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2
2783400000152

第152章 消色差折射望远镜问世

伽利略式望远镜是一种折射望远镜,但由于经常出现色差,影响成像质量。惠更斯为提高成像质量曾科学地提出减小透镜表面曲率,使焦距增大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必须把望远镜做得很长。人类在寻找消色差方法的过程中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牛顿就认为色差是白光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必然现象,根本不可能消除。然而苏格兰数学家格雷戈里(1661—1708)却认为人的眼睛应算作是一个透镜,却没有色差,因此,色差是可以消除的。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终于想到凸透镜是聚光的,凹透镜是散光的,如果选择适当的材料,用这两种透镜就应该能消除色差。英国数学家穆尔·霍耳(1703—1771)发现火石玻璃与普通玻璃的折射率不同,他想如果用火石玻璃做凹透镜,用普通玻璃作凸透镜那一定能制成一个既消色差又聚光的望远镜。为了保密,他分别找了两个厂家来加工这两个透镜,可这两个厂家因为忙竟无意中把这两个透镜转给同一个叫乔治·巴斯的人。巴斯马上发现霍耳需要的这两块透镜是能够吻合在一起的,且吻合后恰好消除色差。1733年第一架直径6.5厘米、焦距50厘米的消色差折射望远镜问世了。与此同时,巴斯也将这一秘密告诉了光学仪器商丁·多洛德(1706—1761),多洛德对这一光学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后得出结论,凹透镜的球差可补偿凸透镜的球差,因此消除球差时,不需非球面透镜,这样望远镜的像差得到纠正。1757年以后,消色差折射望远镜正式用于天文观测。