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2765300000036

第36章 查尔斯·兰姆:高雅极致的散文家

查尔斯·兰姆(1775~1834年)英国最著名的随笔作家。生于伦敦一个下层职员家庭。7岁时进入为贫寒子弟开设的基督慈幼学校读书。与诗人柯勒律治同学并结下终身友谊。因口吃于15岁辍学,未能进入大学。17岁即开始谋生。

兰姆先后在南海公司、东印度公司供职,从事簿记员工作达33年之久,直到50岁退休。

兰姆一生屡遭不幸,1795年曾因失恋的打击而一度精神失常,次年因劳累过度而精神失常的姐姐玛丽杀了母亲,从此兰姆挑起赡养老父、照料疯姐的重担,终身未婚。

兰姆的文学生涯开始较晚。1820年45岁始在《伦敦杂志》以“伊利亚”的笔名撰写随笔,此后十年间持续不辍,从而创造出英国散文最完美成就的代表——《伊利亚随笔》。

兰姆的“伊利亚随笔”共出版了两集。收入68篇文章。其题材多为生活琐事和知识性问题。

生活琐事是兰姆散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活中,兰姆本来就不是一个显贵的人物。他曾在东印度公司等从事簿记员长达30余年。因此,其随笔中时常可见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诸如掏烟囱的孩子、年迈的老人。诸如上了年纪的亲戚、普通的小职员。这些琐事写来却娓娓而道、曲尽其详,其中或充满温馨,或充满辛酸,当然少不了时不时闪光的睿智。

在“伊利亚随笔”中。知识性的随笔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诸如“古瓷”、“论耳朵”

、“烤猪论”等等,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公谈论书和读书的。这些文章不仅充满了知识,也洋溢着思想。写来一贯地绵密、慰贴。当然,字里行间也不乏炫耀。

总的来说,兰姆的这些随笔叙事性、说明性强一些,思想性相对较弱,其中虽不乏观点、论证,但绝非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

《伊利亚随笔集》和《续集》分别初版于1823年和1833年。它们最初是为《伦敦杂志》而写的,用相当于专栏连载的方式连续刊出。

虽然《伊利亚随笔集》及《续集》的题材比较琐屑,知识也相对平浅,但其文笔的绵密有致以及字里行间所闪现出来的睿智,却征服了时人和以后一代一代的人,奠定了他在英国散文、乃至世界散文史上牢固的地位。

兰姆随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即被译介到我国,对我国现代散文创作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我国现代散文名家梁遇春曾写过评介兰姆的《兰姆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