下却能借助于电灯的一闪之光,看出遥远的未来前景。他深信电作为一种新式能源,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欲望。灿烂的电气时代如同电灯一样将会照遍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因此,投身电器制造,也一定会前途灿烂。尽管在创业伊始,他就受到了挫折和打击。然而,这种超前意识使他具有坚强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正是由于“稍微走在时代前面”才使得“松下电器”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二次大战结束后,世界又恢复了新的和平。遭受战争创伤的人民,在新的和平环境里又重新燃起生活和工作的热情。睿智的松下幸之助又“超前”地看到“新文明”将带来世界性的“家电热”。对于“松下电器”,既是一次发展壮大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艰巨而又严峻的挑战。松下幸之助正是凭借着“稍微走在时代前面”的预感,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调整和技术改革,从而使“松下电器”在新的挑战和机会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50年代初,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访问美国和西欧时发现:欧美强大的生产主要基于民主的体制和现代的科技,尽管日本在上述方面还相当落后,然而这一趋势将是历史的必然。

松下幸之助正是把握住了这一超前趋势,在日本产业界率先进行了民主体制改革。政治上给予职工充分的自主权,建立了合理的劳资体制和劳资关系。经济上他改革了日本的低工资制,使职工工资超过欧洲,接近美国水平,并建立了必要的职工退休金,使职工的物质利益得到充分满足。劳动制度上实现每周五天工作日,这在当时的日本还是第一家。松下幸之助认为:这一改革并非单纯增加一天休息,而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产品的质和量。好的工作成就产生愉快的假日;愉快的假日情绪会导致更出色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生产才能突飞猛进,效益才能日新月异。

60年代,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刚刚兴起时,松下幸之助就及时抓住这一趋势,在“松下王国”

里大搞技术改革和引进。特别是同菲利普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时,使他清楚地看到“技术也同商品一样也是可以买卖的东西”。这一观念的改变,使松下公司从此开创了一个新领域——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机构由原来的“中央研究所”很快就扩展到20多个。势力雄厚的科研力量,不仅使松下电器从此有了自己的新技术,而且技术转让作为一项大宗生意几乎遍及全世界。

1961年,65岁的松下幸之助在向女婿松下正治移交“松下王国”的权力时,浮想联翩。他第一次从哲学的角度冷静地考察了自己的人生。使他宽慰的是,虽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他却凭依自己的智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面,从而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不仅为人类创造出众多灿烂的家电文明,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光辉形象,这就是被人们经常赞誉的——“睿智的松下”,“超前的松下”,“经营的松下”和“马不停蹄的松下”。

8智力能够使人统揽全局

生谋略欲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胸怀大局,对可能影响事态发展的种种因素能作通盘考虑,而这则需要高超的智慧。这一点,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是“隆中对”。

当时,天下英雄纷争,在曹操眼中,真正的英雄惟他自己与刘备,其他人不过是等待他去消灭的过客。但刘备出身贫寒,没有现成的地盘与人际关系网作资本,虽有大声,却难有成就,尤其对自己的前途没有明确的认识。遇到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